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时代对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

2016-02-03 23:26李宁宁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歌唱者舞台艺术心理素质

李宁宁(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浅谈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时代对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

李宁宁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摘要】声乐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忽视歌唱心理的构建,就会模糊歌唱者学习的初衷,从而降低声乐教学质量。文章通过结合教学实例和心理学知识对歌唱者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歌唱心理素质培养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心理的积累、舞台的积累而获得的硬功夫,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声乐技术指导、舞台艺术指导、歌唱心理素质指导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名成熟的全方位的歌唱者。

【关键词】心理素质;声乐技能;舞台艺术;歌唱者

声乐教学是运用人声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其教学内容是运用科学化的歌喉结合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出歌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目前声乐教学已偏离教育目标,在具体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掉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培养。众所周知,声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途径,教育目的是通过声乐美的熏陶来完善人格塑造,从而使人身心和谐,并不是声音达到某种高度技能技巧,当然并不是说技巧不重要,就像修大楼钢筋和水泥同等重要一样,声乐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忽视歌唱心理的构建,这就会模糊歌唱者学习的初衷,越唱越迷茫,长此以往就会严重丧失在声乐学习中获得的审美娱悦性。最近电视上唱歌选秀节目很多,类似中国好声音节目确实精彩,其中不乏声音很棒的歌者,但我认为最后比的不仅是歌唱者的声音技巧、情感表达,最终归结到歌唱者心理素质的考验,这也是时代对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伴随歌唱者终身的必修课。

一、歌唱者心理素质培养的概念

从心理学上讲,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到后天营养、经历、阅历、教育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与总的状态水平,它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而心理素质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对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就是对歌唱者的心理品质(即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和心理能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的培养,通过在声乐教学中的专业训练,我们就会发现歌唱心理素质的获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养成的过程。概括来说,歌唱心理素质培养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心理的积累、舞台的积累而获得的硬功夫,而心理的积累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声乐技术指导、舞台艺术指导、歌唱心理素质指导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名成熟的全方位的歌唱者。

二、歌唱者心理素质培养的三个重要阶段

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伴随歌唱者终身的学习内容,随着歌唱技术的成熟,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才能获得,一是歌唱者初学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二是歌唱者成长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三是歌唱者舞台表演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于歌唱学习者而言,从对声乐学习的一无所知到最后的成名成家,都离不开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歌唱者初学期的心理素质培养

歌唱者初学期在歌唱技巧和歌唱心理上都处于空白,像一张白纸容易吸收对的东西,也容易吸收错的东西,如果初期的错误一旦形成不仅后期在技术上很难改正,更主要的是会在心理上留下错误的痕迹。对于在没有接受任何技术训练的歌唱初学者而言,我们首先要注重培养歌唱者对歌唱的正确观念,建立歌唱者热爱歌唱的兴趣,以及激发出歌唱者对歌唱的欲望。正因如此,歌唱者初学期的心理素质就要以注重发挥歌唱者自身的歌唱潜能为主,在训练过程中时刻鼓励歌唱者敢想敢唱,无论出来什么样的声音都不要用主观耳朵去听,更不要在心理上设坎儿,这种自然的歌唱状态是与生俱来的,就如婴孩啼哭,张嘴便来,我们在练声时可以寻找生活中最常听见的声音去模仿,如火车叫、布谷鸟叫等声音,这样就会使歌唱者在歌唱的初期在心里埋下一颗愉快自然的种子,使歌唱这种自然稳定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习惯,这也是歌唱者初学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歌唱者成长期的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基础是歌唱者掌握一定的声乐技能,即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等,这些都是歌唱者的基本功。基本功越扎实成长期的心理素质也就越成熟稳定,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歌唱者成长期的心理素质培养就是要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是以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为前提的。与此同时,培养歌唱者的心理成熟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歌唱心理成熟度是指歌唱者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对反复出现的错误,以及遇到的困难的心理表现,歌唱心理成熟度低的歌唱者遇到这种情况,轻的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严重的则会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和演唱,这种现象在歌唱者成长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中最为严重,会直接影响到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害怕出错害怕困难最终会导致中途而废放弃歌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注重培养歌唱者的自信心,在练习声乐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内心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比如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增加歌曲的难度,多去听一些专家讲座和演唱增加对声音的辨识度,经常参加一些比赛来积累歌唱经验,利用公开演唱的机会来增加自信心,使自己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表现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把握与信念,才能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使歌唱者成长期的心理素质达到稳定,从而使歌唱发挥正常水平。

(三)歌唱者舞台表演期的心理素质培养

歌唱是舞台表演艺术,歌唱者在经过长期训练之后都要登上舞台展示,舞台既是检验歌唱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又是考验歌唱者心理素质的重要关口,注重歌唱者舞台表演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助于激发歌唱者内心对歌唱的学习兴趣,提高歌唱者对歌曲的艺术表现能力,使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够自然、准确、到位。歌唱者舞台表演期的心理素质培养首先要注重歌唱者对歌曲的专注力,比如,歌唱家郭兰英在《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当她的爹爹被黄世仁逼死,喜儿跪倒在地的那一声爹是多么的感人,只有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情感中,才会有如此真挚感人的效果,在舞台上表演时还在想观众多不多呀,我的扮相漂亮不漂亮啊,这些与歌曲无关的事情都会使歌唱者分神,最终导致表演失败,因此培养歌唱者对歌曲作品的专注力对歌唱者表演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其次是要训练歌唱者在舞台表演中时刻保持心态平和,比如,告诉歌唱者在上台前对自己的歌唱水平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估,既不能对自己的歌唱水平要求太高,也不能给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用一颗平和的心迎接舞台,下台后及时总结舞台经验,用一颗平和的心冷静思考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反复训练就会使歌唱者的心态平和,克服心理障碍,为达到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自由王国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歌唱者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歌唱心理素质差的人都是由于歌唱者自身心理状态失衡或者心理反常引起来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也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学方法来改善歌唱心理的不适对演唱所造成的影响。

(一)心理暗示法

由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完善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对于歌唱者来说树立歌唱自信心尤为重要。心理暗示法是提高和完善歌唱者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之一,具体概念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意念支配下发生生理变化,尤其用语言来进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常常有的歌唱者在准备上台前就会很紧张,和其他人聊起来也总是一副不自信的样子,“我唱的不好”“我这个歌曲没你那个选的好”其实这样的语言一出来本身已经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假如我们换一种说法,“我今天感觉很棒”“我觉得我的歌曲更富有感染力,观众更爱听”这样一说就会有效果的,要用心理暗示法来经常接受情绪暗示,接受良好的思想和情绪,排斥改造不好情绪和思想,对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角色转换法

角色转换是指社会角色的转换,是人在社会中从事不同的职业,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对角色转换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在歌曲作品中由于作品本身的需要,歌唱者会不断转换角色的过程,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另外一种是歌唱者在台上台下的身份、心理状态以及思想的转换。角色转换法主要是针对歌唱者在上台前身份、心理状态以及思想转换的协调、舒适展开的训练方法,比如,在上台演唱前引导歌唱者对作品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就像电影导演拿到剧本一样进行二度创作,自己则在歌唱作品中担任主要演员,这样做就会成功的将歌唱者带入到作品中顺利地进行了身份转换。再比如通过小笑话或者是有趣的故事使歌唱者的心情调试到最兴奋的状态,又或者在上台前能与其交流演唱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观点,这些都会帮助歌唱者在心理以及思想上迅速融入作品中,从而能很快的完成角色转换,全神贯注的进行歌曲演唱。

(三)情感引导法这是歌曲演唱的重要环节

情感引导法是通过把声乐专业技能与歌唱者的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以挖掘演唱者内心情感为手段,与演唱作品情感相呼应为目的而进行的训练法。比如在演唱歌曲《红豆词》时,对歌曲的背景及内容进行学习,我们便知道了这首歌曲是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是主人公贾宝玉所唱的小词,借红豆来表达相思之苦。通过了解作品知道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用情感引导法的方法来引导歌曲演唱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甜蜜、苦恼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每一句都发自肺腑,每一声都源自心声,将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通过声音和作者进行感情交流,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相信用这种引导法会使歌唱者对歌唱作品更有信心和增加更多兴趣。

总之,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声乐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唱功又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歌唱演员,这也是时代对我们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希里.浅论歌唱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2002.

[2]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贺星.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

作者简介:李宁宁(1982—),女,山西晋城人,太原学院音乐系,声乐专业,讲师。

猜你喜欢
歌唱者舞台艺术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歌唱的基本素养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