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6-01-29 21:01陈良黄建国何颖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职业院校

陈良 黄建国 何颖

【摘 要】分析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提出通过构建适合职业院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87-02

当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带动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广西地方经济特点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不断探索理工特色的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2012年12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按照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新的要求,学校应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就业为导向,把应用放在重要的位置,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探索模式与机制的创新,这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日益繁重,如何提高学校管理内涵,提升工作效率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仍是传统式的面对面传授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不具备现代信息的教学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职业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虽然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想积极尝试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教学,但事实上,很多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过于片面,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教师仅仅只是制作各类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对其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多媒体课件易学性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还需不断提高。要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色的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还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产性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观念;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问题设定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并采用现代信息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结合以上要求,职业院校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设备的合理配置,建立良好的硬件条件;其次要加强学校信息化手段,重点是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配备信息化教学的设备与软件;最后要建设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把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复合型现代信息化人才,为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提供可能。

二、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提升教学信息化内涵。通过学校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建成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形成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覆盖全校各班,实名制认证准入,惠及全校师生,教师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条件教学,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教学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信息化教学内涵。

(二)实现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监督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督导人员只要在电脑前,即可实时了解校园内任何班级、教师上课情况(包括教师授课的声音、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时画面、学生的考勤情况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巡查的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监督效果。教学督导人员的电子巡查记录,可以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一个因素,作为班级学生考核的一个形式,从而改进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三)实现听评课信息化,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规定每个教师都要完成一定量听课任务。在没有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前,老师往往因时间和地域限制,出现想听某位老师上课而不得的情况;领导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认识主要通过期末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通过在电脑安装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平台客户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电脑前查看任意教师的上课情况,实现所想即能见、能听,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自主学习人人通,提升教学质量。借助数字化校园多媒体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使学生更容易学、更乐意学、学得更好,从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化时代,学生可借助网络完成学习的过程,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有完善的硬件资源,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富余的网络带宽的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全面服务于全校各专业学生,让学生享受现代信息资源,随时随地学习。

三、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措施

笔者通过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我们传统概念里的“多媒体教学”。一般来说,职业院校的教室、实训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资源库现有的或自己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制作视频、Flash仿真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演示或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教学文件。

这类简单易行的信息技术手段看似已经过时落伍,用大屏幕投影出来的画面对学生来说也不再新奇,但只要在适当的知识点技能中恰如其分地应用,一样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老师考虑到拧螺丝等细节学生在实际中比较难仔细观察到,于是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从不同的角度、近距离地演示了拧螺丝的正确与错误方法,一段简短的视频,取得了比教师反复操作、反复强调要点更好的效果;电子技术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家电维修时,由于要进行各种检测,不同的故障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同学感到较难掌握,于是老师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简单地加以梳理,比起机械地罗列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要更生动、直观;硅酸盐专业的同学要进行化学实验,强调安全事项一直是老师们头痛的问题,于是,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的仿真动画,演示操作过程,并将错误的操作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展现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因此,我们在追求信息手段多样化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这些传统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它们也还会有着其独特的生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校借助校园网平台,创建“数字化信息校园”。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把所有的课程开发成网络课程,实现了多达3.5T的教学资源的共享。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撑,各专业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学习都有了质的提升。

例如,对学习广告设计的同学来说,由于基础薄弱、阅历不足,往往只能学会平面设计类软件的操作使用,却很难在广告创意、文化内涵、配色与排版的美观性上有所突破。于是,我们搜集了大量的优秀案例与素材,精心筛选,分门别类,上传到校园网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参考、选用。通过大量浏览、模仿优秀案例,学生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渐渐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再加上高质量的设计素材的应用,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了很大进步。

除校园网外,互联网无疑是我们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能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

众所周知,德育课、语文课等公共基础课程由于以理论为主,缺乏动手操作实训,因此这样的课堂往往比较沉闷。于是,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分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到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发言阐述观点,或者是把学生带到电脑机房上课,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制作成PPT,最后老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是把课堂上的自主探索学习权交还给了学生,二是学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并慢慢学会了筛选、辨别,公共基础课不再沉闷,而是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目前,QQ、微信、微博等已成为普遍的网络社交工具。这些工具对一些学生来说也许只是娱乐工具,但是,如果能适当加以引导,一样可以成为对学习有利的交流方式。我们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作为学生沟通讨论的工具。例如,影视多媒体专业的同学在制作宣传片时、动漫专业的同学在制作动漫画册时,由于是小组内分工合作,因此,QQ群或微信群就成了成员之间讨论方案、共享资源、汇报进度的最佳场所。

第二,作为教师个别辅导的工具。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学生可以克服胆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既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第三,作为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我们把学生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同学们可以浏览、互相取长补短,又可以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打破了由教师一人打分的传统评价方式。

【基金项目】2014年度西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及师资培训项目(XBZJ028)

【作者简介】陈 良(1979- ),男,广西北流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黄建国(1965- ),男,广西贺州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 颖(1982-),女,广西贵港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