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6-02-04 15:09刘大坚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广东文化遗产音乐

刘大坚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刘大坚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客家传统音乐的种类较多,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都是客家人自宋朝以来将中原的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并且与当地土著民族音乐进行融合的产物。客家传统音乐的主要形式有汉乐、山歌、汉剧、鼓吹乐、南词北调等多种形式。其中汉乐和山歌是客家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体裁,客家汉乐又称为广东汉乐,是在多次移民的背景下创造出的一种著名乐种,本文就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分析。

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任何一个乐种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承和演变,尤其是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事物都经历着不同的考验。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看到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多元文化对本土文化消解。客家汉乐作为一种本土音乐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其停滞不前,不经历创新势必会被淘汰,最终走向消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规定,必须要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客家汉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将来还是现在,其传统和发展问题都应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客家音乐文化的概述

客家族是我国汉族的一大民系,客家人是古代汉族迁徙到南方的群体,集中分布在我国的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其音乐起源于古代中原音乐,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以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中原的汉民逐渐向南迁徙,并且将汉文化以及中原音乐传播到了客家地区,经过与本土音乐的融合形成了客家音乐,成为客家民众喜爱的民间音乐。而客家汉乐是所有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种,广东汉乐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该系列的音乐主要包括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以及锣鼓乐等,种类丰富,曲目繁多,主要流行于广东的东南部和北部地区,具有优美抒情的音乐特征。

二、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响应政府政策,加强音乐文化传承

政府政策的指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为了促进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持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工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充足的物力和人力。政府有关部门还通过具备音乐文化活动的方式推动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例如,通过举行山歌节让客家山歌在各个地区传播,激发不同地区客家人思乡之情,并且还能够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此外,政府还举办送戏下乡活动,让专业的山歌剧团以及汉剧团每年排练文艺节目,然后送戏下乡,通过在民间演唱的形式让人们对客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使得客家音乐文化能够深入群众当中,对客家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政府应该像紧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文化建设,明确文化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将客家文化的发展纳入到经济体系建设当中,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专业的团队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汉乐和山歌,保持客家文化的精华,吸纳原生态山歌的基本元素,并且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进行音乐创作,从而扩大客家音乐在广大音乐中的知名度。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保障,为此,政府应该设立了客家音乐文化基金会,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采用教育性方式传承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汉乐的传承日渐活跃,广东汉乐的普及应该向各个阶段教育领域渗透,将音乐传承作为地方性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在普及汉乐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汉乐的演奏水平。通过小学教育中对汉乐的普及为客家音乐培养接班人,广东一些地方性院校中可以举办青少年汉乐演奏培训班,招收一些青少年学员和辅导乐师,为广东汉乐在学校的发展开启新的发展面貌。培训班的集体传承还可以保障客家汉乐的传承后继有人。此外,地方性高校也应该设置相关专业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教育加强对客家文化的宣传,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促进客家音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还应该加强艺术院校对客家音乐的传承,例如在地方性音乐院校中开展客家音乐文化教育等。新中国的成立为客家汉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也促进了汉乐传承方式的多元化。将汉乐引进高校是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星海音乐学院将广东汉乐引进了教学中,增强了学校对闽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在吸收不同风格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广东汉乐进行了创作,近年来,该学院将广东汉乐中的传统礼乐《迎宾客》改编成了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在保留原有的汉乐形式基础上使得汉乐的音响更加丰富。

(三)加强客家音乐文化传承机制的完善

客家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是文化保护的关键所在,为此,应该建立客家音乐文化传承机制,坚持以人为重点,科学有效的传承策略,将文化的传承人员列入文化传承的重要保护对象当中,为客家音乐文化的动态传承以及继承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客家音乐文化作为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的发展特征就是活态传承,在传承机制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制定传承人的管理原则,采取竞争淘汰的方式对传承人进行管理,并且对传承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

三、结束语

客家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该音乐文化的传承是促进传统文化延续的动力,同时也是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发展的生命力。为此,需要抓好传承措施,通过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活动的形式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进行客家文化宣传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够使得客家音乐文化内容更加繁荣,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还应该制定具体的传承管理机制,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原则,从而开拓客家汉乐的新领域,使之向着更好的艺术方向发展,成为音乐文化中的主要力量。

[1]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6).

[2]李雁.论客家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J].音乐大观,2013(15).

刘大坚(1972-),男,湖南武冈人,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研究。

星海音乐学院横向课题《惠东渔歌的现状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20151228)。

猜你喜欢
广东文化遗产音乐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音乐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