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2016-01-24 09:00李璐璐李银花刘梅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通心络左室心肌梗死

李璐璐,李银花,刘梅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李璐璐1,李银花2,刘梅颜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AMI患病人数已达250万,比2010年新增50万[1,2]。在西医学中,AMI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相应的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变性、坏死,治疗以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促进缺血区再灌注、尽可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为主要原则[3,4]。在中医学中,AMI症状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范畴,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心病先心痛”、“邪在心,则病心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等。至东汉张仲景以“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作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现代中医认为AMI是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痹阻心脉所致,其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主张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益气养血复脉为主要立法[5,6]。因为AMI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所以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是广大中西医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医学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MI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中西医结合治疗AMI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1 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1.1系统评价 应飞等[8]通过检索1995年~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I临床研究文献,共纳入95篇文献,总病例数6540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有西医对照组研究的文献中,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治疗组总病死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所有病例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病死率较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未设西医对照组的文献资料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AMI病死率也低于设对照组文献中的对照组。因此可以认为,中医药治疗AMI可降低疾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1.2Meta分析 最近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7]以“中西医结合”或“中西医”或“中医”;“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梗”;“Chinese Medicine”或“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或“Integrative Medicin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或“AMI”等为检索词,检索1991~2014年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中英文文献,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998例AMI患者。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效果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 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试验

2.1流行病学调查 王硕仁等[9]通过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2000 年1月~2001年3月的1242例AMI患者进行登记,对影响病死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灌注治疗、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低分子肝素和洋地黄等因素可降低AMI病死率。

2.2临床试验 杨靖等[10]选择2012年~2014年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7例,随机分配至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直接PCI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血流速度、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左室重构及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该疗效可能与其降低内皮素-1水平有关。李成伟等[11]采用西药和PCI治疗,于PCI术前60 min内口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43例前壁AMI患者,并与采用西药和PCI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芪参益气滴丸对改善PCI术后前壁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左室功能方面有积极影响。王肖龙等[12]对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速效救心丸加西药治疗组并与单用西药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比较,2组患者均行PCI治疗,结果表明速效救心丸可改善ACS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侧支开放及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粱燕敏等[13]将8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0.52 g,3/日,连用6个月,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轻度降低血小板水平,从而减小了PCI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可预防PCI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减少血管内膜的增生[14]。米志勇等[15]将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表明治疗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刘梅[16]将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麦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麦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结果显示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50 ml/d)能够抗休克,稳定血压,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左室收缩末期容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曲丽霞等[17]研究结果表明通络胶囊在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稳定斑块及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秦青通等[18]通过对AMI患者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现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3 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实验研究

西医学中AMI的推荐用药包括硝酸酯类、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螺内酯及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而大量研究已证实ACEI、ARB、螺内酯及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AMI患者及动物模型心肌重构及再灌注[4,19]。下面重点阐述改善AMI心肌重构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研究证实,丹参、甘草、麦冬等具有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减轻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保护心肌结构等作用[20]。李娅等[21]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大鼠AMI模型后,大鼠左室功能有明显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降低,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比值升高。陈伟等[22]通过制备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模型,随机分为心室重构组、通心络治疗组、丹参组、培多普利组和假手术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通心络组sRCa2+-ATPasemRNA转录、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较培多普利组及丹参组增加更明显,提示通心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MI后大鼠的心室重构。赵明中等[23]应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干预并与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可缩小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肌酸激酶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贾钰华等[24]研究了定心方(苦参、黄连、酸枣仁、三七、赤芍、丹参等)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显示定心方有拮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定心方可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使腺苷酸环化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浓度和全血黏度降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局部循环,抑制溶酶体活化使心肌细胞免受损伤。张昱等[25]的研究表明保心丸(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赤芍等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低下的大鼠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并能提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减少心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抑制心肌组织钙聚积,提示保心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拮抗钙超负荷有关。胡因铭等[26]观察了炙甘草汤注射剂对大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炙甘草与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的作用相似,炙甘草(8 g/L)可降低结扎期室性心动过速、再灌注期心室纤颤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抑制心肌细胞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

4 结语

现代医学不断进展,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AMI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仍较高,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是AMI治疗的重点[27,28]。因此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AMI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AMI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AMI患者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AMI未能达成广泛共识,仍需要更多、更广泛的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AMI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 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3,28(6):408-12.

[2] 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2,27(6):409-1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25.

[4] Wessler JD,Stant J,Duru S,et al. Updates to the ACCF/AHA and ESC STEMI and NSTEMI guidelines: putting guidelines into clinical practice[J]. Am J Cardiol,2015,115(5 Suppl):23A-8A.

[5] 贾振华,李叶双,吴以岭,等. 急性心肌梗死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4):195-9.

[6] 黄文琦,陈妙峰,马文欢.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药治疗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84-6.

[7] 路甲鹏,郭青青,赵玉凤,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4,27(6):91-5.

[8] 应飞,刘红旭.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中的病死率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6):357-60.

[9] 王硕仁,刘红旭,赵冬,等.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991-5.

[10] 杨靖,崔海明,任雨笙,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10-3,225.

[11] 李成伟,袁峰,李晓娟.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和左室功能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441-3.

[12] 王肖龙,刘永明,朱谷晶,等. 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效果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l2,32(11):1483-7.

[13] 梁燕敏,王占君,苏晓燕. 通心络胶囊对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狭窄的疗效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75-6.

[14] 吴以岭. 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47.

[15] 米志勇,李永新,张代碧.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1,1647.

[16] 刘梅.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7,6(7):821-2.

[17] 曲丽霞,曲勇. 通络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108-10.

[18]秦青通,王肖铭.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4):242-44.

[19] Arnold SV, Spertus JA, Masoudi FA,et al. Beyond medication prescription as performance measures: optimal secondary preventionmedication dos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2013,62(19):1791-801.

[20]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1,600.

[21] 李娅,宋优,程翔. 芪苈强心胶囊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7,7(4):201-4.

[22] 陈伟,顾仁樾,胡薇. 通心络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钙调控蛋白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71-3.

[23] 赵明中,高承梅,张宇洋.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基础医学杂志,2000,6(1):36-8.

[24] 贾钰华,余林中,陈育尧,等. 定心方对家兔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1):550-2.

[25] 张昱,王锦之,黄启福,等. 保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医急症,1997,6(4):177-9.

[26] 胡因铭,陈奇,张文然. 炙甘草汤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5,1(1):18-21.

[27] Yamaji K,Natsuaki M,Morimoto T,et al.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Versus Withou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Observation from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Demonstrating Outcome Study-Kyoto Registry Cohort-2)[J]. Am J Cardiol,2015,116(1):15-23.

[28] Brown TM,Deng L,Becker DJ,et al. Trends in mortality and recur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Medicare beneficiaries,2001-2009[J]. Am Heart J,2015,170(2):249-55.

本文编辑:田国祥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1.34

R542.22

A

1674-4055(2016)01-0115-02

1065000 廊坊,河北省廊坊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2100012 北京,航空总医院心内科;3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通迅作者:刘梅颜,E-mail:lululi6666@163.com

猜你喜欢
通心络左室心肌梗死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