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梵呗经典《清凉歌集》考

2016-01-24 16:05
关键词:弘一大师弘一法师法师

金 星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现代梵呗经典《清凉歌集》考

金 星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现代梵呗经典《清凉歌集》由弘一大师及其弟子刘质平等人合作完成,其编撰工作自1929年缘起至1936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整个过程历时七年。在后续的《清凉歌集》研究中,有关《清凉歌集》脱稿时间、编撰地点的界定,存在诸多疑点。本文从新的材料出发,对《清凉歌集》的编撰过程作进一步的考证,一方面要还原《清凉歌集》编撰过程的史实原貌,另一方面对《清凉歌集》的艺术价值作出新的阐释。

现代梵呗; 《清凉歌集》; 弘一大师; 音乐史料

在现代中国音乐史上,《清凉歌集》(下文有时简称《歌集》)是一册风格独特的歌曲辑集: 它既是通俗的“学堂音乐”,也是精深的“佛教梵呗”,既可当歌曲吟唱,亦可作新诗阅读。这样一部交集着“诗”与“乐”、“宗教”与“艺术”的歌曲辑集,在民国文化史上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个例。颇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清凉歌集》的歌词脱稿时间以及编撰地点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些问题具体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清凉歌集》歌词的脱稿时间及地点;②《清凉歌集》创作地与编撰地。在前期的研究中,孙继南先生的《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1]以及盛秧的《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2]是最早提出问题的代表性文章,但是在界定《清凉歌集》的编撰时间与地点时,两篇文章均对考证的结果有所保留。孙继南先生文中的考证结果为: 酝酿于1929年冬; 着手撰词于1930年7月前后; 词完稿于1932年2月中旬前后。盛秧文中的考证结果为: 缘起于1929年农历九月,完成于1931年正月之前。本文拟就新近发现的史实资料,从脱稿时间、编撰地点以及歌词内容等三个方面,对《清凉歌集》的创作编撰过程作深入的考证与分析。

1 1930年上虞法界寺

在《弘一大师全集(八)书信卷》(以下简称《全集》)中,共收录有关《清凉歌集》编撰的书信多达二十余封,其中与《清凉歌集》脱稿时间联系最为密切的书信有三封,分别为《致芝峰法师》 《致刘质平》 《致弘伞法师》。在《清凉歌集》歌词脱稿之后,弘一大师曾经致信芝峰法师请其代为撰写注释,信云: “芝峰法师慈鉴: 久别,甚念。音今春以来,疾病缠绵,至今犹未复元。……音因刘质平居士谆谆劝请,为撰《清凉歌集》第一辑。歌词五首,附录奉上,乞教正。……拟奉恳座下慈愍,为音代撰歌词注释,至用感祷! ……顺叩法安! 九月四日 演音和南”[3]460-461从信中“歌词五首,附录奉上,乞教正”一句可知,弘一大师在写这封信时,《清凉歌集》五首歌词的编撰工作业已完成。《全集》中标注该信的年份为“一九三一年九月四日”,这个时间记载显然对弘一大师《清凉歌集》脱稿的年份界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质疑的是,《全集》中标注的年份系编者所加,而此封书信在最早刊出时只标注了月份日期并没有写明年份。由于不能得知弘一大师致芝峰法师这封书信的确切年份,所以必须另借弘一大师致刘质平的书信来“确定”这一年份。1930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弘一大师在致刘质平的书信中提及了请芝峰代撰清凉歌注释的事,信云: “又《海潮音》第十一卷第三期《法海丛谈》内第五页以下,有《法味》长文一篇,内载余前年至厦门时之琐事。……《清凉歌集》注释已托芝峰法师撰。近日服‘百龄机’三丸,甚好,附白。”[4]277-301该封书信原件现存浙江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收录《全集》中的年份也系编者后来所加,所以仍需考证此信书写年份。在这封书信中,《海潮音》第十一卷第三期所载的《法味》一文讲述了“余前年至厦门之琐事”是判断该信书写年份的关键。《海潮音》第十一卷第三期,发行于“民十九年三月”即“1930年农历三月出版”。该期刊载的《法味》一文系“寄尘”(“寄尘”即是寄尘法师)所写,寄尘在《法味》一文中写道: “忆民十七年之秋,寄迹于福建厦门南普陀闽南佛学院的时候。……从外面回来的打铃行童报告到: ‘刚才由上海来了三个和尚一个居士。据说是往南洋路过厦门,来南普陀挂单休息几天的……’此四人之中有一个人高高的身躯,清秀的面孔,疏疏朗朗的黑胡子,穿着破旧的灰大衫,赤着双足穿草鞋,正襟危坐,这就是弘一法师了。”[5]这是寄尘法师初见到弘一大师时的印象。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民十七年”即是1928年。弘一大师在《南闽十年之梦影》中也提到: “我第一回到南闽,在民国十七年的十一月,是从上海来的。……从上海到暹罗,是要经过厦门的,料不到这就成了我来厦门的因缘。”[6]201这与寂尘法师在《法味》文中所言的“据说是往南洋路过厦门,来南普陀挂单休息几天的”刚好一致。而弘一大师在致刘质平书信中所说的“前年”即是1928年,那么弘一大师致芝峰法师嘱其代撰《清凉歌集注释》的这封书信也可以确证写于“1930年农历九月初四日”,地点为“慈溪金仙寺”。确定了《清凉歌集》歌词脱稿时间之后,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清凉歌集》究竟在何地脱稿的?

据盛秧《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一文的考证,目前关于《清凉歌集》的脱稿地点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为林子青先生在《弘一法师年谱》1931年条中记载“九月,在白湖金仙寺撰《清凉歌集》……”[7]185金山寺即慈溪金仙寺; 一为戈悟觉先生在《弘一大师温州踪迹》一书中记载: “《清凉歌集》五首,1929年8月写于温州庆福寺。”[8]146庆福寺即温州庆福寺。二者所依据的材料均是上文所考证的1930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弘一大师致芝峰法师信。但是其中林子青先生所依据材料来自其自编的《弘一法师书信》(1990年版)。戈悟觉先生所依据的材料出自《弘一大师李叔同书信集》(1991年版)。编者按: “此信1929年10月6日写于慈溪金仙寺”[9]99这封书信的书写时间已在上文作出考证,此不赘述。关于《清凉歌集》正式脱稿的地点,弘一法师曾在致弘伞法师的书信中明确提及。按秦启明先生新著《弘一大师与十法师》一书的介绍,该信最早以《弘一大师年谱补遗二》为题刊载于1957年3月香港《原泉杂志》,原件存于李芳远先生后人家中。信云: 伞师慈鉴: 音现居法界寺避暑。歌集拟本从缓,质平来此,谆谆相属,故已撰五首,为《清凉歌集》第一辑,约与明春在开明出版。一、《清凉》,二、《花香》,三、《山色》,四、《世梦》,五、《观心》。于佛教色彩甚淡,冀以广布耳。初中三年以上用。……顺颂,法安!音和南。[10]23从书信的内容可以得知,弘一大师写信时刚刚移居法界寺,那时《清凉歌集》歌词已经脱稿。秦启明先生注弘一大师致弘伞法师的这封信写于“1930年7月,法界寺”,从信中“故已撰五首,为《清凉歌集》第一辑”一句可以确证《清凉歌集》歌词脱稿的时间为“1930年农历七月”,地点为“上虞法界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证《清凉歌集》的编撰过程时,个别书信发出时间、地点的误注,极容易对《清凉歌集》的实际脱稿时间造成误导,目前最重要的几份材料除上述三封书信外,尚有《清凉歌达旨》一文和释亦幻《弘一法师在白湖》一文,这两则材料,一直是界定《清凉歌集》脱稿时间与地点时被频繁引用的文章。释亦幻《弘一法师在白湖》一文最早刊载在《觉音》杂志1941年第20~21期的《弘一法师六秩纪念特刊》上。今通过对原文的翻阅,比照《全集》的收录,笔者发现《全集》所收录的《弘一法师在白湖》一文存在文字漏输的情况。《全集》收录的《弘一法师在白湖》[11]193-196部分原文为: “弘一法师在白湖前后住过四次,时隔十载,详细我已记不起来。……现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清凉歌集后附《达旨》一篇,就是芝峰法师的手笔……”《全集》中收录到此就直接跳转至“弘一法师此时的工作,我记得好像是为天津佛经流通处校勘一部《华严注疏》……”中间漏输的部分文字今补录如下: “芝峰法师复我的信说: 这著作是他在南普陀,乘着七天水陆假期的空闲中仓卒写成的,只可说是勉强应命,要出版须得有他自己修正。我把那封信给弘一法师看时,他得意的笑,仿佛他所佩服的人,都如马一浮先生之辈,属于第一流天才,从来没有失眼看错的。那几页用上等宣纸写上大名家俊秀书法的‘清凉歌’草稿,今不知落到哪一个幸运的人收藏?我还时常忖念到它,悔恨未把它留下,如同芝峰法师一卷三十唯识颂一样,雕刻成碑,为白湖生色。”[12]从这段漏输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芝峰法师写成《清凉歌达旨》只用了七天时间。那么,从弘一大师委托芝峰法师代撰《清凉歌注释》到芝峰法师复信弘一大师允诺代撰及至《清凉歌达旨》一文的完成,这三件事是发生在同一年的,即发生于1930年。1934年冬,因为《清凉歌集》的出版需要,芝峰法师再一次修改了《清凉歌达旨》的原稿并在结尾加了《补记》。《补记》云: “这篇《达旨》的草稿,大约是民国二十年秋天写成的。……时他住在慈溪金仙寺,我在闽南佛学院,岁月蹉跎,忽忽过了三年。”[13]378他在《补记》中用了“大约”这样的语气副词,说明他已经记不清当时的书写月份,甚至连年份也误记成了“三年前”,这种误记的产生,不仅是因为时隔年限较长,也与作者当年“七天成稿”的创作速成有着一定的关系。

2 《清凉歌集》编撰完成的三个主要地点

陈星先生在《以艺术作方便的〈清凉歌集〉》一文中认为“他(弘一大师)的行踪随缘而至,随缘而往,《清凉歌集》的编撰也自然就是可以在各地随缘进行。”[14]确切而言,《清凉歌集》并非单独创作于某地,而是在不同的地点完成了相应的部分: 初步构思于厦门(南普陀寺及太平岩),正式构思于温州庆福寺,着手编撰于上虞晚晴山房,最终脱稿于上虞法界寺(民国二十五年~民国三十七年间,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辖绍兴、上虞等七县)。1936年,夏丏尊在开明初版的《清凉歌集》序言中写道: “一日,刘生质平偕余往访和尚于山寺,饭罢清谈,偶及当世乐教。质平叹息于作歌者之难得,一任靡靡俗曲流行闾阎,深惜和尚人山之太蚤(早)。和尚亦为怃然,允再作歌若干首付之,余与质平皆惊喜,此七年前事也。”[15]2009夏丏尊的这篇序写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若按照此时间为基准,则序中所言“七年前”则指的是“1929年农历八月间”。但是在盛秧的考证文章中,综合夏丏尊《清凉歌集》序言以及年谱记载刘质平、夏丏尊同在上虞的时间,将《清凉歌集》的缘起时间考证为“1929年农历九月”[2],考虑到1929年农历九月间,弘一大师的行踪主要集中在白马湖一带,主要的居住地点为上虞晚晴山房,笔者今将《清凉歌集》的缘起的时间、地点定为“1929年农历九月,上虞白马湖一带”。

《清凉歌集》初步构思于1929年农历十月底,其时弘一大师居厦门南普陀寺。据《南闽十年之梦影》一文中的自述: “我第二回到南闽是在一九二九年十月,起初在南普陀寺住了几天,以后因为寺里要做水陆,又搬到太平岩去住。等到水陆圆满,又回到寺里,在前面的老功德楼住着。”[6]1929年农历十月廿五日,在即将离开南普陀寺去太平岩寺居住时,弘一大师曾致刘质平书信一封,从信可以得知刘质平在此信之前曾致两封书信与弘一大师商量歌集的编撰问题。于是弘一大师在回信中就“拟定的歌曲数量” “歌集出版的先后编次”以及“歌曲的旋律”等问题一一作解答。信云: “作歌之事,已详细思维。最难者为取材,将来或仅能作五十首。倘歌材可以多得者,或可至百八首,现在不能预定也。……他人旧作歌句之佳者,及歌曲形式之多变化者(如数部轮唱等类),乞抄示,以备参考。”[4]2841929年农历十一月廿五日,弘一大师在厦门太平岩又写了书信一封致刘质平,信中又补充了一些关于歌集编撰的内容: “一、歌集应如尊嘱成百八首。拟分作十编,络续出版第十编有十八首。其余每编十首先不拘定深浅之次序,随作随出版。俟全书百八首完成之后,再编次序重印。二、就现在拟定之材料中,尚不满十首。尚有数首材料,不甚佳,拟缓用,故合计尚不满十首。今仅先作十首,于明年可以先印第一编出版。惟此编之作,意义多深,然颇有兴味。此以余意所想而然,不知他人之意如何。”[4]284弘一大师在厦门致刘质平的这两封书信是《弘一大师书信集》中少有的“长篇书牍”。在信中,弘一大师已经十分详尽地构思了歌集编撰的步骤,甚至对歌曲的旋律也作出大概的要求,并表示已经拟定出歌曲的数量以及歌词的取材范围,否则很难有“惟此编之作,意义多深”之说。可见他此时对《歌集》的构思已经相当成熟,对编撰《歌集》也抱有十分乐观的心态。在整个《清凉歌集》的编撰过程中,厦门期间的“初步构思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尽管《歌集》“动笔”于温州庆福寺,但是厦门时期的思考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虽将“厦门”作为“初步构思阶段”,实际上在厦门期间,《歌集》的歌词已经成型,只不过弘一大师并未“动笔”去创作,如他在信中称“此间参考书籍无多。且诸事未便,心绪不整。或须至明年春暖,返浙之後,再动笔,亦未可知。余所以缓缓者,欲慎重从事,非是懈怠延迟也”[4]284。

《清凉歌集》的编撰与温州有一段特殊的“因缘”。1929年农历十一月廿五日,弘一大师在致刘质平的信中说:“或须至明年春暖,返浙之後,再动笔,亦未可知。”这里所说的“返浙”,温州庆福寺是第一站。他动笔书写歌词,最有可能的地点是温州庆福寺,因为1930年春季大师从厦门返回温州,在温州住了近两个月。但是由于林子青先生在《弘一法师年谱》中并未记载此次返温的行程(年谱1930年条记载: “四月初离闽,至上虞白马湖晚晴山房。”[5]180),因此这一疏漏给弘一大师此间的书信考证,带来不少的误区。比如将弘一大师1930年从温州发出的信件误认作是1931年或是1929年,其中致夏丏尊关于著“铜模字”的书信年份多被误认为是“1929年”。弘一大师在《南闽十年之梦影》曾明确表示他1930年曾返回过温州一趟: “研究社初办的几个月间,常住的经忏很少,……这样在寺里约莫住了三个月,到四月,怕天气要热起来,又回到温州去。”[6]201早在1930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时弘一大师居泉州承天寺),弘一大师就曾写信告知夏丏尊“他将要从厦门返回温州”一事。信云: “……拟于旧三月初旬动身,先至温州(由福州往,不过上海),俟下半年再至白马湖。因质平嘱撰歌词,须至温州撰著,彼寺中经书齐备,可资检阅也。”[16]307这封信中提及了《歌集》的歌词编撰问题,从书信中“因质平嘱撰歌词,须至温州撰著,彼寺中经书齐备,可资检阅也”一句可知,因为编撰《歌集》需要查找参考书籍,所以弘一大师决定先回温州再去上虞,而此时他指的《歌集》尚未命名。

《清凉歌集》这一命名最早出现在1930年农历三月廿十一日弘一大师致刘质平的信中。1930年农历三月廿一日(1930年4月19日),弘一大师在温州庆福寺致信刘质平,信云: “前邮《放生记》至沪,误写为‘中华艺术’,邮局退还。兹复奉上,乞收入。昨夕返温州,以后为《清凉歌集》事,须常常与仁者通信。”[4]285以信中“昨夕返温”一句可以得知,1930年弘一大师由厦门回到温州的确切时间是1930年农历三月二十日(1930年4月18日)。也就是说,在1930年《清凉歌集》编撰的过程中,从1930年4月18日到1930年6月3日之前,弘一大师都居住在温州庆福寺。1930年农历四月十二日(1930年5月18日),弘一大师又致信夏丏尊(此信《全集》误注为“一九二九年旧四月十二日),谈及了《歌集》的事: “余近来精神衰颓,远不如去秋晤谈时之形状。质平前属撰之《歌集》,亦屡构思,竟不能成一章。止可食言而中止耳。”[16]306信中所言“去秋晤谈”当指的是1929年晚晴山房建成时的事,刘质平嘱咐弘一大师撰写《歌集》的事亦发生在1929年秋。故此信当作于1930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地点在温州庆福寺。此处尚需注明一点,弘一大师与夏丏尊通信商谈“铜模字”一事当集中在1930年,但是《全集》所注这类信件多误注为“1929年”。细读以上几封书信可以得知,弘一大师1930年返回温州后,就打算正式构思《清凉歌集》,他希望能够与刘质平常常通信商榷《歌集》的编撰工作。但是由于1930年春季时,弘一法师身体状况欠佳,一度有延缓《清凉歌集》编撰的打算,虽然弘一大师在致夏丏尊的信中说“亦屡构思,竟不能成一章”,但是并不代表他在温州时不关心《歌集》的编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清凉歌集》的最初命名也是出现在发自温州的书信中,而且温州庆福寺作为弘一大师的常驻寺院,藏有许多《歌集》所需的参考书籍,这些信息说明,弘一大师1930年春季在温州期间,对《清凉歌集》的歌词选材已经作了充分准备,但是大师是否在温州创作了部分歌词,是不能妄自推测的。1930年5月29日(农历五月初二),弘一大师在温州庆福寺致信夏丏尊,商量去晚晴山房的行程: “拟于新历六月五日(星期四)到宁波(三日自温动身)。在北门白衣寺暂住二三日,乞仁者于六日(星期五)或七日(星期六)自上海搭轮船来为盼……有应商酌之事,统俟面谈。”[16]309

1930年农历五月初,弘一大师自温州转道宁波抵达上虞。弘一大师是赶在夏丏尊生日那天前到达上虞的,1930年农历五月十四日为夏丏尊四十五岁生辰。夏邀请经亨颐、弘一大师一起在自家的小梅花屋“共饭蔬食”[17]48。之后弘一大师在晚晴山房小住。目前能够确证弘一法师正式着手编撰《清凉歌集》的材料,出自弘一大师手书《集华严偈句书赠刘质平题记》。该《题记》云: “庚午六月,质平居士来白马湖晚晴山房,商榷《清凉歌》,因为撰辑第一集,都凡十首。” 从两人商定的《清凉歌集》第一辑歌曲数量来看,应该共计十首,但是最后定稿时却只用了先撰的五首。剩余的“五首”除弘一大师在1931年去慈溪五磊寺后补撰的四首外,尚有一首至今未详。或许弘一大师总计只编撰了九首歌词,这个数量与初在厦门时拟作的“百八首”比,实在是一种“宁缺毋滥”的结果。1930年农历六月至七月间,弘一大师在上虞晚晴山房将他在温州时对《清凉歌集》的取材与构思综合思考后开始撰写五首歌词; 1930年七月在上虞法界寺避暑时,《清凉歌集》正式脱稿,随后,大师将歌集脱稿情况写信告知了弘伞法师。从1929年“厦门”到1930年“上虞”,弘一大师在一年之内的三个不同地点完成了《清凉歌集》歌词的编撰工作。

3 “诗化”的梵呗与“乐化”的新诗

关于《清凉歌集》的歌词内容,初期的研究者如陈星、盛秧、孙继南等人在其考证文章中均作了相关考证及说明。陈星在其专著《弘一大师绘画研究》一书中,将《清凉歌集》中缀录的篇目分别与其所选的原文作了比照。盛秧在《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一文中,进一步分析出“缀录”的原因: “善于根据歌曲的需要,有尺度地改写了前人的短文,既保留了原文的内容旨趣,又符合歌曲的特点。”[2]115孙继南先生在《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一文中又引入了“清凉歌”的曲谱,从歌词文意和曲调旋律上对“清凉歌”的艺术价值作了综合评述,肯定了其在中国佛法歌曲中的经典地位。但是关于《清凉歌集》尤其是《清凉歌》的宗教和艺术价值尚不能止于“经典”的命名。正如文中开头所言,《清凉歌集》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代作品,它在创作上既可以看成是一种新诗的创作,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现代音乐的创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延续汉语佛教音乐的“梵呗”创作。此外,作歌之人弘一大师不仅精通音律、擅长词章,还能通达佛理、融汇艺术与宗教。柯文辉先生认为:“《清凉歌》的阅读价值高于表演效益,曲高和寡。生活点滴上升到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思辨内容可以吟唱,当年是创造,今日仍有启示作用。”[18]314对《清凉歌集》歌词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除了能够不断凸显其现代艺术价值之外,也能为我们理解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提供诸多有益的参考。今囿于考证篇幅,略说三点。

首先,在《清凉歌集》的五首歌词中,除《清凉歌》为弘一大师独创外,其余四首均为改编作品。其中 《山色》 《花香》 《世梦》选自于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 《竹窗三笔》,而《观心》则改选自藕益大师《灵峰宗论》之“法语篇”中的《示元赓》一篇。弘一大师在手书的《清凉歌》屏幅中,曾分别在歌词的结尾署文云“缀录”,这实际上也说明了《清凉歌集》的编撰过程并没有花去很长的时间。依据上文的考证,《清凉歌集》的正式编撰只用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他选择莲池大师和藕益大师的法语作为歌词改编的内容,说明他在正式编撰《清凉歌集》之前,对需要改编的“法语”内容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于1919年居杭州玉泉寺时就开始为藕益大师作年谱,1921年掩室温州庆福寺时又对年谱作了修改。在系统阅读藕益大师的作品之后,他追踪高僧的思想渊源,又进一步阅读了莲池大师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莲池大师“竹窗系列”作品中的《竹窗三笔》 《竹窗二笔》和《竹窗随笔》。莲池与藕益两位高僧的作品,为弘一大师编撰《清凉歌集》提供了较为直接的素材。早在1926年农历五月,弘一大师居杭州招贤寺时,就曾书写过莲池大师的法语《山色》一篇,该横幅正上方书“南无阿弥陀佛”,下方书法语《山色》原文。这些信息表明,弘一大师在编撰《清凉歌集》之前的数年,就已经关注过这些作品。

其次,从《清凉歌集》的命名来看。弘一大师以“清凉”二字作为歌集的思想主题,与其对《华严疏钞》的研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清凉歌集》的编撰之前,“清凉”二字在弘一大师致他人的书信以及佛经的题跋中常有出现。他在1921年农历十一月六日致王心湛的信中写道: “朽人于华严,唯略习《清凉疏钞》,未尝卒业。”[19]3321924年,弘一大师又在温州所作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中写道: “……余以夙庆,叨预劝请之末,为写《华严净行品偈》一卷,并节录清凉疏文以奉居士,藉答法施之恩焉。于时病热逾月,缠绵未已,努力振毫,无敢怠懈。……经文都讫,宿痼亦霍焉若失。是诚佛慈冥加,匪可思议者矣。”[20]123如文中所言,弘一大师早在1924年就已经从《华严净行品偈》中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清凉”之境。1930年农历四月,弘一大师在致弘伞法师的信中又一次提及: “音近数年来颇致力于《华严疏钞》,此书法俱足,如一部《佛学大辞典》,若能精研此书,于各宗奥义皆能通达。”[10]21可见,他在此段时间内对《华严疏钞》的经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这种认知对弘一大师将《清凉歌集》的根本旨义定在“清凉”二字上,起到了“提纲挈领”式的影响。

复次,就弘一大师独创的《清凉歌》歌词内容来看,其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中的语句亦存在着某种创作上的关联。《清凉歌》歌词以自然界中的“月、风、水”三种普通意象为背景,将“物”与“心”合二为一,戒、定、慧三学自下而上层层展开: 摒弃污浊,身心无垢; 热恼散去,心生和谐; 内外光洁,心如皎月。最终又将清凉之境化作“一笑”淡然释之,从而营造了一种“无上清凉”的精神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赞偈云: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21]249从这段赞偈中可知,其文意与《清凉歌》歌词多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结尾“证无上法,究竟清凉”一句与歌词中“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弘一大师《清凉歌》创作灵感的由来与他长期诵读《华严经净行品偈》不无关系,而“清凉”一境的开创,在某种程度上又代表着其华严宗研究的新境界。正如孙良好教授在解读《清凉歌》时所言:“学佛者在‘清凉’境地中获得涅槃胜意; 而不学佛者亦能在光明祥和、身心欢喜中彻悟人生之真谛。”[22]194

1931年农历正月,弘一大师在温州庆福寺将《清凉歌集》的五首歌曲书成屏幅寄给刘质平,此后他一直关心着《清凉歌集》谱曲及出版的进展情况。1932年由刘质平作曲、徐希一附伴奏的《清凉歌》曲谱(手稿)首次刊登在了《佛学半月刊》第44期上(1932年12月2日出版)。据柯文辉先生考证,弘一大师1931年驻锡慈溪五磊寺时曾为《清凉歌集》又补撰了《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 《大器晚成》等四首歌曲,这四首歌曲也同样改编自莲池大师的《法语四颂》,应包含在弘一大师原先拟作的十首歌曲中。然而,1936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清凉歌集》仅收录了原定的五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清凉》 《山色》 《花香》 《世梦》 《观心》。

[1]孙继南. 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J]. 中国音乐学,2006(1): 12-19.

[2]盛秧. 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 湖州师范学院报[J]. 2006,28(3): 114-116.

[3]弘一. 致芝峰法师[G]∥弘一大师全集(第8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4]弘一. 致刘质平[G]∥弘一大师全集(第8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5]寄尘. 法味[J]. 海潮音,1930(3).

[6]弘一. 南闽十年之梦影[G]∥弘一大师全集(第8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7]林子青. 弘一法师年谱[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8]戈悟觉. 弘一大师温州踪迹[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9]秦启明. 弘一大师李叔同书信集[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10]秦启明. 弘一大师与十法师[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1]释亦幻. 弘一大师在白湖[G]∥弘一大师全集(第10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2]释亦幻. 弘一大师在白湖[J]. 觉音,1941(20-21): 23-28.

[13]释芝峰: 清凉歌达旨[G]∥弘一大师全集(第10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4]陈星. 以艺术作方便的《清凉歌集》. 书城[J]. 2011(6): 42.

[15]蔡念生. 弘一大师法集[M]. 台北: 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8.

[16]弘一. 致夏丏尊[G]∥弘一大师全集(第8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7]弘一. 题经亨颐赠夏丏尊画记[G]∥谷流,彭飞. 弘一大师谈艺录. 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18]柯文辉. 旷世凡夫——弘一大传[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弘一. 致王心湛[G]∥弘一大师全集(第8卷).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0]弘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G]∥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弘一法师.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4.

[21][于阗]实叉难陀. 华严经(第1卷) [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22]孙良好. 一生两世三重天 ——以《送别》 《清凉》和遗偈的阐释为中心[G]∥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团结出版社,2011.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 Buddhist Chant ofQingLiangGeJi

JIN Xing

(School of Literatur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 China)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 Buddhist chant ofQingLiangGeJiwas completed by Master Hong Yi and his disciples Liu Zhiping from 1929 to 1936, finally published by the Kai-Ming Book Store in 1936.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views in terms of the time of completion and the place of writing in the researches ofQingLiangGeJi. This paper hopes to investigate the writing process ofQingLiangGeJiand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its artistic value based on some new materials.

contemporary Buddhist chants;QingLiangGeJi; great master Hongyi; historical music materials

1673-1646(2016)05-0105-06

2016-04-20

2013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弘一大师温州交游考论(13wsk011)

金 星(1987-),男,博士生,从事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J609.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5.023

猜你喜欢
弘一大师弘一法师法师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时空坐标轴里的弘一大师
——《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评介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法师削皮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
很 好
不见悲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