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研究

2016-01-29 14:11盘菊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职学生

【摘 要】阐述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和心理资本理念,分析以人为中心观点与心理资本的联系,提出将两者关于个体积极本性的共通点带入学生管理中,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积极心态。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资本  以人为中心  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99-02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这意味着不仅要教授学生高级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但是,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且“90”后学生大多性格敏感倔强、个性张扬、思想容易极端等,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有待完善。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才培养背景下,应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发努力获得良好的学业成就,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 Rogers)提出了著名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在心理治疗领域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法。“以人为中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充分信任来访者的积极机能。罗杰斯相信人总是有一种积极的趋向,个体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自我价值的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趋向充分发挥机能,充分体验并接受自己的每一个反应和感受,只要给其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访者就能在这种环境下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动性,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本性。二是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关系。助益性人际关系是指主导者创造的一种帮助他人独立成长的人际互动关系。它能引导当事人把个体内在的积极人性本能激发出来,学会自然地接纳自我,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在这种助益性的人际关系中,当事人的行为、言语甚至于人格都会有所变化,如变得自信,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并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当事人和咨询师两者间的关系达到融洽,在融洽的关系中当事人将新激发出的积极本能稳固下来。

罗杰斯将这种咨询中“一对一”的助益性关系推广到学校、管理、家庭等领域,认为在“一对多”的团体中也存在这种关系的规律。只要在团体中建立起助益性关系,管理者与队员间就能顺利地进行沟通,帮助队员获得个人成长,这种成长可能是队员的单方成长,也可能是管理者与队员双方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担任着管理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建立起的助益性关系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思考,最终实现个人成长。

二、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是路森斯(Luthans)在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概念。它是个体在追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会随着个体的练习和时间推移发生改变,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能付出努力并有信心获得成功。是个体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认识,高自我效能的人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自我激励并能为目标坚持不懈。希望(hope),指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途径最终达到目标的能力,包括动力、目标和途径三个成分。拥有高希望的个体能够在动力驱使下朝着目标前进,并为此设计实现的途径,遇到障碍时通过修改原有路径重新达到目标。乐观(optimism)是一种归因风格。乐观的个体把积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持久的和普遍性的因素,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定情境的因素。韧性(resilience)是指当身处逆境或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原有水平并取得成功的能力。它不仅包含从困境中复原的能力,还包括从非常积极、挑战性事件(如出色的销售业绩或高管职位的提升)中超越平凡的意志力。

三、以人为中心理念与心理资本的联系

以人为中心观点与心理资本理念有其共通之处,可以将它们整合为一体,运用于学生管理中,让高职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能动性。

首先,两者的基本观念都包含积极因子,只是着重点不同。以人为中心观点关注个体积极机能是否得到发挥,即如何使个体的积极机能表现出来。它从人性的本质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只是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许多规范不得不戴上面具,操控自己非自愿的行为,久而久之丧失了自主激发积极机能的动力,出现了烦恼甚至是心理疾病。但这种积极的本能并不消失,只是潜伏于个体的本性中暂时无法释放,只要将个体放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就能激发出积极机能。而心理资本强调的是个体积极心理状态的强弱变化,即如何提升个体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个体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心态,它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不管其程度如何,都能使个体获得一定的工作业绩,但心理资本水平高的个体能更自信地迎接挑战,为达到目标坚持不懈,获得的业绩水平远远高于心理资本水平低者。

其次,两者对于开发和提升个体积极机能都有成熟的依据与方法。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以建立助益性关系为基础,通过助益性关系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机能,在助益性关系中,只要给予当事人无条件的关注、接纳和欣赏,就能使其进行自我引导从而重新获得成长动力,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本能,促进个体自我成长。心理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微干预法,分别从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逐步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

总之,不管是以人为中心观点还是心理资本理念,都强调从个体内部激发积极本能,通过改变内部因素推动个人成长。在这一改变的过程中,它们都具备一套成熟的建立依据和方法,在遵循必要的前提下激发个体的积极本能,提升其积极心态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困难。

四、开发与提升高职学生积极心态的策略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学习能力差,若将以人为中心作为学生管理基础,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机能,再运用心理资本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心态,高职学生同样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一)建立助益性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已初步形成基本的思想体系,但仍有较大改造空间,如果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便能较好地在思想层面上对其进行教育并提高其积极心态,因此助益性的师生关系是开发学生心理资本的基础。建立助益性关系需要遵守三个原则:第一,信任学生是前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倾向,只要给予其一个安全的环境就能将学生的积极机能发挥出来。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表现出较为被动和冷淡的态度,此时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坚韧的耐心去观察学生的行为,理解和探求学生的情感需要,通过学生的表面行为透析其发生的根源。通过了解学生特点做到欣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敏感地体会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信任与关注时,才会表现出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强烈意愿。第二,真诚态度是关键。相对于冷淡、疏远和过分同情的相处方式,真诚的态度能与学生建立起稳固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自我成长愿望是助推。普通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师的管理上,教师充当权威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是顺从规则的下属。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总是费尽苦心却无法得到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学生也会出现“故意”的抵触行为。助益性的师生关系与普通师生关系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带着自我成长的愿望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学习者,通过与学生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只有渴望自我成长的教师才更关注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也能把这种共情运用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保持敏感性,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

(二)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教师在助益性的师生关系上,可从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去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助益性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与建议,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提高自信。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换位学习两种方法来激发其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指鼓励学生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但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任务,让他体验到成就感,逐步建立自信心。高职学生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教师可通过从简到繁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换位学习指模仿与自己处境和能力相仿的同学,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用他人的成功激励自己。

2.树立希望。希望包括三个要素:目标、动力和途径三个成分。教师从目标设立和改变途径两方面让学生树立希望。首先,帮助学生设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达成的目标。其次,让学生自己将目标分解成“子目标”,通过“自主参与、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最后,当目标受阻时,学生能通过制订应急计划和改变途径的方法达到目标或完成任务。通过这些训练后,学生在学习中就能避免消极的学习态度,使自己处于高希望水平。

3.保持乐观。主要通过“包容过去、珍惜现在、寻找未来”三个训练,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即学会接受自己过去的失败和消极的反馈,原谅自己曾犯下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常常会后悔“如果当初我努力学习……,我现在都已经……”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长期处于后悔或怨恨的心境,产生的消极心态影响其发挥自主能动性。“包容过去”的训练就是让学生放下过去的包袱,放眼当下与未来。学会“珍惜现在”,即珍惜现在生活和学习中那些利于自己发展的资源和事件,如具备某方面的特长、有较好的学习资源等。“寻找未来”,即把未来的不确定看成是一个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机会,以积极、接纳的态度去接受和期盼未来。

4.增加韧性。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关注优势、关注风险、关注过程。在学生进行一项任务前,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资源,制定相应的任务或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学生面对失败的韧性。此外,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让这些突出的能力及时得到强化并固定下来。

总之,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效引导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前提。在助益性的师生关系中提高学生的心理资本,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自我思考获得个人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积极心态,取得出色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路森斯.心理资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盘菊莲,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副书记,就业指导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高职学生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之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