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2016-02-03 04:53李志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应用型校园

李志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 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李志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 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形势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临办学定位、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转型问题,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书卷气”浓郁的校园精神文化、公正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求实创新的校园学术文化、端正向上的校园行为文化及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其主要任务是应通过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保障经费的投入;凝练、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培育优良校风、师德师风和学风;加强校园人文景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实施创新创业文化计划等策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应用型大学转变;校园文化建设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4项主要任务,包括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等。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魂”,是高校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其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信念、价值观体系以及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2],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有机土壤和精神支柱,也是彰显大学办学特色及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志。因此,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转型过程中进行适应形势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山东省加强经济文化建设、东营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新阶段。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而言,“十三五”时期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大学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加快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一、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愿景,以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为范式,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转型这一中心主题,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原则,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转变观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新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用融合创新的手段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创新文化为主导、体现学校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员工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发挥大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总体目标

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要以“创新理念、发挥优势、凸显特色、形成品牌、全员参与、务实高效”为目标定位,打造校园文化大平台,形成校园文化大格局,培植校园文化大品牌。以凝练精神为核心,建设优秀的精神文化;以推进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为重点,建设先进的制度文化;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建设优良的行为文化;以构建平安校园为重心,建设和谐的环境文化。推进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使精神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和品牌,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创共享、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家园。

二、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书卷气”浓郁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包括大学精神、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内容,是在学校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多年积淀形成的。因此,要充分挖掘和整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石油管理局和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按新机制、新模式三方合作举办的规范化独立学院。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三方”联合办学的优势,吸收母体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发扬胜利油田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胜利精神”;融合东营市“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河海文化”,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强化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和丰富学校精神内涵,以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为学校培育人才和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建设公正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因此,要完善《大学章程》,坚持章程统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化和规范化,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着力完善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治理体系,提高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决策体系,规范决策过程,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完善学校各项教学管理、科研制度,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

(三)建设求实创新的校园学术文化

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倡导求真务实、潜心钻研的学术态度,弘扬求新求精、创新创造的学术精神;要进一步健全学术道德制度体系,强化师生的学术道德意识,规范师生的学术道德行为;要加强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优化可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使学校的学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还要加强学术团体建设,支持各学术团体开展学术活动。

(四)建设端正向上的校园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组织管理及师生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学校各级干部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加强教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精通技术,在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中作出贡献;要把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作为学风建设的根本,把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诚实守信、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

(五)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大学文化的“名片”,体现着大学的审美品位和价值取向,应用型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校园环境建设要立足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浓郁的“书卷气”为核心,体现学校历史文脉底蕴和文化内涵,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要在调整布局,优化组合,合理界定各校区、片区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美、标志造型美、人文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达到审美功能、使用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还要加强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及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规范对形象标识系统的管理,提升学校形象品牌的价值。

三、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形势下,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正逢国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油地校”三方合作共建的深化推进,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提升的新阶段。因此,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改革措施,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崭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迫在眉睫。

(一)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保障经费的投入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协调全校的力量,形成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学院办公室、组织宣传处、人事处、教学科研处、学工处、纪检处、工会、团委、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协同参与。另外,还要建立专项资金,学校每年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同时各职能部门、院系部可以多种途径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面,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保质保量地高效完成。

(二)凝练、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挖掘校史资源,凝练学校精神。组织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工作班子,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历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建立“校史陈列室”和“网上校史馆”,出版系列校史、校情作品,为新生入学后接受校史教育搭建平台,为校友、社会了解、关注学校发展提供窗口,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学校精神的阵地,充分发挥其培育人才、宣传学校的作用。同时对母体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合作企业胜利油田的 “胜利精神”及政府支持的东营市的“河海文化”细心总结,科学界定学校精神的内涵,重新梳理其精神理念。加强校友会建设,发挥优秀校友对广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加强完善标识系统建设,培育学校视觉文化。完善《校园文化手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制定《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在学校广泛使用办公用品、证件、旗帜、校服、礼品、包装、交通运输等各类视觉识别系统成果。加强对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成果的规范管理,使学校文化标识和形象符号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宣传,并发挥其规范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培育优良校风、师德师风和学风

1.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发挥领导干部作风对校风的导向和表率作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动校风建设。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师生的相关制度,切实改善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要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带动学校形成风正气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优良校风的宣传,牢牢把握校风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校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良教风

师德是教风的核心,因而要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积极建设“育之以德、授之以渔”的优良教风,把热爱学生作为神圣天职,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责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生评教的作用,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促使教师坚持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细化奖惩机制,表彰激励先进模范,设立“优秀教师奖”“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表彰制度;惩罚师德师风不端者,采取扣发岗位津贴、暂缓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降低岗位等级等惩罚制度。在教职工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评先树优时,把师德表现考察作为首要考察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加强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作为学风建设的根本。从新生开始深入开展大学生使命教育,“爱校、爱系、爱专业”教育等,使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动力,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发挥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加强校园人文景观、文化设施建设

实施校园人文景观工程。充分调研论证,精心设计,建设主题人文景观,建设学校艺术馆,将高雅艺术引入校园,对师生和社会观众进行艺术素养教育,提升艺术育人的效果;打造校园文化广场,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做好各校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在校内公众场所建设一批特色休闲座椅;完善校园主要道路、广场和楼宇的相应路牌、标识制作;在校内公众场所、教学区、办公区建造电子显示屏;开发校园地图、明信片、纪念邮册、学校画册、校歌光碟等系列校园文化用品。

(五)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转变为品牌建设的有形[3]。打造应用型大学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对提高学校竞争力、影响力及提升学校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可以发挥“三方”联合办学的优势,“油地校”紧密结合,鼓励“油味”艺术创作及展演,开拓石油文化,开展“吕剧艺术进课堂”等活动,弘扬区域民俗文化,举行“感动校园年度人物”“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增强活动效果,提升文化影响力。

打造校企合作品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产学研模式、“订单”合作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训练机会。

打造社团活动品牌。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个社团培育打造至少一项精品活动,由学校牵头,每年开展“十佳人气社团”评选活动。

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新媒体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容和载体[4]。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完善的基础上,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现实校园与网络空间一体化的具有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优化网络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网络文化。

打造校友文化品牌。延伸学校文化建设阵地,努力创建校友文化,依托校友会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校友的密切联系,凝聚各地校友的力量,支持校友为母校和社会多做贡献。

打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各院系本着突出特色、有机协调的发展理念,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优势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

(六)实施创新创业文化计划,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本着“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实践项目为载体,实现创业教育普及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规范化和创业指导全程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起“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构建“校内实验教学、工业模拟仿真、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锻炼”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坚持以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业讲座、大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模拟经营对抗赛等活动,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加强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胜利油田技能培养基地等单位的合作,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建设特色创业项目孵化培育基地,搭建融资、人力、市场、策略等指导服务平台,着力孵化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真正达到学校培育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赵秀红.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指导意见 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 [N].中国教育报,2015-11-17(1).

[2]王洪凯,和婧.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5(2):89.

[3]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101.

[4]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125.

[责任编辑]尹健

2016-04-26

李志强(1969—),男,山东沂源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2.018

G641

A

1673-5935(2016)02- 0058- 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应用型校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