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拉姆·赛斯唐诗译作《三大中国诗人》赏析

2016-01-29 14:11姚小文莫燕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赛斯

姚小文 莫燕玲

【摘 要】维克拉姆·赛斯(Vikram Seth)是继泰戈尔之后,非常罕见的在其作品中主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他的唐诗译作《三大中国诗人》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译者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对中国诗歌历史与传统的透彻理解,高深的文学造诣以及触类旁通的艺术素养;当然更离不开翻译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高妙的翻译功力。

【关键词】维克拉姆·赛斯  唐诗译作《三大中国诗人》  典籍英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26-03

四川大学学者尹锡南认为,“泰戈尔之后,在作品中主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印度作家非常罕见……维克拉姆·赛特是一个典型,他的中国游记、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译介以及他的中国题材诗歌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鲁迅文学院评论家邱华栋也认为:“维克拉姆·赛思……将自身的多元文化特征和感受呈现出来,给英语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清新的空气,并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出现在世界文坛上。”维克拉姆·赛斯(Vikram Seth,以上引语中,两位学者译Seth为赛特或赛思,下文统一简称赛斯)著有《三大中国诗人》(Three Chinese Poets : Translations of Poems by Wang Wei,Li Bai,and Du Fu),这部中译英诗集更是力荐王维、李白和杜甫的36首唐诗,该诗集在1992年至2005年间有10个英语版本或版次出版,被世界各地530个图书馆收藏,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势下,考察赛斯这样一位大方之家及其唐诗译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可以据此获得用以指导民族典籍英译的诸多启示。

一、赛斯及其中译英诗集《三大中国诗人》

赛斯(1952-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少年就读于英国Tonbridge公学,青年游学于东西方国际著名学府,先后于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学,中国南京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现居英国。他自由行走于中国、印度以及西方文化之间,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

赛斯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其汉译英诗集《三大中国诗人》便是明证。譬如,《三大中国诗人》版式设计上极具中华神韵:封面封底展现的是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与唐服车马等民族特色;扉页的英文标题之下则是六个有模有样的毛笔字:三位中国诗人。而在面临“荒岛生存选择”时,选择携带的8首曲子之一为英国男高音Mark Padmore演唱的Thoughts While Travelling at Night(就是诗集中赛斯本人所译的杜甫诗作《旅夜书怀》),所选的书籍是《唐诗三百首》。

从《三大中国诗人》长达十三页的英文序言中可以看出,赛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传播及接受各环节都有全面的理解,同时对中国古代诗歌历史研究透彻。这种心领神会使得赛斯翻译唐诗时如虎添翼。

在序言中,赛斯也从唐诗强调的意象、意境和诗人风格等方面详尽分析比较王维、李白和杜甫三大诗人作品异同,并且结合诗人自身不同的境遇对诗歌的主旨进行解读,由此可见赛斯文学造诣之深厚,而这无疑有助于将唐诗的精髓准确地传达给英语读者。

不仅如此,赛斯儒雅多才,在音乐方面也如鱼得水。其诗人情怀与音乐才华水乳交融,序言中的妙喻也就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假如不妨乱点鸳鸯谱,可以说翻译王维诗歌之难,类同演奏莫扎特乐曲;富含历史典故的杜诗,堪比巴赫作品;至于翻译狂放、浪漫的李白诗,更像是演奏贝多芬乐曲—— 时常充满喧嚣与躁动,意义非凡。”

诗一般的妙喻让我们得以略窥赛斯的翻译见解,同一序言中的其他论述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翻译理念:

第一,以忠实原著为原则。赛斯力避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那种“中文一窍不通,翻译大胆放纵”的改写或者随性意译,“不打算利用原诗作蹦蹦床,一跃而成就自己的诗作。”也就是“力求忠实于原著,承认原作优先”。

第二,赛斯的忠实原著,是内容与形式并重。他认为:“每首诗的音律和文字,与诗歌表达的内涵不分伯仲。因此,译者的要务不是借诗歌意蕴即兴发挥,而是尽可能地忠实于‘乐谱。”也正因为如此,他“自勉翻译时务必尽其所能保持押韵,维持原诗规则或不规则的字数变化风貌”;留意对仗“是律诗的一种独特乐趣”;致力于传递“原诗一词或者一意象的种种微妙意蕴”。

第三,赛斯在尽量忠实原著的同时,也保持灵活性,力求用语地道、译文妥帖自然。因为他深知,“语言之间的隔阂无法去除,只可部分穿越”;“律诗的声调排列程式予人先见之明,给人乐感享受(英语之类“非平仄”语言对此无能为力)。这也是英译必然丢失的部分”;“即使是散文互译,原文某一词或者某一意象的种种微妙意蕴,用译文语言表达也不是一蹴而就。诗歌翻译的失真更为严重,因为原诗字词、意象蕴涵更丰富,同时诗歌的格式制约使得选择和腾挪的空间更为狭窄”;所以,他的“译文往往是听任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凌驾于严格的对称之上,以免译文显得突兀、生硬”。

总的来说,赛斯的翻译理念最突出之处,是他注重原著的形式美,着力传递其中所蕴含的文学和音乐美感。对他而言,译诗之乐“更多在于采用(而非跨越或者回避)原诗所谓‘人为造作的束缚(译者注:如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来增强原诗内容的感染力”。

二、《三大中国诗人》赏析:以《山居秋暝》《送孟浩然之广陵》《旅夜书怀》为例

在具体的唐诗翻译实践中,赛斯是否成功地践行了其诗歌翻译理念,是否能让我们从译作中领略唐诗作为民族瑰宝的非凡魅力呢?正如L.G.亚历山大所言,“我们读诗的愉悦通常源于诗歌的音乐性,或者来自诗人遣词用字的奇特引人方式”。而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中极为重要的篇章,对诗歌的文学性和音乐性的强调倚重更是众所周知,因此,我们不妨选取赛斯翻译王维、李白和杜甫作品的三个译例,从文学性和音乐性方面加以赏析。

(一)王维《山居秋暝》Autumn Nightfall at my Place in the Hills

In the empty mountains,after recent rain,空山新雨后,

A sense of Fall comes with the evening air.天气晚来秋。

The moon is bright and shines between the pines.明月松间照,

Over the stones the spring-fed stream runs clear.清泉石上流。

Bamboos rustle: washerwomen go home.竹喧归浣女,

Lotuses stir: fishing boats make their way.莲动下渔舟。

At its own will,the scent of Spring has gone.随意春芳歇,

But you,‘O prince of friends,of course may stay.王孙自可留。

尽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内在差异性,译诗的字数和原诗的字数看上去相差甚远,在形似方面略有欠缺,但是这首译作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1.首联译出王维的标志词“空”(empty),传递全诗空灵澄净的基调,耐人寻味;“sense”一词成功带出全诗所描写的感觉、视觉、听觉、感受中的“感觉”层次。

2.而通过bright,shines,spring-fed,runs,clear等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的运用,原诗颔联呈现的天上地下、动(月照松林)静(清泉流淌)对比所带来的美感也得到较好的演绎。神来之笔在于:spring-fed stream(百泉成溪,百溪合流)中的-fed有furnish,supply,provide(提供)之意,不免让人产生“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联想;而软音“s”和硬音“k”等交替使用,也生动地描绘出潺潺流水时而温柔流淌,时而汩汩欢唱的音韵美。

3.颈联中,译者对冒号的运用别出心裁,人们不禁翘首期待——与原诗“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独特技法形成异曲同工之妙。

4.明月朗照,清泉流淌,浣女归家,渔舟晚唱——这般如诗似画的生活自然令人无比向往,作者、译者也不例外。译者在尾联把状语和主语分别前置,并用逗号隔开,把作者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的归隐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标题Autumn Nightfall at my Place in the Hills用“at my Place”来译“山居”的“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心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与全诗有呼有应,浑然一体。

(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Seeing Meng Haoran off to Yangzhou

Yellow Crane Terrance:my old friend bids my goodbye.故人西辞黄鹤楼,

To Yangzhou in the mists and flowers of Spring he goes.烟花三月下扬州。

His single sails far shadow melts in the blue void.孤帆远影碧空尽,

All I see is the sky to which the Yangtze flows.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者是如何传译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里高远意境及绵长情思的呢?

1.在首联和颔联中,译者将两个地点分别前置,同样别出心裁地运用冒号,让人期待,令人怀想;而“bid”(to give expression to)显得古雅庄重,文学韵味扑面而来;同时,“the mists and flowers of Spring”也会让人对扬州春色产生美好遐想。

2.译者匠心独运的选词与用韵,在颈联与尾联里更见功力。具体表现为:在选词上,“melts”一词,译活了在依依不舍的作者眼里,乘坐着帆船的友人如何渐行渐远——慢慢地,轻柔地,最终汇融于水天相接处;而“blue void”也尽显碧空的雄浑开阔。在用韵上,译者作为热爱中国诗歌传统且成绩斐然的诗人,想必留意到“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留意到似春水般荡漾的依依别情与悠悠离意,因此除了遵循唐诗传统,维持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外,还特意让多个软音头韵“s”和元韵等反复搭配,使得吟诵起来深情款款、余音袅袅,切合“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等意象与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三)杜甫《旅夜书怀》Thoughts while Travelling at Night

Light breeze on the fine grass.细草微风岸,

I stand alone at the mast.危樯独夜舟。

Stars lean on the vast wild plain.星垂平野阔,

Moon bobs in the Great Rivers spate.月涌大江流。

Letters have brought no fame.名岂文章著,

Office? Too old to obtain.官应老病休。

Drifting,what am I like?飘飘何所似,

A gull between earth and sky.天地一沙鸥。

在赛斯眼里,“杜甫的山水观,有别于王维或李白。在杜甫看来,大自然不是退隐之地,也不是一台大戏,而是有情有义的主体;不论它让人同情还是反感,它与人生、人间事形成呼应与对照;这些都有意无意地与人的坎坷和悲情紧密相连”。《旅夜书怀》无疑是诠释这种山水观的典范之作,而透过译诗的字里行间,读者也能感受到殊途同归的文学性和音乐性。

1.在首联中,原诗用于烘托出一种凄孤无依氛围的“细草”、“微风”以及“独舟”等意象都得到较为具体充分的表达。

2.在颔联中,“vast”(阔)和“Great”(大)承袭了原句语义上的呼应比照,而用“lean on”(to apply pressure to)译“垂”以及用“in the Great Rivers spate”译“大江流”来凸显“涌”[If a river is in (full) spate,it has more water in it and is flowing faster than it usually does],更传神地表达原句里暗含的对比:大自然的广阔雄浑反衬诗人的渺小无力。

3.“可以说,诗品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诗人借物抒怀的本领,愈离奇愈高妙。”(L.G.Alexander,1976:17)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向来长于妙喻,而译者对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一统摄全篇的“诗眼”采用了顺应译法。譬如,在遣词用字上,用“Drifting”来译“飘飘”极为妥帖,因为drift意为to become driven or carried along(as by a current of water,wind,or air)或to move slowly, especially as a result of outside forces, with no control over direction,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奔波劳碌、壮志难酬之感油然而生;在传递原诗的音乐性方面,译者也有诸多努力:末两句响亮顺畅的音节和暗哑滞阻的音节交替出现,形成的节奏较好地体现作者以沙鸥自况,自伤飘零的悲愤感慨;而对于原诗音韵美,在译诗中也借助尾韵和元韵等修辞手段有效传递。

三、结语

综观《中国三大诗人》一书,赛斯成功地感知、传递了唐诗的形美、意美与音美,让人领略到唐诗作为民族瑰宝在英语世界里的别样景致,堪称一枝奇葩,一树硕果。鲜花与果实,离不开阳光、雨露和土壤,赛斯唐诗英译的成就也与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高深的文学造诣与艺术素养、独特的翻译见解及高妙的翻译功力大有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据此得到有助于民族典籍英译的启示:除了英文专业上的精进,一是注重培养译者自身的文学造诣与艺术修养,厚积而后薄发;二是注重培养对民族典籍作品的感情—— 说到底是对源语民族的感情,从而对其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产生亲切独到的感悟。唯其如此,才能成就出色译作,让中华文化顺利“走出去”,绽放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尹锡南. 印度作家维克拉姆·赛特笔下的中国题材[J].东方丛刊,2009(2)

[2]邱华栋.两个印度作家(1952-)[J].西湖,2010(5)

[3]http://www.worldcat.org/wcidentities/lccn-n84-90452,2012-10-23

[4]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9rd99,2012-10-23

[5]Seth,Vikram.Three Chinese Poets(Translations of Poems by Wang Wei,Li Bai,and Du Fu)[M].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nc.,1992

[6]Alexander,L.G.Poetry and Prose Appreciation for Overseas Student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14

[7]http://www.merriam-webster.com/?query=lean+on+&ref=dictionary&x=45&y=10,2014-11-04

[8]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spate,2014-11-04

[9]Alexander,L.G.Poetry and Prose Appreciation for Overseas Student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17

[10]http://www.merriam-webster.com/?query=drift&ref=dictionary&x=52&y=21,2014-11-04

[11]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chinese-simplified/drift_1,2014-11-04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MDYB010)

【作者简介】姚小文(1967- ),女,广西宾阳人,广西民族大学副教授;莫燕玲(1964- ),女,广西平乐人,广西民族大学副研究馆员。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赛斯
百普赛斯: 检测业务难拓展 技术研发尚存疑
抽象运动的万花筒
库里兄弟 相爱相杀
神秘死亡美民主党人或是“邮件门”泄密者
赛斯·瑞格斯流行声乐训练法
成长小说《黑莓之冬》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英国女星否认与克林顿偷情
一种荒诞 两种人生
失业贺卡
坚韧不拔抓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