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动物跨省区流动的关键措施探讨

2016-01-31 01:10严兴西郭昭林田生梁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70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0006甘肃省武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武威7000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黑龙江哈尔滨0000甘肃省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张掖7000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1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

杨 虎,赵 婷,严兴西,郭昭林,田生梁(.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 7000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0006 ;.甘肃省武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武威 7000;.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黑龙江哈尔滨 0000 ;.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张掖 7000)



规范动物跨省区流动的关键措施探讨

杨 虎1,赵 婷2,严兴西3,郭昭林4,田生梁5
(1.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 730030 ;2.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26 ;3.甘肃省武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武威 733000;4.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5.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规范动物跨省区流动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关键措施。通过采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措施,防疫条件分级管理,建立指定通道,加强动物资质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规范动物跨省流动,保障养殖安全和动物产品安全。

关键词:动物流动;跨省区;管理措施

目前,食用动物的频繁流动给养殖安全和动物产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如何规范食用动物的跨省区长距离流动是摆在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承担《动物防疫法》修订和《动物卫生法》立法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广泛接触和座谈讨论,就规范动物跨省区流动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供大家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行区域化管理难度大,成效低

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的区域化管理策略对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障养殖业健康和动物产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国大多数省份都不具备像海南省那样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缺乏对动物、动物产品流通的有效管控。二是目前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是以单个省为单位,如果毗邻省没有同步建设,就会出现“敌军围困万千重”的局面,要维持无疫,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三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作用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给动物和动物产品流动带来了便捷,但原有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大部分不在高速公路上,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作用,给跨省调运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带来了极大困难,导致动物疫病出现远距离传播和蔓延。

1.2采取行政措施限制活畜跨省区流动,不现实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限制动物跨区域流动难度大。虽然限制活畜流通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并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但是以行政措施来限制畜禽流通和控制畜禽运输数量和距离,既不符合市场规律,政府难以接受,经营者也很抵触。二是现行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起到规范动物跨区域流动的作用。只有设法提高动物跨区域流动的技术门槛,才能有效遏制动物无序流动的势头。

1.3政府大包大揽,养殖者和屠宰场的第一责任缺位

一是在“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下,一些兽医部门逐步代替养殖户承担起强制免疫义务,作为防疫第一责任人的养殖者往往被动应付,有的甚至置身事外。这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不但加重了政府负担,而且造成养殖者和屠宰场的第一责任意识缺失。二是“健康的动物首先是养出来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养殖、屠宰环节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养殖者和屠宰企业仅承担申报检疫义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则需派官方兽医实施现场检疫,并对检疫结论负责,承担了无限责任,疫病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发生了缺位。

1.4没有对动物贩运经纪人进行有效管理

规范畜禽调运不能以养殖者作为唯一监管对象。从辽宁省调查的情况来看,商品畜调运90%以上是由经纪人完成,其他省也大致如此。虽然一些地方采取了资质许可、登记备案等措施,但约束力不强,处罚无据,效果不明显。

1.5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漏洞大

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种用乳用动物的检疫审批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大多数养殖者为了图省事,不去办理审批手续,而是以继续饲养或商品动物的名义跨省调入动物。这部分动物由于没有进行落地报告、隔离观察和监督查验,埋下了传播疫病隐患。

2 建议

2.1对动物跨省区调运采取无疫区管理措施

一是设立指定通道。由农业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协商,“采取全国一盘棋”思想,设立跨省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在指定通道上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入境动物必须经过指定通道进入。二是调运前申报登记。动物调运前须在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登记并在取得同意调入的证明材料后方可调入。三是入境查验。凭输出地开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在输入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查证验物。四是落地报告。落地后向输入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经现场监督查验确认。五是隔离观察。对调入用于饲养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对用于屠宰的动物要静养若干小时。六是监督检查。对没有经过指定通道检查站查证验物的或货物接收者都要予以严厉处罚。七是对无检疫证明、准引手续、检疫证明过期、证物不符、证明过期、涂改或伪造检疫证的动物在处罚后做无害化处理。八是对染疫的动物按照GB16548标准进行处理,对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留验、封存等措施。

2.2实行动物防疫条件分级管理

2.3.5 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有数据显示,因四肢未约束或约束不当而自行拔管者占意外拔管的16.8%~90.3%[3]。7例患者中,有3例老年患者因神志、意识障碍或烦躁,未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而导致意外拔管。

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的形式规范活畜流动。目前各地正在探索实行养殖场分级管理,对已经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单位或个人,根据许可条件和经常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结果对其进行风险性分级和动物卫生防疫信誉度分级。通过风险性和信誉度分级,最后确定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频率,其局限性不言自明。只有建立刚性制度和措施,才能提高养殖者的防疫意识。一是要实行动物防疫条件分级管理。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划分不同等级,相应地对《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也划分不同等级,就像驾驶证一样,达到哪一级条件发放哪一级证明,并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等级去留。二是要做到“证证”联动。将养殖场申领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高标准动物防疫条件的可以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证,允许跨省调运,其余的只能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B证,仅允许在本省内流动。

2.3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

一是连片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打破省与省之间的行政管辖界限,根据全国地理、交通、气候、流行病学等多个因素综合连片划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如东北、西北连片建设,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化管理措施,或许能起到更好的动物疫病防控效果。二是大力推行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各地结合自身特点,以县区内一个或数个养殖场为单位采取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遵循全过程风险管理和关键点控制的原则,建立统一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水平。

2.4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

一是明确地位。在《动物防疫法》修订和《动物卫生法》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法律地位、职责及人员编制,为各地在高速公路设站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进行标准化建设。在国家层面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站舍、检疫平台、消毒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全国“一个图纸、一个式样、一种主体颜色”,让人一目了然,以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可顺利开展查证验物工作。

目前,商品畜调运难以监管的原因主要在于落地监管,主要是引入信息的获得困难。建议借鉴并整合辽宁、江苏、重庆等省(市)平台建设经验,开发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动物卫生监管和信息追溯平台,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推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2.6加强对屠宰行为的监管

一是对屠宰场合理布局。各省应该根据人口规模、地理状况、养殖规模、消费习惯等因素合理设置屠宰场点。人口较少的县(市、区),设置屠宰场点没有经济效益,可以考虑实行由大型屠宰企业配送经营的方式或者与相邻县区共建屠宰场点来解决市场需求问题。二是合理设定屠宰场的规模。在风险评估基础上,根据动物疫病传播规律和流行特点,合理确定屠宰场规模,坚决杜绝 “一厂(场)杀尽天下猪”的垄断企业出现。三要改变经营方式。采取管控措施,逐步推动形成“规模养殖、就近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的生产流通消费模式。四是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屠宰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大中型屠宰企业,检疫工作交由企业负责,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和对企业聘任检疫、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这样既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也突显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2.7对动物贩运经纪人进行规范管理

一是调整对动物贩运经纪人的行为监管模式。从以往的堵截模式向注册模式转化,对经纪人实施执业资格管理。二是要规范经纪行为。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经纪人的法定义务,增设违反动物贩运经纪行为的处罚措施。三是对运输车辆进行资质管理。借鉴交通部门对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管理模式,对动物运输车辆条件进行严格限定,要求其到相关部门注册登记,加装导航定位系统,实行跟踪管理。

(责任编辑:白雅娟)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1-0081-03

The Critical Measures for Regulating Inter-provincial Animal Movement

Yang Hu1,Zhao Ting2,Yan Xingxi3,Guo Zhaolin4,Tian Shengliang5
(1.Gansu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Lanzhou,Gansu 730030;2.China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Beijing 100026;3.Wuwei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Wuwei,Gansu 733000;4.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and Feed Control,Harbin,Heilongjiang 150000;5. Zhangye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Zhangye,Gansu 734000)

Abstract:To regulate trans-provincial animal movement is one of the crit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of the animal epidemic sprea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fi ed animal disease free zone, grading administration of prevention conditions,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fi ed channel, management of animal certifi cation, so as to regulate the trans-provincial movement of animal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breeding industry and animal products.

Key words:animal movement;inter-province;management measure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的探析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浅析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