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不能只给红包了事

2016-02-01 01:13宛诗平
红土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施策

老区声音

精准扶贫不能只给红包了事

宛诗平

日前,某地一个县在扶贫工作中开展了“村村走,户户进”的活动。只见县级领导干部带着相关部门的人员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一下贫困情况,送上一个红包,叮嘱几句,甚至要求贫困户设法脱贫,然后走人(11月3日东方网)。精准扶贫不能只给红包了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地方干部还停留在传统的扶贫思想阶段,他们认为,扶贫就是物质帮扶,只要送米送油送钱就可以了。这样的扶贫做法,只会使一些贫困户形成“等靠要”的思想,造成了越扶越贫的后果。

没钱是贫困,但贫困不仅仅是因为没钱。因此,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准确认识贫困,把握贫困。那么,扶贫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呢?笔者认为:贫困调查务必精细,扶持对象必须准确,扶要扶到关键处,帮要帮在点子上。要知道,贫困的状况都是相似的,但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千差万别,有因基础条件太差制约经济发展,有因产业影响收入者,有因重病造成贫困的,等等。面对多样化的致贫原因,应该分类施策,逐一解决,而不能大包大揽,千篇一律,应当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笔者曾到乡间调研,一个老乡说:一场大雨,自己家的三间瓦房塌了一双半,举家无处安身,可乡政府的扶贫措施却是给他送来两袋面粉。他说,我自己的粮食都没处放,又不缺吃的,给我送面粉干啥。我认为老乡说的有道理,不问群众之所需,一厢情愿式地帮扶,不但不会让人感激,反倒招来埋怨。为此,精准扶贫必须做到精准施策。要在精准识贫之后,对贫困户进行科学精准分类,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对有劳动能力的,采取产业扶贫、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无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的,通过低保、医保、大病救助等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生存环境恶劣、就地脱贫难度大的,进行易地搬迁安居扶贫。同时,精准扶贫还要做到既“扶志”,又“扶智”。“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让农民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才会“人穷志不穷”地发奋脱贫!“扶智”就是要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等,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兴知识化农民,减少农民在生产中的盲目性,使之真正地适应农业现代化。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喊口号、搞形式,一阵风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沉下身子,静下心来,从贫困地区的现实条件出发,量体裁衣,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扶到户,措施到人,斩断穷根,这才是长远地、稳定地扶贫、脱贫的精准之道。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施策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精准施策 尽锐出战 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立足市情支实招 精准施策促脱贫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综合施策 整治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