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患者3种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与疗效观察

2016-01-30 21:47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变化

邱 萍(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颅内血肿患者3种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与疗效观察

邱 萍
(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摘要】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患者治疗后的3种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同时另选取30例未患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传统的内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3种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h-FABP、NSE、S-100B三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存活患者的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相对内科传统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检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三项血清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依据,能够通过这些指标对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颅内血肿;血清指标;变化;疗效观察

颅内血肿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内出血而形成的,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但该治疗方法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而新兴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在对高血压脑内出血进行检查时,其中3项血清指标(h-FABP、NSE、S-100B)的变化对于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检查两组患者通过两种方法治疗后3项血清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以及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正常群众30例作为正常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0.2±3.5)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5±2.0)岁;正常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9.3±2.3)岁。三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在对两组患者都予以降颅内压、控制患者血压、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微创清除术中,采用CT定位,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在治疗前、治疗5 d后,采患者静脉血4 mL,在室温下放置1 h后采用离心机频率3000 r/min离心10 min。对血清中的h-FABP、NSE、S-100B三项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5 d患者血清中的h-FABP、NSE、S-100B三项指标数值,进行表格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前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三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2.14 ±0.66)、(8.3±1.65)、(0.21±0.08)μg/L,t值分别为8.87、7.64、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三项指标h-FABP(11.46±3.98 )μg/L、NSE(16.97±8.32 )μg/L、S-100B(1.21± 0.51 )μg/L和对照组三项指标h-FABP(12.34±2.32)μg/L、NSE (18.21±7.64)μg/L、S-100B(1.19±0.49)μg/L对比,t值分别为0.21、0.52、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存活患者的指标,观察组分别为(7.32±4.21)、(12.21±5.35)、(0.58±0.4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9.21±4.31)、(14.66± 4.31)、(0.64±0.31)μg/L,t值分别为6.31、7.87、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在进行治疗后的指标分别为(17.92±6.23)、(26.54±8.26)、(2.31±0.42)μg/L和(18.22 ±5.32)、(27.84±8.41)、(2.75±0.62)μg/L,t值分别为0.12、0.91、0.05,无统计学意(P>0.05)。

3 讨 论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以用来判断颅脑外伤及早期急性脑梗死;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以判断神经细胞的损坏程度;S-100B蛋白B(S-100B)则是脑组织中的异性蛋白,可以作为审计系统损坏的标志[1]。在本次研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三项指标均远大于正常人群,此三项指标均可以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的判断依据;另外在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存活的患者三项指标数值都有下降,但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的患者三项指标数据都远大于各组各时间测得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说明3种血清指标(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S-100蛋白B)水平的变化和患者的病情息息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身体情况的依据,另外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给予的传统内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风玲,杨波,陈丽,等.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MP-9和S100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 (23):75-78.

[2] 何明杰,王恩任,张列,等.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IL-17、MMP-9水平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2): 146-150.

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37-01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