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2016-01-29 17:19李先晓崔春风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8期
关键词:阳明面瘫生长因子

李先晓 崔春风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0)



中药、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李先晓崔春风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0)

周围性面瘫;中药治疗;针刺;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分析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抬额皱眉、口水自患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不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冬春两季发病较多。目前西医内科在治疗面瘫上有很多方法,大致分为内科治疗手段和外科治疗手段,内科治疗上主要是在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并且同时给予扩张血管的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

本研究采用在内科用药基础上联合针刺及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该病35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5例均为2014年6月—2016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7~18 d,平均7.3 d。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拟定:凡急性起病,出现一侧面部肌肉瘫痪,不能做蹙眉、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出现Bell征,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流涎或食物滞留齿颊之间等表现即可明确诊断。同时排除Guillain-Barre综合征、脑干病变、颅底病变及耳源性疾病所致的面瘫。

治疗方法

在内科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的前提下,配合使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1.内科给药。扩张血管药物选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L静脉滴注,以起到扩张血管、活血化瘀、通脉疏络的作用;营养神经药物选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L静脉滴注,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每日1.5~3.0 mg,每日3次服用,以有助于促进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鞘形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以减少相关神经损害。

2.针刺方法。患者仰卧位,取患侧穴位。主穴:地仓、颊车、风池、迎香、四白、阳白、鱼腰、合谷、下关,配穴足三里及太冲,每次选用7~9穴交替使用。选准穴位常规消毒,坚持一针一穴一棉球原则,面部选用0.35 mm×25 mm佳健牌无菌一次性毫针,下肢选用0.35 mm×40 mm的毫针,快速刺入皮肤,进针得气后,留针15~20 min,每5 min用捻转法行针一次。

3.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30 u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 mL,每次选上述面部穴位6~8穴交替使用,将上述配好的药物吸入皮试针管内,常规消毒后进行穴位注射,每穴0.15~0.2 mL,每3 d注射一次,10~23 d观察其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5~12 d后,患者口歪眼斜、口角流涎、面部麻木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外观如常人,可抬额、皱眉、蹙鼻、鼓腮及吹口哨等,舌前2/3味觉恢复。好转:治疗5~12 d后,患者眼舌口鼻等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遗留笑时鼻唇沟稍歪斜之状,额纹较正常稍浅。无效:治疗20 d后,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更有加重之象。

结果:治愈患者26例,好转患者8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7%。

讨论

中医称周围性面瘫为“口僻”“口眼歪斜”等,属于“风邪中络”的范畴。《灵枢·经筋》篇说:“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目眦急不能卒视”“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由此可知,本病常由于正气内虚、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致风寒等外感邪气乘虚入中,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邪风中脉络,使面部经筋失于濡养,在治疗上多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养血熄风为治法。

西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以营养神经,同时结合中医活血通络的治法,配合丹红注射液以扩张血管、活血化瘀、通脉疏络。

《诸病源候论》曰:“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故本证针刺多取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穴以阳明为主,循经取穴。《玉龙歌》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取此二穴互透可调面部足阳明经筋之功能用来纠正口唇与面颊的歪斜;阳白、鱼腰能正眼目之斜;迎香、四白连通手足阳明之气,治疗鼻旁面部之瘫;风池是风邪易袭之处,又是祛除风邪之要穴,该穴位在头部,更善祛上焦、头面所受之邪;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是胃经经气会聚之处,故针刺本穴可以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同时可加强脾胃气血化生,起到益气生血之效。《百症赋》曰:“太冲泻唇以速愈”,针刺太冲可以调节肝经气血虚实,从而滋养经筋,以促进面瘫恢复的作用。研究认为,针刺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理生理功能,改善面神经营养供给,加强神经的再生,从而对周围性面瘫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医药物注入有关穴位的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所谓“水针”,是相对于原来针灸所采用的“金针”而言,此种疗法也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给药通过循经作用于病变组织,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药物被约束在经脉中而不向经脉外扩散,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浓度,再加上组织液沿经脉的运输作用,药物可较快的到达病患的部位,这种传递渠道比通过血液的全身性扩散的作用浓度更高,特异性更好,副作用更小,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减少成本。穴位注射是针刺的机制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的有机结合,调整和改善机体功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

鼠神经生长因子主要成分是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26.5 KD的生物活性蛋白。辅料名称: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人血白蛋白、甘露醇。本品肌内注射对大鼠或小鼠坐骨神经夹伤、丙烯酰胺造成的大鼠周围神经损伤、腹腔注射6-羟基多巴造成的大鼠交感神经末梢损伤具有促进损伤恢复的作用。生物利用度52.7%,肌内注射125I-NGF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1%。将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入穴位,更能有效、快速地发挥其营养神经的作用。

临床观察证实,在西医内科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的前提下,配合使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明显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成本及遗留症状,而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1]李海洲,那学武,朱丽明,等.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7(1):47-49.

[2]诸毅晖,陈玉华.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J].中国针灸,2005,25(1):46-48.

2016-03-11)

猜你喜欢
阳明面瘫生长因子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