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2016-02-01 10:25张家斗尹德志
法制博览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大学生

张家斗 吴 芳 尹德志

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张家斗吴芳尹德志

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兴起了一股“互联网+”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眼前,出现在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互联网为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因此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类社会快步迈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并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会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并再一次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雾霾、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都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因此,环境道德教育、环境保护宣传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良好的环境道德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互联网思维来创新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以“互联网+”的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是实现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求怎样“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创新提出有益探索。

一、相关概念阐释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并寻求传统产业与其深度融合进而开创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就是要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引导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开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新模式。

(一)什么是“互联网+”

2012年,“互联网+”概念诞生。两年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肯定。201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指南,7月李克强总理签批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战略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时也扩大了“互联网+”行动的涵盖范围,全社会兴起了一股“互联网+”的热潮。[1]

“互联网+”有着深层次的含义。“互联网+”是一个公式,“+”后面是具体的产业或者行业,例如“互联网+金融”等。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就是指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全社会的产业、行业变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传统产业、行业的数字化、在线化。[2]“互联网+”的关键词是互联网,核心是“+”。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互联网无疑是当今时代获取信息最便捷和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因而,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具有“天生”的优势。“互联网+”就是强调传统产业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实现全行业、全领域、全渠道的信息沟通,最大可能的消除信息不对称情况的产生。“+”意指“融合”,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要实现“1+1>2”的效果。要实现“+”的意义,必须要找到互联网和某行业(产业)的融合之处,真正做到遵循两者的规律,实现创新,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环境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

1972年,环境教育一词诞生;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作为环境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环境道德教育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环境道德是这样一种伦理,它首先是一种全球伦理,它支持人、社会、自然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平等,它承认人和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断变化而又复杂的关系并要求能对这种关系做出敏感的反映。[3]为了培养这种伦理,教育是最核心的手段。环境道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的社会,为了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环境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环境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4]从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来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就其指向性而言,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2)就其空间性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3)就其时间性而言,它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5]

二、“互联网+”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传统产业创新,改变了原有的资源浪费的局面,为构建新型的资源集约型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内容的革新,为当前形式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

(一)充实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资源

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别的道德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道德认知教育,环境道德情感教育,环境道德意志教育,环境道德行为教育。[6]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大爆炸,互联网时代信息随处可见,教育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和资源。

就教育者而言,互联网带来的海量化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扩展他们的理论储备。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的革新,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关于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资源,同时还能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线上互动交流,从而学习更加前沿的理论,教育方法手段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就教育资源而言,互联网加快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同时也极大的扩充了教育资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了信息的更新频次。承载于网络服务器上的数据大多是及时的信息,他们的时效性很强,同样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资源也是以一种及时信息出现的,它的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也极大的加快了。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海量性特点,在互联网条件下,只要教育者善于发现,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的信息总是随处可见。

就学生而言,互联网带来了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同时对环境道德教育的认同感也得到了加强。传统课堂教育条件下,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取相关知识,他们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自主的从网络获取相关知识,这是一种自己主动学习的状态,因而其接受度和认同感都较高,所以教育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

(二)扩展了大学生环境道德的阵地

网络成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1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51.3%,达3.53亿人。[7]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无疑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教育阵地。利用好互联网这一阵地,有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道德行为。区别于传统课堂或者说实际生活领域,互联网社区具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在巩固互联网教育阵地时必须把握住互联网的具体特点,以此来实现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阵地的扩展和巩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教育资源具有较强时效性。依靠光纤通讯发展起来的现代互联网,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环境道德的资源具有十分强的时效性,信息能够及时传递,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

第二,海量的教育资源。得益于云技术,现代互联网能存储十分庞大的数据和信息。教育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信息和资源,为学生选择更适合他们的资源,选择多种多样的资源。

第三,教育方法的共享性。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让不同的教育者能够将他们的先进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共享到互联网上,这样来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第四,分众教育,因材施教。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私人定制成为可能。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各个学生的特点,推送不同的内容,实现分众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三、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科学技术发展是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之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社会相关产业的整合重组,因而教育领域也必然要适时的做出相应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应该做出怎样的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思维就是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虽然产生于商业领域,但其影响却绝不仅限于商业领域。在新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变革,党和国家更是喊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必须乘着互联网这一东风扬帆远航,迈出创新的关键一步。要想充分利用互联网,那必然要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中树立起互联网思维,根据互联网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实际来进行创新,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

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九大方面。[8]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提到互联网思维都是在强调它对商业的意义,但是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

用户思维,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本位思想,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思想,切实的做到因材施教。

简约思维,就是说要实现教育内容的简单化,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应该作为引导着,给学生留更多自主学习的余地。

极致思维,是指教学内容应该精心设计,大到整个教学框架,课程安排,小到ppt制作,板书等方面都应该精心设计,做到极致,这样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仿佛在欣赏美。

迭代思维,是指教学内容应该适时更新,多加入新鲜的内容,具有时效性的内容,改变诸多教师“一本教案用十年”的现状。

流量思维,是指教学信息的体量应该更小,便于学生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告别原来的“鸿篇巨制式”的教学方式。

社会化思维强调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时时与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要能够指导实际的社会行为,同时还要积极吸收社会大众的意见,不断改革创新。

大数据思维是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学生,并以此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平台思维要求教育这善于利用平台,整合平台资源,例如可以联系环保组织进校园来教育学生,利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活动等。

跨界思维要求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效率的提高必须坚持从教育本身出发,牢牢把握住互联网这一重要工具,实现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46E4Fw37U_FuvsROz_wVubA3gChnP_7QsCn42ICVvrMy46-4-N7ubPPL2plHXd0xD2G_TZyWOIREWgb5fKOjK.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6:33.

[3]刘晓红.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孙春月.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内容[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2).

[5]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J].伦理学研究,2003,05:71.

[6]刘晓红.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4.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469130059846.pdf,2016.

[8]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家斗(1990-),男,四川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吴芳(1990-),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尹德志(1969-),男,四川营山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3-0045-03

*西华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项目编号:ycjj201500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