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2016-02-03 04:53仝世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仝世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仝世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开展的志愿活动也趋向于多种多样。但是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织机构混乱、服务平台层次不够明晰、志愿者成员招募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保障与激励机制、宣传力度薄弱、专业性体现不足等。为了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效果,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活动体系,此体系应该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以高校、社区、网络为活动平台,以合理高效的保障与培训机制为动力,以把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为主要目标。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问题;体系建设

最早的志愿者活动可以追溯至西方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关的概念有爱、奉献、价值等。志愿者这个词汇近年来在社会上颇为流行,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国际马拉松比赛志愿者”“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而青年志愿者成为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大学生志愿者最为引人关注。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概述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本着奉献精神,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目的,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与社会上其他类型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在校内针对校内师生或校园环境开展志愿活动,也可以参加校外志愿者活动;第二,服务时间充分,除了双休外,大学生志愿者还拥有各种节假日;第三,活动的组织性强,大学生志愿者一般都在学校老师或者相关组织的指导下提供志愿服务,而少有单独行动的;第四,活动具有连续性,随着大学生的新老交替,新生及时补充志愿者队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会随着参加志愿服务较早的志愿者毕业离校而终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特征。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大学生人数以及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分别发放针对高校普通学生的调查问卷A和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问卷B,同时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以及其他高校学生工作者约谈。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一)开展的志愿活动数量巨大

笔者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不同年级的在校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A共500份,回收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4%。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数为1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2.70%;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成为一名志愿者的人数为12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5.57%;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人数为29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量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成为或者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

(二)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层次不鲜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有一个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分系设立了自己系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而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各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之间并没有定期进行交流。一般来说,系青年志愿者协会都是自行安排和开展志愿者活动。同时,笔者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各院系大学生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B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入自己系内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人数为163人;加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有177人;同时加入两者的有53人。可见,高校内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层次不分明,且院系之间的组织管理较为混乱。

(三)成员的招募方式较为单一

调查问卷B结果显示,有98人(34.1%)是通过高年级学长去班级内宣传加入组织的;有130人(45.3%)是在入校参加协会活动时选择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有72人(25.1%)是通过辅导员老师的介绍加入组织的。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工作老师交流,发现其大学生志愿者成员的招募方式也是以上几种,招募方式较为单一。

(四)活动缺乏保障与激励机制

调查问卷B的结果显示,不同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其中,有153人(53.3%)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使自己感到快乐,有125人(43.6%)则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奉献爱心,有97名(33.8%)学生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有62人(21.6%)希望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有53名(18.5%)同学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中多有重合。青年学者吴鲁平认为: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存在三种形式,即以“责任感”为轴心的传统型动机,以“发展”为轴心的现代型动机以及以“快乐”为轴心的后现代型动机,目前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转变。另外,三种类型的动机不是完全性彼此对立的,而是可彼此共生的。在青年志愿者的动机结构模型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类型混合而形成的“多元混合模型”[1]。

虽然现在高校内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种类及数量非常多,但是志愿者们反映并没有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达到自身的期望。例如,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反映“参加志愿者活动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因为只是干了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青年志愿者则反映“参加志愿者活动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肯定”;还有部分青年志愿者反映“参加的志愿者活动跟所学专业无关,自己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没有使志愿者们在开展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后续继续开展活动的动力。另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以“大学生支教”为例,支教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由志愿者自己从社会上拉来的赞助,而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五)活动的宣传力度较弱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们往往把工作的全部精力放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而忽视了宣扬活动的本质、价值意义、志愿精神等一些基本的服务理念,导致很多社会民众把志愿者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原来的“学雷锋运动”和“义务劳动”,把青年志愿者看作无偿劳动力,甚至把青年志愿活动当作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这种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理解的庸俗化,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民众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与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宣传工作的力度不足[2]。

(六)活动的种类虽多,但未体现专业性

通过与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以及辅导员交流,结合调查问卷B的统计结果,笔者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活动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学雷锋”活动,定期清扫校园垃圾,定期服务周边社区的孤寡老人,定期到幼儿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暑假支教等。但是大学生志愿者们普遍反映,开展这些志愿者活动时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主要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并没有使志愿者们在开展志愿活动时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

三、优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效果的措施

通过与其他高校学生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交流,结合笔者组织校内志愿者活动的切身体验以及调查问卷A、B的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活动时存在不少问题。优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效果,应该建立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以高校、社区、网络为活动平台,以合理高效的保障与培训机制为动力,以把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成优秀人才为重要目标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体系。

(一)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这是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基础。高校可以校团委为核心,设立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个院系设立校青年志愿者分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秘书处,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分会负责人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由校级青年志愿者统领全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依据专业特性为各青年志愿者分会分配活动,各分会予以配合。加入各院系志愿者分会的大学生自动成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应该制定活动章程,志愿者活动必须依照章程展开,定期召开例会,加强交流,副会长须定期将本院系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上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并进行讨论。

(二)以高校、社区、网络为主要活动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平台应该扩大到网络。近年来,一些省市建立了专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一些有条件的高校也开通了类似平台,比如浙江大学[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以充分运用高校、社区、网络等活动平台。

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活动又应该以高校为主要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因此,在高校中除了定期开展“学雷锋”、“义务献血”等活动,还可以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志愿者活动。另外,还可以与特定小区联合,在特定小区内开展志愿者活动。同时,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通过开设本校青年志愿者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三)建立合理高效的保障与培训机制

为了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者活动,必须建立能够提升其本身积极性的激励培训机制。使志愿者做出的贡献得到社会承认,其未来的发展得到保障[4],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支撑其未来发展的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活动应该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可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例如,针对校青年志愿者诸如暑假支教、为社会大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校方可以为志愿者购买保险。资金可由校团委管理,资金的使用定期在活动平台进行公示。

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是开展高水平的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条件。尽管大学生自身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是仍然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增加志愿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志愿者服务的水平。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召开培训专题会、讲座等形式给予志愿者们指导。

(四)目标定位于把大学生培养为优秀的人才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表现。而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应该让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包括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办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等,力争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把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成道德水平高、知识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四、结 语

志愿者成员的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既包括各种有爱心的个人,也包括各类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一部分,是志愿者事业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大学生志愿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开展的志愿活动也趋于多种多样。为了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效果,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以高校、社区、网络为活动平台,以合理高效的保障与培训机制为动力,以把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成优秀人才为重要目标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体系。

[1]吴鲁平.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现象研究——对24名青年志愿者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2):6-11.

[2]王臻.青年志愿者行动: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关于上海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6:28.

[3]关于启用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管理平台和做好个人信息校正工作的通知[EB/0L].(2015- 03-10).[2016- 02-16].http://che.zju.edu.cn/cn/redir.php?catalog_id=61698&object_id=143062.

[4]余逸群.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3):17-20.

[责任编辑]李小蒙

2016-04-25

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14SZJ007)

仝世涛(1987—),男,山东无棣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2.019

G641

A

1673-5935(2016)02- 0062- 03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