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引发白穂现象的三种病害及防治措施

2016-01-24 09:34董念玲
种业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全蚀麦种民权县

董念玲

(民权县植保站,河南 民权 476800)

小麦后期引发白
穂现象的三种病害及防治措施

董念玲

(民权县植保站,河南 民权 476800)

介绍了小麦后期引发白穗现象的三种病害,即全蚀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总结了三种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促进民权县小麦高产。

小麦;白穗;症状;防治

1 小麦全蚀病

1.1 小麦全蚀病症状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危害根部及茎基部第1~2节,导致根系变黑腐烂,形成典型“黑脚”症状,致使小麦植株早枯,田间出现成簇或成片“枯白穗”,在小麦成熟前造成小麦成片死亡。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

1.2 小麦全蚀病防治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种传检疫性病害,发病地块土壤中带有大量病残体,引起次年小麦发病。因此,发病重的地块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停种小麦3年以上。如必须种小麦,则一定要在播种期进行防治,否则以后再无有效补救方法。

全蚀病的防治要采取农业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检疫合格的种子、深翻改土、土壤处理以及种子包衣或拌种等。土壤处理可使用50%多菌灵30~45kg/hm2,或50%福美双45~75kg/hm2+细土300~450kg/hm2,犁后撒施耙匀。药剂防治推荐使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每20mL拌麦种10kg,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每60mL拌麦种10kg,或3%苯醚甲环唑40mL+2.5%咯菌腈,20mL拌麦种10kg。全蚀病严重发病田块,提倡采取综合措施,深耕、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相结合。对于一般发生区,可只进行种子包衣,这是目前防治全蚀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 小麦纹枯病

2.1 小麦纹枯病症状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侵染期是小麦三叶期,侵染盛期是返青拔节期,症状是在小麦的茎基部出现梭形病班。近几年在商丘市发生较为严重,小麦感病后输导组织受损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小麦受害主要在叶鞘和茎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茎节基部病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叶鞘上病斑扩展联合呈云形病斑,中间淡黄色或灰白色,边缘棕褐色环圈,多个病斑连接出现云形状花秆症状。若田间湿度高,病叶发展至茎秆,导致烂茎,引起后期倒伏。发病严重植株不出穗或能抽穗但籽粒少,形成枯白穗。

2.2 小麦纹枯病防治

2.2.1强化农业措施,搞好小麦健身栽培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进一步扩大机械深耕和深松面积,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注意增施腐熟有机粗肥。合理配方施用化肥,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根据当地实际,严格控制播量、播种深度,适期迟播,足墒下种。

2.2.2化学防治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以药剂拌种处理和苗期喷洒药剂为主。大力普及种子处理、土壤处理,高效预防多种病虫危害。可选择使用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40mL + 2.5%咯菌腈(适乐时)20mL,或6%戊唑醇(立克秀)10mL,对水300~500mL,拌麦种10~15kg,拌种后堆闷6~12h,晾干播种,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采用35%吡虫啉50g,对水300~500mL,拌麦种10kg,可显著控制秋苗期和早春的麦蚜及灰飞虱,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

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关键时期,第一次用药时间掌握在2月中旬,用12.5%烯唑醇(禾果利)300~450g/hm2,或20%三唑酮600~750g/hm2,或25%戊唑醇300g/hm2,对水600~750kg/hm2,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5d一次,连喷两次。

3 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小麦扬花期如遇大雨大雾或者连阴天,往往会造成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小麦从出苗至成熟都可受到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引起苗腐、茎基腐和穗腐等。小麦扬花期受赤霉病菌侵染,先表现为个别小穗发病,逐渐扩展到穗轴,并沿穗轴上下扩展,最终造成整穗或大半穗枯死,表现为“枯白穗”。此病造成的“白穗”只有病部枯死,植株其他部分仍为绿色,而纹枯病和全蚀病造成的“白穗”是全株枯死。

3.2 小麦赤霉病防治

深耕灭茬、清理田间地头作物残体、减少地表菌源量,减少田间荫蔽等,都可减轻发病。药剂防治方面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0~900g/hm2,对水750~1200kg/hm2均匀喷施。据植保部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用药效果较好,此期防治效果是扬花期的5~6倍。

[1] 李素兰.小麦全蚀病的防范措施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9):28.

[2] 刘金晶,陈莉,王丽梅,等.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1):82-85.

S435.121

B

1003-4749(2016)12-0024-02近几年民权县小麦后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白穂现象,调查分析发现,白穂分为成簇成片的白穂、单株白穂、半截穗的白穂三种类型。分别由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造成。三种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2016-09-12

董念玲(1972-),女,河南民权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全蚀麦种民权县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河南民权县:基层巡察紧盯民生解民忧
落麦种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民权县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基于小波分析的民权县降水量周期规律研究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民权县公路局从细处着手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