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物理说理题

2016-01-31 23:14赵建峰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

赵建峰

摘要:物理题型中的说理题(又称简答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的能力,所以在学生能力塑造与全面素质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一题型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理说理题   学习   例解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80

物理题型中的说理题(又称简答题),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或预测物理过程、结果。这类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的能力,所以在学生能力塑造与全面素质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判断,多数学生最头疼简答题。学生往往能够理解题面的意思,并能在头脑中与所学知识建立初步联系,但苦于不能十分顺畅、准确地用文字表达。通过多年大量的阅卷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或脑海空空,下笔寥寥,言之无物;或思绪万千,下笔千言,但文不对题。总之,虽然心知肚明,但就不能准确、恰当地阐明观点。

既然能在头脑中建立物理现象与相关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只是不能准确表达,说明并不是学生知识准备不足,而是欠缺把材料合理组织、流利表达的经验或能力。

其实,书面解答物理题的过程,无非就是答题者基于对题目的理解,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明白地书写出来罢了。说理题也不例外。答题者回答时,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向别人阐明观点的讲述者。先假定“听讲者”对原题并不了解,而答案即是写给他看的。因为“听讲者”一无所知,答题者就必须把围绕这一题的来龙去脉、中间过程、前因后果等,全都包含在书面表达中,说清楚、道明白,是第一位的;再高点要求,就是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以上是对答题过程总的要求,具体到方法、技巧,回答说理题也有章可循。答题者要说明白观点,准确答题,则他的答案中必须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反过来说如果答案中含有以下三个因素,一般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这三个因素分别是①物理规律②具体情景③结果、结论

“物理规律”是用以解释物理现象的依据,也是出题者考查答题者的主要知识点,有可能是学生学过的各种定理、定则、原理、规律等。物理规律的回答是说理题答案的灵魂,是答案的最主要部分,所以一定要答到。如,解释为什么出汗会使人感到凉快时,所依据的规律就是“液体蒸发吸热”。这些物理规律一般要直接引用课本原文;如用推论,则有必要体现从原义推导的过程。

“具体情景”,指的是物理规律要结合具体情况,在具体情景中应用物理规律。所谓具体情景,就是“本题”的情景,多少含有“在叙述物理规律时重述原题”的意思。如上题中应用的物理规律是“液体蒸发吸热”,这是一般规律;题目中的具体“液体”是汗液,具体情景是“人出汗,汗蒸发”,所以答案中也要描述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的情景。

所谓“结果、结论”,指的是物理规律在具体情景中导致的结果,出题者往往是基于这“结果”而提出问题的。答题者行文到最后,指明结果,解答才算完整,“听讲者”才能“听”明白。上述例中汗液蒸发吸热,导致人感到凉快,这“凉快”就是结果。

三个方面因素都答到了,就算把问题说明白了。如果能合理而巧妙地组织语言,使文字既包含上述内容,又简练优美,则再好不过了。如上述例题就可以这样回答:出汗后,汗液蒸发吸热,带走大量热量,使人感到凉快。

例1: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也有人用在锤头和锤柄的缝隙中钉入木楔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请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种做法。(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试题 2015年)

锤头与锤柄之间存在摩擦,套紧些的目的是增大摩擦。影响两接触面之间摩擦的因素有三: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上的压力以及有没有使用润滑剂。题目中出现两种具体情景,一是利用惯性,使锤头往锤柄上套得更深些;一是减少锤头和锤柄之间的缝隙。二者最终都是改变了锤头和锤柄之间的压力(增加),从而改变了摩擦(增大)。这是解答本题用到的规律。所以可这样回答:

答:1.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中,锤子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由于受到阻力而停止运动,但是锤柄由于惯性而继续向下运动(规律、情景),从而使锤头和锤柄之间空隙减少(结果),增加了压力,增大了锤头和锤柄间的摩擦(规律、结果)。2.钉入木楔的方法中,同样是减少了锤头和锤柄之间的缝隙(情景),增加了压力,增大了锤头和锤柄间的摩擦(规律、结果)。

例2: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2)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试题 2015年)

答:(1)物体间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规律)。铁轨铺在很多根路轨上,增加了铁轨和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情景),减少了对地面的压强(结果,回答到此即可),可以防止铁轨下陷(结果2,回答的话更佳)。(2)运动的物体遇到障碍时,由于惯性而继续保持运动状态(规律),容易造成损害。骑行的自行车速度越快,当刹车或遇到事故时,越难以减速(规律、情景),造成的伤害越大(结果)。骑车带人的话,人和车的质量增加(情景)。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规律)。当刹车或遇到事故时,造成的损害越大(结果)。

例3:小红发现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的。(1)“暖气”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室内气体内能的?(2)用水做运输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3)小红还发现每年冬季供暖开始时爸爸都要将“暖气”内的气体排出,这样供暖的效果更好,为什么“暖气”的阀门打开后内部气体能被排出?(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试题 2015年)

答:(1)“暖气”是用热传递的途径改变室内气体内能的(不属于说理题范畴,直接回答原因即可)。(2)在常见介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规律),比热容大的物质降低同样温度后,能向室内释放更多的内能(规律),所以用水作为传递能量的介质(结果)。(还可以增加“常见介质中水更便宜、更易获得”等原因,使答案更完善,但注意这些不属于物理方面的原因)。(3)暖气管道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体压强(情景),流体从压强高的地方流向压强低的地方(规律),所以能被排出(结果)。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学习
浅谈高中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浸润式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