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分析

2016-01-30 21:47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尹 虎(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分析

尹 虎
(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 年11月收治的70例需行老年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数量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患者给予混合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差异。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混合髋关节置换术;老年关节置换;临床效果

为研究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需行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需行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数量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患者给予混合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8~79岁,平均年龄为(72.25±1.93)岁。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例。实验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70~80岁,平均年龄为(73.17± 1.99)岁。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1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例。两组患者经过血液以及其他检查可得,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均健康正常。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并且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取外侧切口并且髋关节囊显露后,把股骨头向后脱位,完成骨线后使用电锯将股骨颈截断,将股骨头取出并且将髋臼软骨面磨削,然后露出松质骨和软骨下骨,最后用脉冲冲洗软骨下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底部钻5个左右柱孔,将骨水泥填充进入,最后将生物学假体植入安装。实验组患者实施混合髋关节置换术,用生物学假体植入髋臼,在植入时需要高度注意前倾角和外展角,锉磨股骨髓腔,待股骨颈复位后查看患者的双下肢的松紧程度和长度是否正常[1]。

1.3 观察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差异。患者的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0.05 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差异: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53.86± 2.11)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93.71±2.0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54.01±2.09)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6.76±2.04)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老年人群一般都有缺钙的现象,因此大部分老年人群都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女性患者常多于男性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老年关节置换术。临床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老年关节置换术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混合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置换手术,其中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混合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率最高[2]。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形成长度较长、直径较粗的血栓,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摆放外展角以及髋臼时难度很高,不易取出假体,甚至容易造成脱位。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磨损碎屑容易把巨噬细胞激活,并且会诱发骨的溶解,使得巨噬细胞把细胞因子释放,降低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而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术避免了上述弊端,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并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康复速度较快,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压力性溃疡、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3]。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并且不会对假体的寿命造成影响,安全可靠,深受患者青睐,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惠临.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167-168.

[2] 杭志刚,张立新,郝明,等.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4):375-376.

[3] 吴利军,龚维成,杨峰,等.混合式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77-78.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43-01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