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教师科研发展的三个转变

2016-01-29 12:33吴继军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学研究转型

【摘 要】探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教师在科学研究工作的思路与方向、科学研究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科学研究成果形式与成果水平的认识等三方面的转变,并从学校、教师双方寻求科研能力和水平持续有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期  教师科研发展 转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53-0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主要突破口,是“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研究、服务面向也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学校由上至下均要接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其中,在科学研究方面,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科研力量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为了满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学校转型期间,科研工作方向、科研工作思路、科研工作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调整,学校也要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和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学校顺利转型,并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前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作为区域人才高度集中地的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区域科技创新和发展知识的重要任务,因此,不断提升科研发展水平,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职能,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政策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地位。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性服务性研究方面,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呈现出能力薄弱、教师主动性不强的状况。

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数据,2012年,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事业的经费仅占其科研经费总额的29.87%,校均获得企事业经费的总额不到300万元。笔者所在学校也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本校为例,直至2014年,学校教师承担的横向科研经费也仅占科研经费总额的29.57%,这其中还得益于学校在当年加强了横向项目的推进工作,2013年以前的横向项目及经费更少。地方本科院校获得横向项目及经费的比例太小,折射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工作能力薄弱、主动性不强的现实状态。

(二)原因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之所以呈现出能力薄弱、教师热情不高的状况,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科研人才的欠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的提升有赖于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然而,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偏远和社会经济实力的薄弱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也使得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着相对严重的人才流失与人才短缺的问题。人才的欠缺,导致学校难以获得企事业单位的信任与青睐,应用型科研服务工作难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二是学校政策的导向。由于传统学术文化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更乐于认同教师的学术性研究成果,至于成果的应用价值则不甚重视,导致了高校普遍产生学术成果束之高阁、与现实生产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尤为显著。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评价,还停留在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成果获奖的等级等认识上。政策的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与热情。三是学校教师的观念。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科研群体,大部分老师一直学习和工作在学校这个环境,除承担部分科研工作外,最主要的工作任务还是通过完成教学工作来培养人才。教师习惯了书斋式的生活,较少地与社会外界发生联系。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相结合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尝试,文人内敛的性情及思维习惯也影响着教师对外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种因素交集在一起,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科研工作方面普遍呈现出能力薄弱、教师热情不高的现状,这是非常不利于学校转型健康发展的。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教师科研工作面临的三个转变

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实现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转变,即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的转变;二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必须实现由学术研究为主向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方向转变,即学校整体科研发展方向的转变。其中科学研究发展方向的转变为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的转变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是学校朝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所必须突破与改变的主要问题。学校整体科研发展方向要转变,取决于学校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全校教师队伍科研发展的转变。笔者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为出发点,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教师科研工作主要面临以下三个转变:

(一)转变科学研究工作的思路与方向。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期间都积累了相应的学术基础,也取得了不少的科研成果。但绝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埋头在文献资料或实验室里做科研,他们的研究课题、合作成员、研究平台大都局限于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真正能够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解决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学校转型期间,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方向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改变自己的研究工作思路与方向来适应学校的转型发展。即教师科研工作的思路要从文献资料中、从实验室里转向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产业发展的需求上来;教师科研工作的方向要从纯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转向学校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甚至生产生活一线所需要解决的技术等实际问题上来。

(二)转变科学研究工作的形式与内容。地方本科院校的举办,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地区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由地方政府主要投入和管理的。因此,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理所当然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学校有责任、有义务积极主动地了解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方向和需求,并将解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和使命。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服务面向上应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针对地方实体经济,一方面培养合格过硬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必须通过技术服务、政策咨询、校企合作等方式促进学校与地方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在科研工作形式上要有所转变,即科研合作伙伴要从完全由学校、科研院所等纯学术研究工作人员组成转向与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工作人员合作上来;在科研工作内容方面更要有所转变,即科学研究从纯粹的学术理论研究为主转向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

(三)转变科研成果形式与成果水平的认识。科研成果通常是指由科研人员承担的,通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完成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知识产品或者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等。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形式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专利以及各类标准等。高校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评价,则主要从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获得政府评价的等级等方式来认定其质量与水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问题,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形成有效的转化与应用,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求教师对科研成果形式的认识要从EI、SCI、CSSCI等学术性期刊发表情况转向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所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上来;同时,学校对科研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判断标准,要从单一的刊物级别、获奖级别等评价方式转向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程度的评价方式上来。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教师科研工作实现转变的途径

(一)学校方面。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认识与决策是学校科研发展的主要引导力量。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充分认清学校在转型中的不足,认清科研发展的转变对学校成功转型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对学校的科研发展形成一致的认识,达成一致的目标。其次,学校管理层要通过调研、探索,寻求既符合学校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又能激发教师开展应用研究热情的引导性政策和相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及科学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来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应用研究的意识、能力和热情。其中,改革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是最核心的问题。在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方面,要注意克服成果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更为注重成果的应用价值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价值。评价机制方面要适当开放,充分利用市场与用户的参与,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当然,最重要的,学校要将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四者高度一体化,以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出发点,与企业、行业、区域协同创新,达到四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目的,从而达到为教师的科研工作良好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与途径,不断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顺利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教师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学校的转型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自身对学校的转型不仅要予以必要的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结合自身专业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工作的思路与方向、科学研究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科研成果形式与成果水平的认识等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一方面要勇于走出校园,走出实验室,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工作之中,投身于社会服务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与途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科研工作的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文化服务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性科研能力,为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逐步解决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社会效能低的现实问题与困难,从而打开个人及学校的转型期科研工作新局面,并实现个人及学校的科研工作良好可持续发展新目标,为学校的顺利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马计斌,等.髙等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KY2015LX493)

【作者简介】吴继军(1980- ),女,广西荔浦人,贺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学研究转型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纺织科学研究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