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1-30 21:47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南阳473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早期降钙素原

罗 凯(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效果观察

罗 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80例,根据实施复苏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休克发生后6 h内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照组是在休克发生6 h后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改变情况,测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显著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高容量血液滤过;早期;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感染性休克发生后可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随着对感染性休克治疗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的6 h内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产生极其积极影响,力争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的早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缓解全身缺氧症状,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1-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例,观察早期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80例感染性休克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5 年3病例,上述患者均为脓毒血症病例,符合其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有碱血症病例、合并有高钠血症病例。上述患者根据感染性休克发生后到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的6 h内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平均为(44.2± 6.8)岁(其中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和79岁),感染分别情况:腹部感染共16例、肺部感染患者共14例、四肢及躯干感染患者共8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对照组患者患者是在感染性休克发生6 h以后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平均为(45.9±7.1)岁(其中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0岁和81岁),感染分别情况:腹部感染共17例、肺部感染患者共12例、四肢及躯干感染患者共8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药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实施机械通气、行液体复苏、给予升压药物等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但观察组实施治疗的时间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的6 h内,对照组实施治疗时间为感染性休克发生6 h后。高容量血液滤过:根据seldings法,通过颈内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体外循环建立后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血流量设定为每分钟250 mL,置换流量为每小时3~4 L。根据患者全天的治疗量和具体生理需要量,对每天的超滤量进行调整。患者每天的置换量为70~95 L,超滤量为1200~1800 L。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通过静脉泵给予胰岛素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APACHEⅡ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MODS评分。测定两组患者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改变情况,具体测定步骤依据试剂盒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为(27.01±2.14)分、(15.17±1.98)分。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为(22.35±2.10)分、(10.07±1.18)分。对照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为(27.23±2.06)分、(15.42 ±1.16)分。对照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为(24.68±1.13)分、(13.15±1.66)分。观察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85.9± 32.5)mg/L、(25.8±3.4)ng/L。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50.1±10.4)mg/L、(7.1±2.3)ng/L。对照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86.6±27.4)mg/L、(25.5 ±2.7)ng/L。对照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03.6±)mg/L、(11.7±1.8)ng/L。观察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前测定结果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分别和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由于患者的病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预后极差。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和发展机制中,内毒素以及炎性介质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其中产生重要作用[3-4]。血液滤过通过滤过膜作用而对血液产生连续性的净化效果,能够把血浆中的炎性因子清除掉,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调节能力。高容量血液滤过是采用增加置换液输入量能够使大分子溶质清除的一种血液滤过方法。研究表明,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分压、肾功能、肝功能等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高容量血液滤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显著增多,使炎性介质与滤过膜的接触机会增加,从而提高了滤过膜对炎性介质吸收和被清除机会[5-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优于对照组,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是反应炎性反应的指标,所以上述结果说明早期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显著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吴家玉.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0(1):30-32.

[2] 吴新军,何立东,孙小勇.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6):1378-1380.

[3] 周艳,金丽萍,范萍,等.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8(23):5851-5853.

[4] 黄伟平,胡北,江稳强,等.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疗效评估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11(14):2083-2084.

[5] 刘德红,邓哲,郑晓英,等.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的清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10(6): 536-538.

[6] 陈勉.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症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8(2):318-319.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70-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早期降钙素原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