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

2016-01-30 21:47崔红艳谢新宝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大连116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

崔红艳 谢新宝(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

崔红艳 谢新宝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影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65例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按照肺结核是否发生于肺癌化疗期间分为A、B两组:患者肺癌化疗前发生肺结核,为A组,患者肺结核发生于化疗期间,则为B组。两组中,按照肺癌类型是周围型(a)与中心型(b)细分得Aa组、Ab组、Ba组、Bb组。对以上二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 6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A组有59例(90.8%),B组有6例(9.2%),肺结核分布无差异,索条、与胸膜粘连及硬结钙化在灶患者肺结核的影响结果中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Aa组有40例,Bb组有5例,其中Aa组表现典型者27例,表现不典型23例,并且患者中有31例的病变都是直径≥3 cm;19例中心型肺癌中,Ab组有16例,Bb组有3例,Bb组中存在1例表现不典型。除膜玻璃病变,所有上述患者在进行病灶扫描增强后都有所强化。结论 在CT影像表现特征上,发生于化疗期间的肺结核同普通活动性肺结核是相同的;通过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灶分析,进行形态观测及增强扫描,有助疾病诊断。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CT影像;表现特征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加之人们生活方式不规律,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1]。肺结核同肺癌作为肺部常见疾病,常并存,消耗机体免疫的同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二者常由于症状类似而贻误诊疗。CT影像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可反映疾病病理变化[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纳的6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通过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肺结核与肺癌并存影像表现特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纳的65例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2岁。选取的所有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均符合肺结核与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肺结核经痰菌检验、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检查、OT试验以及综合其临床表现进行确诊;肺癌则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支气管镜刷检等方法确诊。同时,排除因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及其他因素导致免疫缺陷的患者。

1.2 CT检查方法:先对患者进行胸部正面拍摄,再利用16螺旋扫描机检查患者。具体检查方法为:在患者吸气状态下,进行常规的水平扫描,范围从患者胸腔进口到肺部底端,层厚5 mm,自动管电流220 mA,管电压为120 kV。对于病灶不大的,则可采用层厚为1.25 mm的HRCT进行扫描重建。此外,65例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均需增强扫描。

1.3 CT图像分析:所得到的CT图像由我院放射科5位资深医师共同阅片分析。①按照肺结核是否发生于肺癌化疗期间划分为A、B两组:患者肺癌化疗前发生肺结核,为A组,患者肺结核发生于化疗期间,则为B组。集中观察患者肺结核病灶形态与部位,如索条、硬结钙化灶、与胸膜粘连等情况;②按照肺癌类型是周围型(a)与中心型(b),在A、B组中细分:A组中,如果肺癌类型为周围型肺癌,则为Aa组,为中心型肺癌,则为Ab组;B组中,周围型肺癌为Ba组,中心型肺癌为Bb组。集中观察患者周围型肺癌与中心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如观察其钙化与否。因对所有病灶进行增强扫描,故此需要将观察其密度变化列入观察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A组有59例(90.8%),B组有6例(9.2%),肺结核分布无差异。索条、与胸膜粘连及硬结钙化在灶患者肺结核的影响结果中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Aa组有40例,Bb组有5例,其中Aa组表现典型者27例,病灶呈现软组织团块或者结节,且有较为尖锐清晰的边缘,胸膜凹陷征及毛刺一般均可见。表现不典型23例,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态的实变样软组织密度影,有清晰边缘。并且患者中有31例的病变都是直径≥3 cm;19例中心型肺癌中,Ab组有16例,Bb组有3例,表现典型者有18例,具体表现为肺门区存在软组织的密度影,其大小不等,增强扫描后有不均匀强化肿块。Ab组1有例病灶表现不典型,右肺上叶后段支气管管壁局部增厚,其软组织影增厚,并呈偏心形状,突向管腔。除膜玻璃病变,所有上述患者在进行病灶扫描增强后都有所强化。

3 讨 论

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常见疾病,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加之人们生活方式不规律,导致该类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此二者均属于消耗性疾病,常并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与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对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又不利疾病的诊断及治疗。CT影像因为其分辨率较高,可用于该疾病的诊断。

机体感染结核菌后易发生肺结核,这与人体免疫具有很大联系。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为10%左右,并且大多发生于感染后2年内。当机体免疫力底下时,尤其容易发生肺结核。而肺癌自身就是一种已造成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的消耗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更会导致机体的免疫下降,更易并发肺结核。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6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A组有59例(90.8%),B组有6例(9.2%),肺结核发生于肺癌化疗期间的比例显著大于化疗前。同时,本次研究数据中,肺结核病灶受硬结钙化、索条及胸膜粘连等影响,且A组与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这些征象均属稳定愈合阶段或相对慢性陈旧阶段[4],一定意义上表明肺结核同肺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本从研究资料显示,在肺结核病灶的分布情况上,A组同B组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肺癌之后发生的肺结核同一般的活动性肺结核发病部位比较,不存在特殊表现。此二组在肺结核段性实变、气腔结节、磨玻璃密度影等表现中无差异,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对肺结核好发部位的检查,同时,结合临床病史,积极进行检查。

在肺癌的CT影像中,A组中心型肺癌肿块大易于诊断,但也存在不典型表现者:仅仅只见支气管管壁增厚或肿块小。对于这一类不典型者,易与支气管结合混淆,应注意区别二者。中心型肺癌后期支气管多出现点状钙化而曲张移位,具有诊断意义。此外,中心型肺癌累及范围较短,进行增强扫描时见均匀强化,可与结核病灶区别。对于上述方法观难以鉴别时,采用动态观察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与肺结核并存的周围型肺癌也易与肺结核病灶相混淆,但相较易于诊断。表现典型的周围型肺癌,无论病变形态如何应该先观察其大小再观察其CT表现,如是否出现胸膜凹陷征及毛刺等周围型肺癌表征。进行增强扫描,也可与结核病灶区别。

综上所述,肺癌与肺结核属消耗性疾病,易使机体免疫降低,发生于肺癌化疗期间的肺结核,在CT表现上,与普通活动性肺结核是相同的。通过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灶分析,对其进行形态观测及增强扫描,有助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郭艳.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CT的影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

[2] 李敏,陈光强,孔玉林,等.矽肺阴影分布范围判定的CT影像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4,9:1173-1174+1177.

[3] 曾令延,陈根铭,温兆意.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影像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180-181.

[4] 梁健华,刘琴,曾庆思,等.肺结核好发部位上肺癌与结核瘤的CT影像研究[J].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3):497-505.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77-02

猜你喜欢
肺结核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中microRNA-21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