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1-28 12:28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吴莹罗凯
中国商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对策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吴莹 罗凯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吴莹 罗凯

摘 要: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绿色经济”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绿色信贷”作为“绿色经济”发展框架下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被寄予重望。本文从绿色信贷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推行绿色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对策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亟须扭转。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部门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金融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信贷”作为国际金融机构通用的一种环保经济手段,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业作为绿色金融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主体,应为“绿色信贷”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绿色发展的潮流中有所作为。

2 绿色信贷的内涵

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决策过程中,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均衡,重视贷款的环保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融资方式。绿色信贷包括三个核心内容:一是利用恰当的信贷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节能的项目或企业;二是对违反环保、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三是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

3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通知中,人行对金融部门在信贷中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但金融部门并没有严格执行。

2007年7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制度建设正式启程。同年11月,银监会颁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防范环境风险引发的各类风险提出了全面要求,“绿色信贷”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金融手段。

2012年12月,银监会制定和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确定了“绿色信贷”的三大支柱: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环境质量和社会表现。同时,对银行业“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内部政策制度、能力建设、流程管理、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年,银监会制定和颁布了《能效信贷指引》,明确了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三大重点服务领域,为银行业信贷融资支持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指明了方向

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推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在”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制度仍然存在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鼓励性、补贴性的优惠绿色信贷政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两高企业以及商业银行走绿色信贷道路的动力不足。对地方政府来说,两高企业通常是当地的税收大户,而一些环保企业往往投入大、收效慢、风险大,在没有与之对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缺乏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动力;对于两高企业,在没有相应的考核激励政策下,要求企业进行污染治理以及产能转换,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绿色信贷政策操作性不强、人才资源及技术不足,同时为环保企业、环保项目贷款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绿色信贷往往只停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层面上。

第二,利益相关方的约束机制不完善。现行政策下,低碳经济发展效果取决于政府、商业银行以及污染企业之间的博弈。各方的利益重叠,约束机制不完善,绿色信贷的效果往往不如意。对政府来说,由于一些“两高”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地方政府会因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从轻处理”这些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两高企业来说,在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下,企业不会增加成本治理污染。而商业银行方面,由于监管部门未对其采取“严格”的环保要求,商业银行依然向高污染企业放贷。

第三,专业人才缺乏。绿色信贷业务涉及对贷款企业环保项目建设的判断,对环境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对贷款产品的定价与营销,这需要由同时兼备环保技术与银行信贷业务经验的专业人才担当。而银行缺少从专业角度评估绿色信贷业务和识别风险的技术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的发展。

第四,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由于环保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我国环保信息来源又比较有限,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商业银行只能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依照环保部门公布的重污染企业名单来对企业进行信贷控制,但环保部门的数据只能作为银行的一个参考。这是因为环保部门通常只在年终环保执法检查时更新相应的数据,信息对接和及时交换方面存在障碍,缺乏时效性,无法满足银行及时审查信贷申请的需求。银行在信贷过程中无法得到实时更新的信息,不利于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环保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五,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仅仅局限在对环境污染企业的信贷制约,产品种类少,创新力度不足,各银行间的绿色信贷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不能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5 对策

第一,落实激励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政策,由国家参与其中,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信贷优惠,差额由政府贴息补贴,出台激励机制鼓励绿色信贷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可以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对绿色信贷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其的风险容忍度等。

第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二是可以通过加快设置和征收碳税、环境污染税,大幅提高污染排放的收费标准,迫使当事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三是鼓励实行环境公益诉讼,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企业执行严格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第三,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团队。专业化团队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环境和社会风险团队,具备完全的授权和专业知识,能有效地控制或规避借款主体及其项目所面临的各类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二是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团队,具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热情,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不断推进绿色信贷业务;三是提升机构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的团队,具备多样化的知识和强大的沟通交流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机构的社会形象。

第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环保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国家环保部与银监会两部门搭建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及时获取信息。环保部门也应积极对企业进行核查,将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商业银行,为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对融资的企业和项目的环保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建立持续跟踪检查机制,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的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更新项目信息。此外,商业银行应与同业、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从侧面了解融资企业和项目的执行情况,全方位管理风险。

第五,加强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绿色信贷应具有多样性,同时要贴合当前的环境需求,还要便于推广。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对绿色信贷产品研发的投入,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以及客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开发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产品并推出与之配套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瑞.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王先菊.商业银行推进绿色信贷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 (5).

[3] 曹荣,苑德军.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的思考[J].银行家,2013(8).

罗凯(1985-),男,湖北人,硕士,主要从事资产定价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c)-091-02

作者简介:吴莹(1989-),女,河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商业银行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
基金定投品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