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2016-01-24 09:34
种业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质网甘薯

科技

我国科学家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日前,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细胞、遗传和生化层面阐明了GPA4蛋白在调控水稻贮藏蛋白内质网输出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权威刊物《植物细胞学(The Plant Cell)》上。

万建民院士科研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蛋白转运突变体命名为gpa4,该突变体中57 kDa谷蛋白前体过量积累,并形成两种异常的内质网衍生结构。GPA4编码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膜蛋白GOT1B,该蛋白定位于与顺式高尔基体相连的内质网输出位点(ERESs)。GOT1B通过与COPII有被小泡组分Sec23c互作,调控COPII有被小泡的形成,进而调控谷蛋白的内质网输出。研究基本明确了GOT1B的生物学功能,为探讨真核生物中COPII有被小泡组装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育种家改良稻米蛋白品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农科院揭示外来生物入侵加剧物种竞争取代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斯图尔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联合研究发现,外来生物入侵加剧了物种竞争取代及种群地位的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昆虫学顶尖刊物《昆虫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植保所高玉林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大部分种间竞争取代的现象发生在新入侵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且竞争取代机制复杂,普遍认为是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长期互作进化的结果。很显然,外来生物入侵明显加剧了物种竞争取代及种群地位的演化,在特定区域甚至加快了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中国农科院直播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取得明显效果

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江苏省阜宁县组织召开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年总结暨直播稻田杂草防控现场观摩会上获悉,通过综合集成前茬秸秆粉碎深旋耕抑草、土壤封闭、茎叶杀等防控技术并制定标准化规程进行推广使用,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可达99.1%,有效防除了旱直播稻田的杂草危害,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植保所党委书记张步江出席观摩活动。

据项目首席、植保所张朝贤研究员介绍,千金子和稗草是长江流域直播稻田非常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绝产。农民对杂草的防除方法就是加大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造成抗药性杂草的发生以及粮食安全问题。本研究项目通过示范直播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封闭+茎叶杀”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于直播稻田难以防除的千金子和稗草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控制效果,既简化了除草过程,节省了人工,又减少了除草剂的用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上海生命科学院发现甘薯耐瘠薄和铁吸收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论文,文章揭示了甘薯能够在瘠薄土地生长和促进铁吸收的调控机理,为作物提高矿质营养利用和铁生物强化提供了新技术。

范维娟等研究发现,铁素缺乏条件下甘薯氢离子焦磷酸化酶IbVP1表达显著上调。IbVP1基因在六倍体甘薯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也受生长素诱导表达,可通过提高根际的酸化增强对铁的获取。进一步研究表明过表达IbVP1基因可显著提高该酶及质膜H+-ATPase的活性,导致根际酸化加强。正常有铁缺素的条件下IbVP1过表达甘薯植株长势变强,根系增加,并通过上调铁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对铁的吸收,铁含量增加。同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加强,上调AGPase及SUT1的表达和下调β-amylase基因的表达,转基因甘薯抗氧化能力提高,抗逆性增强,产量提高。

(中国科学院网)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质网甘薯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愤怒诱导大鼠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公告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Caspase12在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