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治疗下肢骨肉瘤的远期疗效

2016-01-31 05:18王保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王保华

(太康县人民医院,河南 周口 461400)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治疗下肢骨肉瘤的远期疗效

王保华

(太康县人民医院,河南 周口 461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治疗下肢骨肉瘤的远期疗效。方法52例下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2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保肢术、术后化疗,对照组26例仅进行截肢术、术后化疗,并比较观察2组的远期疗效、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试验组26例患者中,4例(15.4%)发生转移或复发,对照组26例患者中,15例(57.7%)发生转移或复发(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23.8±5.4)分,高于对照组的(11.3±3.1)分(P<0.05)。2组1、2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试验组3 a生存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2组主要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且经对症处理后或自行缓解。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用于下肢骨肉瘤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保肢术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的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骨原发肿瘤的第2位,多发于青壮年,高发部位为四肢骨等长骨,其病理表现特点是肿瘤细胞组成的未成熟骨或骨样组织[1-2]。以往四肢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截肢术,并辅以术后化疗,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远期生存例数较少,且生活质量较差。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新的化疗药物的研发成功,使这类肿瘤患者看到了保留肢体的希望。通过新辅助化疗、保肢术、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四肢骨肉瘤的远期生存率明显升高,生活质量因肢体的保留而明显提高[3-4]。为进一步探讨新辅助化疗、保肢术、术后化疗这种综合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和太康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下肢骨肉瘤患者52例,分别采用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并辅以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同时以单纯截肢术辅以术后化疗作为对照,总结分析新的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和太康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四肢骨肉瘤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1岁~39岁,中位年龄23岁;原发肿瘤位置:股骨干12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1例,股骨近端6例,胫骨干6例,胫骨远端5例;Enneking分期[5]:Ⅱa期20例,Ⅱb期32例。所有52例下肢骨肉瘤患者治疗前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基本正常,并经X线、CT和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52例下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6例,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位置及Enneking分期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试验组26例下肢骨肉瘤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3周期)、保肢术、术后化疗(6周期);对照组26例仅接受截肢术、术后化疗(3周期)。2组采取相同化疗方案(顺铂+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具体用法用量参考常规给药方案[6]。试验组行保肢术方案,在保留肢体的同时行原发肿瘤的广泛或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行截肢术方案,并根据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髓腔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截骨平面。

参考文献1.3疗效评估[6]的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该系统共分6项,每项满分为5分,总分30分,优:24~30分,良18~23分,中12~17分,差≤11分。采用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将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分为0~Ⅳ度。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生存期从手术日期或术后化疗结束至末次随诊或死亡日期计算,并采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

2结果

2.1随访结果2组52例下肢骨肉瘤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

2.2发生转移或复发情况试验组26例患者中4例(15.4%)发生转移或复发,对照组26例患者中15例(57.7%)发生转移或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肢体功能评分情况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15~30(23.8±5.4)分,对照组的为8~14(11.3±3.1)分,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生存分析结果试验组1 a生存率为96.2%,对照组为92.3%(P<0.05)。试验组2 a生存率为92.3%,对照组为84.6%(P<0.05)。试验组3 a生存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

2.5毒副反应和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主要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且经对症处理后或自行缓解。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见表1。

表1 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比较 n

3讨论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的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骨原发肿瘤的第2位,多发于青壮年,高发部位为四肢骨等长骨,其病理表现特点是肿瘤细胞组成的未成熟骨或骨样组织[1-2]。以往四肢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截肢术,并辅以术后化疗,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远期生存例数较少,且生活质量较差,这可能与该病的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缺乏有关[7-8]。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新的化疗药物的研发成功,使这类肿瘤患者看到了保留肢体的希望。新辅助化疗是近年来新兴的化疗方式,应用于大多数肿瘤时,能够明显缩小肿瘤病灶,消灭微小病灶,增加手术成功率。有研究[3-4]发现,通过新辅助化疗、保肢术、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牛晓辉等[9]的研究发现,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效果较差,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应当选择恰当的外科学边界,并结合化疗等辅助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的52例下肢骨肉瘤患者均获得随访,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试验组26例患者中4例(15.4%)发生转移或复发,对照组26例患者中15例(57.7%)发生转移或复发,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结合新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降低下肢骨肉瘤的转移或复发风险。进一步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可以发现,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15~30(23.8±5.4)分,对照组的为8~14(11.3±3.1)分,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结合新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通过随访我们还发现,试验组1 a生存率为96.2%,对照组为92.3%(P<0.05);试验组2 a生存率为92.3%,对照组为84.6%(P<0.05);试验组3 a生存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提示从远期生存方面来看,结合新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更具有优势。通过对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分析发现,2组主要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且经对症处理后或自行缓解;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术用于下肢骨肉瘤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毕方刚,陈聚伍.骨肉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5):448-449.

[2]仇志强,廖琦.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2):1469-1475.

[3]耿磊,陈继营,许猛,等.骨肉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1975-1978.

[4]Liu K, He Q, Liao G,et al.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genes and gene interaction networks that mediate osteosarcoma metastasis to the lungs[J].Exp Ther Med, 2015,10(5):1796-1806.

[5]Enneking WF, Spanier SS, Goodman MA.A system for the surgical staging of musculoskeletal sarcoma.1980[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10(415):4-18.

[6]方先林,刘冬松.青少年下肢骨肉瘤26例治疗体会[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2):158-159.

[7]Bian Z, He Q, Wang X, et al.Association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with osteosarcoma risk:a meta-analysis[J].Int J Clin Exp Med, 2015,8(6):8317-8328.

[8]Isakoff MS, Bielack SS, Meltzer P, et al.Osteosarcoma:Current treatment and a collaborative pathway to success[J].J Clin Oncol, 2015,33(27):3029-3035.

[9]牛晓辉,蔡槱伯,张清,等.ⅡB期肢体骨肉瘤189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4):1576-1579.

收稿日期:(2015-01-13)

[中图分类号]>R738.1;R730.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412(2015)06-0534-03

作者简介:王保华(1980-),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疾病方面的工作。E-mail:1214018487@qq.com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5.06.024

猜你喜欢
新辅助化疗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新辅助化疗、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照分析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
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护理干预在减轻不良反应中的效果观察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