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宫之宫”的艺术写照
——王维诗中的大明宫

2016-02-04 07:09师长泰
唐都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明宫万国王维

师长泰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汉唐研究】

“千宫之宫”的艺术写照
——王维诗中的大明宫

师长泰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710065)

大明宫是唐都长安最著名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宫殿,被誉为“千宫之宫”。王维奉和皇帝阁道赏春的应制诗,描绘了大明宫雄伟壮丽的“外观”;早朝所写诗,又深入到大明宫的“内涵”,反映了朝廷的朝会礼仪、国事活动。王维的诗作,表现了大唐帝国威遍四海、万国臣服的鼎盛气象,彰显并丰富了浓重深厚的大明宫历史文化。既是对大明宫的艺术写照,也是对大唐盛世的热情礼赞。有唐一代诗坛上,能全面、深入而又艺术地展现大明宫丰采与神韵者,无人可与王维比肩。

王维;大明宫;长安;应制诗;早朝诗

大明宫,唐都长安最著名的皇宫,位于皇城东北龙首原上。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太上皇李渊避暑而营建。次年易名大明宫。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李治进行扩建,并于次年移此宫起居听政。大明宫总面积(宫墙范围)为320公顷,合4 800亩,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3.5倍[1]。宫城东、西、南、北共11个城门。宫阙高大雄伟,建筑富丽堂皇,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宫殿,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宫内建筑以前朝后寝布局。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等为前朝之地。含元殿为皇宫正殿,是举行庆典和大朝会之殿。麟德殿为皇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其规模为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倍,皇帝常于此接见外国使节,观赏乐舞杂技。另有紫宸殿、蓬莱殿、金銮殿、延英殿等殿阁。宫内三十余殿、楼、亭、观,高低错落,交相辉映。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皇帝于此宫起居理政,历时二百余年。大明宫遂成为唐代政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的象征。

大明宫与太极宫、兴庆宫合称“三大内”,是唐都长安三大宫殿群。太极宫位于宫城内的西面,称为“西内”。原为隋大兴宫,唐改称太极宫。太极殿为皇宫正殿,另有两仪殿、武德殿、凌烟阁等多座殿堂楼阁。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于此理朝,为唐初政治活动的中心。兴庆宫位于长安外郭城春明门内,因其位置在大明宫之南,称为“南内”或“南宫”。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的住宅,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714)九月起营建为宫。宫内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兴庆殿、大同殿、沉香亭等著名建筑。开元十六年(728),唐玄宗由大明宫正式移入兴庆宫听政。兴庆宫遂为开元、天宝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

大明宫因其位置在皇城东北,故称“东内”。在三大宫殿群中,大明宫是规模最大、最为壮丽的一座宫殿,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

王维描写“千宫之宫”大明宫的诗篇,最著名的乃是被誉为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2]的扛鼎之作,即《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3]382。蓬莱,即指大明宫,因宫内有蓬莱池,故名。兴庆,指兴庆宫。阁道,指宫苑中以木架空连接宫殿楼阁的通道,类似今天的“天桥”。阁道高筑悬空,故可以远观近看,俯视仰望,景色尽收眼底。唐玄宗曾在阁道上雨中赏春赋诗一首,王维此诗是应制奉和之作,全诗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王维此诗除末联表达期望皇帝关心国事民生外,其余三联六句,一句一景,一句一样境界。从三个层面上,对大明宫与帝都长安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分别解读如下:

一是环山抱水优越的地理形势。“秦中自古帝王州”。长安地处四塞之中,雄踞八百里秦川之上。从西周开始,历经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隋,至唐,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都城山环水绕,据形胜之地。南倚终南山,东望华山,西临太白山,又有渭、泾、沣、浐、灞、涝、滈以及潏河,形成了“荡荡乎八川分流”,即“八水绕长安”的形胜。其雄浑的地理形势为唐代诗人们热情赞颂:“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4]1;“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4]23。“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龙飞灞上水,凤集岐山阳”[4]432;“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4]834;“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4]2173。王维此诗写在阁道上向北回望大明宫,故落笔于长安北面的渭水与黄麓山:“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渭水,即渭河,是萦绕长安的“八水”中最大的河流。黄山,渭水旁的黄麓山,在陕西兴平北,汉代在此建有离宫,即黄山宫。二句诗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川大地,黄麓山依旧斜绕在汉代黄山宫下。起二句以高屋建瓴之势,雄阔健举之笔,写居高远望之景,为长安宫阙勾勒出阔大的背景,充分表现出帝都宫阙山环水绕雄浑的地理形势。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赞曰:“看他一、二先写渭水自萦,黄山旧绕,即三、四之銮舆看花,阁道留辔,宛然便在无数山围水抱之中间也。先生为画家鼻祖,其点笔吮墨,布置远近,居然欲与造化为伍。”[5]方东树评曰:“起二句先以山川将长安宫阙大势定其位,此亦擒题之命脉法也。譬如画大轴画,先界轮廓……以后乃好依其间架而次第为之。”[6]王维是杰出的诗人,又是著名的画家。他以画理创作诗歌,呈现出鲜明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其精于诗的结构布局,犹如巧于画的经营位置。这首诗的起二句,即先从远处落墨,以渭水萦边、黄山斜绕,为全诗勾勒轮廓,定位定势,使大明宫、兴庆宫、千门碧柳、上苑春花、云中凤阙、雨里人家,以及高架的阁道、华贵的銮舆,都处在山围水抱之中,遂成为一幅境界壮阔、气象万千的绝大而精妙的帝城春望图。“秦塞”、“汉宫”之语,更使诗意染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寓有岁月流逝、朝代更替的深沉的历史意识。

二是秀美多姿的皇家园林风光。大明宫里有成群成组的殿堂楼阁,也有秀美动人的自然园林。宫内后廷有太液池、蓬莱山等山水园林景观。柳树是唐长安城主要的绿化乔木,在宫苑中则与松树一起,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而广为种植。每到春天,绿柳茂密,柳条依依,风光秀丽动人。诗人对此多有描绘:“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阁旁临东墅春。夹路秾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4]1089;“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4]2596;“花迎剑佩星初落,拂柳旌旗露未干”[4]2096;“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4]3416。“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蓬莱殿后花如锦,紫阁阶前雪未消”[4]3876。另有论者据《全唐诗》中近五十首涉及大明宫园林植物的诗篇统计,大明宫园林花木的种类,计有“荷花、柳、松、石榴、梧桐、竹、玉树、荷、桃、杏、梨、梅、桂、牡丹、石楠、海棠、樱桃、兰草、茭白、栀子、玉树、白藤”等约二十余种[7]。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点缀着宫苑,呈现出勃勃生机。王维此诗三、四句即从“柳”与“花”着笔,写大明宫春景:“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这两句紧贴诗题中“春望”,写皇帝銮驾在阁道上前行,高过了宫苑的千门碧柳;从阁道近望大明宫,宫苑里花木葱茏,又是一番景象。“千门柳”,极言宫苑处处绿柳成荫,宫苑掩映在绿柳荫中。“上苑花”,写宫苑里春花竞放,绚丽多姿。虽然只有两句诗,却突出了皇家园林春景的特征,呈现了大明宫丰美多姿的园林景观,也体现出大明宫兼具宫殿和园林两种特色。从“銮舆”与“柳”、“上苑”与“花”的联系中,更使人领略到皇家的富贵与繁华。

三是壮丽的宫殿与繁华的都市图景。这图景见于诗的五、六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诗是全诗描写的重心,是最为精彩的画面。上句写于阁道上仰望,只见帝都宫殿前的一对凤阙,高耸入云。双凤阙,指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前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阙,两阙相距150米。唐代李华《含元殿赋》云:“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8]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殿、主殿,建在四丈多高的龙首原南沿之上,殿基高出地面约15.6米,相当于今天的五层楼高,殿庑面积长约六十余米,南北宽约四十余米。[9]殿堂坐落在三层大台上,建筑精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东西两侧飞扬起高大的阙楼。殿堂与阙楼以飞廓互连。殿前有三条长达78米望去如龙尾的斜坡砖石阶道,称为“龙尾道”。[10]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大唐文化雄阔、明朗、开放、和谐的格调。如此般的大风格、大造型、大布局,王维用大手笔加以展现。通过高入云天的“双凤阙”,写出宫阙的巍峨壮丽,气势磅礴,使人想见殿堂的宏伟壮阔,帝都的恢宏、庄严与神圣。唐人描写帝都凤阙、双阙的诗句多多,如“晨光照双阙”[4]503,“双阙连甍垂凤翼”[4]519,“牙璋辞凤阙”[4]611,“北向祗双阙”[4]750,“日照双阙间”[4]1973,“双阙薄烟笼菡萏”[4]3723,“双阙龙相对”[4]5041,“云开双阙丽”[4]6290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诗句所写的“凤阙”、“双阙”,形象是平面的、静止的,而王维所写的“双凤阙”,则以广袤的云天与雄伟的都城作为大背景,突出一对凤阙峥嵘耸立,高插入云,如鸾凤展翼欲飞,其形象是立体的、飞动的,更显得气象超逸,气势豪壮。下句为俯视,写迷蒙春雨中,春树簇拥着长安城中的千家万户。这句诗写盛世长安繁华富庶的景象,是历史真实的写照。作为大唐帝国首都的长安城,周长35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早在初唐时期就十分繁荣兴盛。“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4]432;“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4]519;“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4]625;“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4]834。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长安城更为壮观,是当时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不仅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仕、求职以及经商者,而且居住着许许多多的外国使节、学者和商人。人口最多时已超过百万。王维用“雨中春树万人家”一句,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说“万家”,自然不是实指,而是虚写,表现城中人口众多,百业兴旺。这句诗用蒙蒙春雨、簇簇春树作背景,为“万人家”刷色,染上了一层氤氲祥和的气氛,更加突现了帝都长安安定和谐的丰姿神采。以上“云里”、“雨中”一联诗,分写皇家宫苑与市井民居,二者实有内在的联系。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开元初,上(唐玄宗)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11]杜甫《忆昔》亦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4]2328王维这两句诗,则写出“凤阙”与“人家”,亦即宫廷与市井之间的关联,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唯有朝廷的治理有方,才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故此二句也蕴含有对英明君主的礼赞。黄生评曰:“前后二联(中二联)俱阁道中所见之景,而以三、四横插于中,此错综之妙。”[12]就诗的结构布局而言,依照阁道春望视野所及的顺序,“云里”、“雨中”一联写景,本应紧承于首联之后,而诗人巧于构思,移目换景,以三、四句即“銮舆”、“阁道”一联“横插于中”,不仅使章法错综变化,诗意跌宕起伏,而且由于将作为全诗描写重心的“云里”、“雨中”写景一联,特意地置放在律诗的“转柁”处即最易出彩的第三联,恰如奇峰挺拔耸立,振起全篇精神,熠熠生辉,十分醒目。前人评曰:“英词伟句,冠冕庄严,皇居帝里,形容壮丽殆尽”[13];“二句是一幅禁城春雨宫殿图”[14];“美丽秀溢,不愧名句”[15];“大句笼罩,气象万千”[16]。

统观王维这首诗,为大明宫写照,境界壮丽,气象高华,激情洋溢,不仅是一幅阔大壮观、气势飞动的帝城宫阙图,而且是一曲对于欣欣向荣的大唐盛世的热情颂歌。

如果说王维奉和皇帝阁道赏春应制之作描绘了大明宫雄伟壮丽的“外观”,那么,他的早朝诗则深入到了大明宫的“内涵”,亦即朝廷的朝会礼仪、国事活动。

朝会是皇帝与群臣相会理政的活动与场所,朝会礼仪是国家的重要礼制。据史籍记载,唐王朝开国至龙朔二年(662),朝会在西内太极宫举行。除开元十六年(728)至天宝十五载(756),唐玄宗在南内兴庆宫举行朝会外,从唐高宗起,到唐昭宗时止,唐代17位皇帝均在东内大明宫举行朝会。宫内含元殿是大朝会的中心朝堂,凡元正、冬至、册封、大赦等大典均在此殿举行。朔望(每月初一、十五)朝参多在宣政殿举行。常朝(每日或隔日议事)则多在紫宸殿举行。王维的早朝诗,是大明宫早朝活动的艺术反映。

“早朝”的时间在于“早”。“五更二点,鼓自(大明宫)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至”[17]。“五更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赴朝,轩盖如市”[18]。居住在长安里坊中的官员听到鼓声后,便要立即起床,秉持灯火赶忙赴朝。此情景论者常举张籍与白居易诗予以印证。张籍《早朝寄白舍人尹郎中》:“鼓声初动未闻鸡,羸马街中踏冻泥。烛暗有时冲石柱,雪深无处认沙堤。”[4]4322写大明宫报时的鼓声响起,鸡还未叫。骑上瘦马在冻结的泥土上行进,烛光太暗,撞上石柱,大雪深厚,无法辨认哪里是好走的沙堤。写出早朝时间之“早”与赴朝赶路的辛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4]5041写百官秉持灯火上朝,遥望犹如天空中的一条排列的星宿,在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前闪耀。写早朝之“早”与赴朝宫员之多。其实,类似情景在王维所写的早朝诗中早有反映。其五言古诗《早朝》云:“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郁不开,城鸦鸣稍去。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3]579诗写明星在天,就要早起赴朝。由于天色苍茫,雾气弥漫,连更换朝服的地方也分辨不清。这时只见在一行行烛火的照亮下,为上朝官员驾车的驭者已整齐地排列在宫门之外。此时上朝的官员还要在宫门前更衣“待漏”,等候宫禁门开。全诗写官员早起赴朝的辛苦与匆忙。诗人又有五言律诗《早朝》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3]616首联是描绘长安城烂熳春色的清词丽句,为早朝勾勒背景。全诗写在柳暗花明的春日拂晓,宫城城墙上的乌鸦尚在栖息,宫内已有辘轳汲水的声响。这时宫廷侍从也各就位司职,妃嫔则用銮驾迎请天子临朝。表现了皇宫侍从、妃嫔早起劳作的紧张有序与态度的庄重恭谨。以上王维两首《早朝》诗,分写宫外与宫内早朝前情景,使人想见皇权的尊贵、皇宫的肃穆与早朝礼仪的庄严。

早朝就是朝参,朝参是在京文武官员最重要的政务活动。*参见《唐会要》卷二十五《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宫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早朝礼仪隆重,对于官员上朝,朝廷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唐开元礼·陈设》《新唐书·仪卫志》和《唐会要·受朝贺》等典籍记载,群臣上朝时间很早,入朝后要在主事官员引领下,缓步走上玉石台阶,依文武官员朝谒班序,按官阶品级分列站位,等候皇帝升殿。届时皇帝穿衮冕,坐舆而出。太乐令命撞黄钟,协律郎举麾、击鼓,奏“太和之乐”,“鼓吹振作”。皇帝在宫女所持羽扇的遮掩下升御座,撤扇,始露尊容,而后群臣跪拜。百官欲奏事,由主事官员引领,趋步至御座前,行礼跪奏。议政完毕后,皇帝在“太和之乐”中退出,群臣方可在主事官员引领下,按部就班退出殿庭。王维任左补阙时所写五言排律《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从自己在大明宫门下省值班参加朝会的亲身经历,描写了大明宫早朝的情景,与史籍所记,可以互相参证。全诗云:“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玉漏催铜史,天书拜夕郎。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3]220骑省,散骑省,唐时“两省”(中书、门下)皆有散骑常侍,故称骑省,此指门下省。明光、建章,均为汉宫殿名,此处借指唐宫。诗开篇写自己在宫中门下省值班,鸡鸣时即起身前往朝堂。“遥闻”、“暗识”,应次句“鸡鸣”,写早朝时天色未明。这时官员步入宫中玉阶,身上戴着的玉佩丁当作响,宫殿里飘浮的香烟,熏染得官服上也散发出了香气。这两句渲染了皇宫的雍容、静穆。所写情景与贾至“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二句相似。“玉漏”“天书”二句,写早朝时皇帝诏书下达,主事官员拜受。接下来要写皇帝升殿了,诗人却调转笔锋,写自己所见所闻的另一番景象:“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皇宫中旌旗展映,鼓乐喧天,刻意渲染皇帝升殿时隆重、热烈的气氛。虽然未直接写皇帝临朝,但却使人想见帝王的威仪与尊贵。最后四句,照应题中“春日”,写官舍宫门初春景色,抒祝愿圣恩久长之意。全诗叙写有序,描摹情景鲜明生动。

当然,最能展现早朝全景的,就是王维所写那首著名的七律《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3]488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军在长安南香积寺之战中,大败叛军安庆绪部,进而收复长安。十月,肃宗返京,入住大明宫理朝。次年二月,大赦天下,改元乾元。王维此作即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官由太子中允迁中书舍人。[3]1377当时中书舍人贾至曾写有《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一诗,描写宫廷早朝情景,并将此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指中书省和门下省,位于大明宫宣政殿左右两侧,同为朝廷决策、议政的中央官署。其后王维与岑参(时官右补阙)、杜甫(时官左拾遗)皆写有和诗。贾至原唱云:“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4]2296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云:“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4]2096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4]2410四位诗人同题竞技,均以七言律诗形式,从各自角度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盛况,成为诗坛佳话。

这里专说王维这首和作。首联“绛帻”“尚衣”二句,写早朝前情景。通过宫中卫士学鸡叫报晓与女官进送天子服冕两个细节,表现早朝时间之早与朝前准备工作,着意烘染早朝前宫廷庄严、肃穆的环境气氛。中二联正面写早朝情景。“九天”“万国”二句,从大处着笔,写朝见景况,场面气势宏大,显示出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风采。“日色”、“香烟”二句,从细处落墨,写朝见时景色,描摹细致生动。意谓天色刚亮,晨光照耀着宫中承露金盘的铜铸仙人手掌;香烟缭绕,天子衮服上所绣的游龙好像飘浮在烟雾之中。这两句诗表现了天子的尊贵、威严,营造了皇宫中特有的雍容、华贵与祥瑞的氛围。尾联“朝罢”“佩声”二句,照应贾至原唱尾联,写朝罢后臣僚要各司其职,并通过剑佩之声渐远,表现了散朝情景。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精彩的艺术描写,是全诗中的一个亮点。上句中之“九天”,指皇宫;“阊阖”,神话中天帝之门。“九天阊阖”,极写大明宫的高峻、深远。此句写层叠深邃的大明宫殿门,如同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为早期盛典勾勒出宏阔的背景。下句写朝会盛况:万国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万国衣冠”,指众多国家的使节;冕旒,古代帝王所戴缀有玉珠的礼帽,此处以物代人,借指皇帝。“衣冠”之“卑”与“冕旒”之“尊”形成对比,表现了帝王的雍容华贵。一个“拜”字,又在位置高与低的对比中,表现了帝王的尊贵与威严。两句14字,叙述与描绘兼重,夸张与借代并用,上句“开”字则与下句“拜”字,紧相呼应,突现了宫殿门开天子临朝时的威慑力。总之,这联诗以淋漓大笔,写出大唐威遍四海、万国臣服的鼎盛气象,彰显了大唐帝国的尊严、威仪,典丽堂皇,意象具足,气势宏伟,境界壮阔,这是大唐帝国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真实反映,也是大明宫历史上所上演的最为壮丽的一幕活剧。

唐朝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文化的昌隆,以其对外友好、开放的政策,兼容并蓄的政治氛围,周到热情的接待*唐廷设有鸿胪寺、典客署和礼宾院三个专门机构,负责外交事务。,对亚洲各国乃至部分欧、非洲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唐太宗《正日临朝》中即有“万国朝未央”[4]3的诗句。袁朗《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诗云:“万国朝前殿,群公仪宣室。”[4]432开元、天宝盛世,更形成“万国拜含元”的局面。当时不仅有突厥、回纥、吐蕃、龟兹、契丹、室韦、西羌、南诏、于阗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贡使来朝,还有康国、日本、朝鲜、印度、越南、缅甸、印尼、阿富汗、伊朗等许多外国使节入朝*据《唐六典》卷四“主客郎中”条记载,与唐朝交往者,有“三百余国”,至开元末年,仍有“七十余蕃”。。进贡本国特产,朝见大唐天子,目睹“盛唐气象”。这种情况即使在肃宗执政时也是如此。据《旧唐书·肃宗本纪》记载,乾元元年“五月壬申朔,回纥、黑衣大食各遣使朝贡,至阁门争长,诏其使各从左右门入”;“六月辛丑朔,吐火罗、康国遣使朝贡”;“秋七月辛未朔,吐火罗叶护乌利多并九国首领来朝”[19]。可见,王维此二句诗反映了历史真实。这种万国臣服的情况,其他一些诗人也有过描写。如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云:“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4]1441;杜甫《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一云:“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4]2570;张莒《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云:“万国来朝岁,千年觐圣君”[4]3193;王建《元日早朝》云:“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4]3364;崔立之《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云:“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4]3882;白敏中《至日上公献寿酒》云:“候晓千门辟,朝天万国同”[4]5773;张祜《元日仗》云:“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4]5838;李肱《省试霓裳羽曲》云:“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4]6260;郑嵎《津阳门诗》云:“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4]6561;罗邺《岁仗》云:“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4]7506;以及厉玄《元日观朝》云:“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4]9986等等。以上这些诗句皆偏重于叙述,均不及王维诗写得那样气势恢宏,形象生动,意象繁富,音韵铿锵,而且更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另外,上举贾至、岑参、杜甫与王维四首咏大明宫早朝之作,同一题材,同一诗体,孰优孰劣,历代诗评家见仁见智,评说不一。但王维诗所写金殿宫门敞开、万国使节朝拜的盛况,则为其他三人之诗所未写。就此而论,王维诗在气势与格调上已胜出一筹。王维“九天”“万国”一联,较之他所写“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二句,也更显得意气飞扬,境界宏阔。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评王维此联诗说:“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前后映带,遂令全首改色,称最当时。”[20]可以说,王维这联诗,已成为见证大明宫辉煌历史与大唐盛世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王维在其前期的诗作中,就曾充满激情地写道:“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3]34;“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3]143;“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3]189;“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3]403;“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3]405;“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支头”[3]407等。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希冀建功边塞、报效国家、平虏安邦、江山一统的爱国热情。他经历了“开元盛世”的全过程,又目睹了肃宗的中兴之治。历史的回忆与现实的观感交汇在一起,使他不能不有感而发。而且由于他列位朝堂,长期活动在京都上层,对政治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目睹过朝廷“典章文物之懿,甲兵卒乘之雄,华夷会同之盛”,从而能以俯瞰全局的胸襟和高度的自信心、自豪感,从更高层次揭示盛唐社会生活的特征,由衷地唱出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时代最强音。

王维所写的大明宫诗,是大明宫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具有深厚的诗歌文化意蕴,而且兼具历史文化的史料价值与认识价值。以诗可以证史,反过来亦可从史而知诗。诗歌的形象描摹与史籍文字的直接叙述,二者联系起来,互为印证,就可以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更为全面、具体地领悟大明宫文化的丰厚意蕴。比如大明宫的早朝场景,《唐语林》卷八中有如下一段记载:“(含元殿)每元朔朝会,禁军御杖宿于殿庭。金甲葆戈,杂以绮绣,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立,仰观玉座,若在霄汉。”[21]如果结合王维所写“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等诗句,更可以使人领略到大明宫早朝时隆重庄严的气氛,恢宏壮观的场景以及天子的尊贵、帝国的威仪。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凝练而富于张力的语言,内敛而蕴含丰富的意象以及特殊的意象组合方式,则更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比如前举王维应制诗中“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一联,以六个名词词组而构成的意象并置,展现了盛唐大明宫与帝都长安的壮丽图景。诗人于此只并列了六个意象,并未作任何演绎和说明,却使人浮想联翩,除表面意思之外,还可联想到长安的蓝天白云,丽日朗照,皇宫的巍峨壮丽,帝城的雄伟庄严,以及春雨润酥、草木繁荣、风物秀丽、街市繁华、商旅云集、交通便利、民生富庶等景象。这也许就是诗歌独具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纵观王维的大明宫诗,所写环绕宫阙的雄奇山水,凌空架设的阁道,雍容华贵的銮舆,挺拔飞扬的宫阙,辉煌壮丽的宫殿,绚丽多姿的皇家园林,繁华的宫城街市,富庶的宫城人家,与庄重典雅的朝会礼仪、万邦朝贺的喜庆场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境界雄阔奇丽,气象高华超逸,展现出大明宫神圣、庄严、宏伟、瑰丽的神采,彰显了浓重深厚的大明宫的文化内涵。它涉及了宫廷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文明、建筑与园林以及朝会礼制文化的诸多方面,也大大丰富了大明宫的文化内涵。诗人在对大明宫的礼赞中,表达了盛唐时期人们优越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心理特征。诗人满怀激情地讴歌美好的朝代、强大的帝国与圣明的君主,显示了豪迈、乐观、自强、自信、开放的盛唐时代精神,既是对大明宫的礼赞,也是对大唐盛世的热情赞颂。

应制诗是文人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朝臣奉和之作,也多与朝堂有关。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所写的诗,自然要写得华贵堂皇,雍容典丽,从而也不可避免地要赞颂“皇恩”。看待这一类作品,关键要看其是否反映了历史真实与时代本质特征。王维所写的有关大明宫诗作,具有健康明朗的感情基调,传达出豪迈雄壮、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值得重视和研究。可以说,在有唐一代诗坛上,能全面而又艺术地展现“千宫之宫”大明宫的丰采与神韵,进而反映大唐鼎盛气象者,无人可与王维比肩。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

[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36.

[3]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53.

[6]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387-388.

[7]王璐艳,丁超,刘克成.诗考唐代大明宫的园林植物[J].中国农学通报,2011(8):250-253.

[8]周绍良.全唐文新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3578.

[9]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93.

[10]徐松,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26.

[11]郑綮.开天传信记[G]∥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0.

[12]黄生.唐诗摘抄[G]∥陈伯海.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27.

[13]屠隆.鸿苞节录[G]∥张进,等.王维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14:561.

[14]张世炜.唐七律隽[G]∥陈伯海.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28.

[15]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G]∥陈伯海.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27.

[16]高步瀛.唐宋诗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537.

[1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86.

[18]郑处诲.明皇杂录[G]∥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7.

[19]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52.

[20]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5.

[21]王谠.唐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79-280.

[责任编辑王银娥张敏]

Art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One Palace in a Thousand”——Wang Wei’s Description of Daming Palace

SHI Chang-tai

(SchoolofHumanities,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Daming Palace, the most famous palace in Chang’an,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also the most magnificent palace in the ancient China, was hailed as the “One Palace in a Thousand”. Yingzhi poetry, composed by Wang Wei when accompanying the emperor during spring outings, depicted the magnificent exterior of Daming Palace, and his early poetry revealed its interior, having reflected the morning court rites and state activities.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 of holding the world in awe and submission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the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 in Daming Palace, was fully expressed in Wang Wei’s poems. Besides, Wang Wei spoke highly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by his artistic description about Daming Palace in his poems. No one can match Wang Wei in portraying the splendor and charm of Daming Palace in the poetic circles in the Tang Dynasty.

Wang wei; Daming Palace; Chang’an; Yingzhi Poetry (Imperially Assigned Poems); Early Poetry

I207.22

A

1001-0300(2016)05-0005-07

2016-04-16

师长泰,男,山西临猗人,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唐代诗歌研究。

猜你喜欢
大明宫万国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走在大明宫
万国造枪打鬼子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万国茶帮”拜妈祖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大明宫词》配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