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升问题的研究探讨

2016-01-30 00:11龙伟光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督导教学质量

文/龙伟光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升问题的研究探讨

文/龙伟光

教学管理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管理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管理者的理念、管理运行机制、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来体现的。本文笔者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

一、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因为教学质量的概念涉及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结果以及多元化的公众,因此它是多纬度的。从教学系统来看,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有输入、过程、输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教学条件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结果质量。教学条件质量输入方面主要包括政府或其他机构对学校的投入,以及学校所占有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教学过程质量过程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是否指向于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二、教学质量管理的特征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参数的复杂系统,教学质量是诸多因素运动的综合指标,因而教学质量管理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对人才质量的评价远比对物质产品质量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况且教学过程周期比较长,其效果不能完全凭眼前或近期某些指标来衡量。但教学活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与反馈是有其客观依据的。实践中,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按程序监控。分为教学前的预见性监控(如招生质量、教学计划及课堂教学管理等)、教学中的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反馈三个方面。第二,目标监控。恰当选取若干项质量监控统计量,作为教学质量监控指标。对新生录取质量、教师备课、授课质量、主干课程学习质量、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教材质量及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文件建设、课表编制、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应分别制定具体的质量指标。第三,按教学时间顺序实施监控。这主要有定期抽样检查(如期中教学质量检查)、跟踪调查、质量评比等。

三、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课程品种不够丰富、资源不充足、涵盖内容不够广泛等现象,难以保证足够多的课程数量与容量供学生选择,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知识需求、能力拓展需求。对开设的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对学生素质培养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对各门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联度缺乏通盘考虑,缺乏整体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出现某些交叉或重复设课现象,模块划分标准混淆,界限含义不清。

2.基层教学组织力量不足

在教学管理中,往往将权力集中于上级行政部门和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院级管理中,系等基层教学组织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也最紧密,由于定位模糊或者职责不清,导致系等基层教学组织无法真正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事实上过多偏重于二级学院或者教学院长的作用,系负责人或者团队的作用被相对弱化,导致系负责人及教师认为学校制定的相关教学管理规定是专门针对教师的,因此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3.缺乏专业性教师

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中间实践环节及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要求教师给学生授课时,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而有一部分教师在给学生面授时照本宣科,空讲理论,很少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4.考评制度不完善

从教师角度来看,特别是年轻教师忙科研评职称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所在,只要职称能够上一个台阶,工资、岗位竞聘等都会占优势。从地方高校的考评激励机制来看,将教学工作业绩考虑进去的不是很多,因此在老师中慢慢形成了教书教得好不如科研搞得好的看法,久而久之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相应减少,这就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也觉得上课没有动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1.完善高职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对自己所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等,因人为干预而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情况很突出,致使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大打折扣。高职院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应重新审视教学管理条例,根据学校实情制定相关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如学生作弊等,一经查实就要按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重塑权威。

2.加强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变革

高职院校对专业学习教育与思想品格教育不能偏颇,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学生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后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在夯实科学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推动学部制改革、多学校协同、跨学科融合。彻底摒弃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工业化”、“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从始至终强调个性、创新、创业、多元等理念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优势和能力。

3.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整个教育体制目前还停留在过度强调应试,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然盛行,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普遍较低,如何积极应对高职教育的各种挑战成为重大任务。必须鼓励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积极开展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彻底打破大班授课为主的教学格局,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训、实习机会,打造更多与市场、社会紧密联系的孵化凭条,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推动全国精品特色课程的资源共享。

4.完善管理机制,打造高素质的督导队伍

发挥督导的引领示范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一是要建立督导准入机制。完善专兼职督导聘任与管理办法,引入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校院两级督导,引进校外督导,构建科学的督导体系。德高望重、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督导队伍,能够更好地保证督导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发挥他们的引领表率作用。二是要建立督导培训机制。着力培养督导的专业意识,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通过外出专项培训、校内集中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校际交流、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鼓励督导人员形成边工作、边学习、积极自学的习惯,使“工作—学习—研修”一体化,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督导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优化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督导严督善导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督导的工作效能。

5.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团队

为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应鼓励校内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教学,聘请有行业背景的校外教师、能工巧匠、企业专家兼任教师,打造一支稳定、多元化、专兼结合的专业课优秀教学团队。为提升专业课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把专业课的师资培养纳入学校的业务培训、素质拓展计划中,定期安排教师外出进修、交流。高职院校可组建专业课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积极支持专业课教师参与学校各种教学评比、教学业务竞赛、课改课题申报等活动,给予成绩突出者一定的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

通过对教学质量保障条件和教学资源的系列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保学院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此外,高职院校应制定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评优评奖等制度。这些既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措施。

[1]刘五一.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2]周艳红.影响高职教学质量因素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

[3]曾庆柏.高职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4]王建波,许复贞.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督导教学质量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