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炫耀性消费在大学生中的体现及其应对措施

2016-02-04 15:45张荣芝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大学生

张荣芝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0

浅谈炫耀性消费在大学生中的体现及其应对措施

张荣芝* 1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0

摘要:无论是被称为世界时装之都的意大利米兰,还是浪漫的梦幻之都法国巴黎,炫耀性消费在西欧普遍存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不再满足衣食住行等需求,炫耀性消费也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很不健全,作为特殊消费群体,也普遍存在炫耀性消费,本文分析大学生中的炫耀性消费,提出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的建设性意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

有人说:“在西方,找不到纯粹的物质性消费。”看似有些夸张,却不乏其合理之处,世界时装之都——意大利米兰,当地人再怎么委屈也不能委屈他们的外表,法国巴黎拥有的不仅仅是梦幻和浪漫,无数的名牌奢侈品包和香水消费,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也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和痴迷。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各国商品地涌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便是其中的一种。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炫耀性消费如一股暗潮般不断地滋长,思想前卫,打扮入时,大学校园里有一股强烈的“炫耀性消费风”。

一、炫耀性消费的涵义及特征

(一)炫耀性消费的涵义

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 te inB Ve ble n,1857—1929)在其1899年首次出版的《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 ic Study of Ins titutions)》一作中第一个定义了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在他看来,所谓炫耀性消费是指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及身份,从而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①

(二)炫耀性消费的基本特征

1.消费并非实用性为第一目的

炫耀性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实用性。凡勃伦指出“要提高消费者的美誉,就必须进行非必需品的消费;要追求名望,就必须浪费。除非与衣食无着的赤贫者相比,否则,徒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带不来声誉的。”②炫耀性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显示自己的身份等效用。

2.炫耀性消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经济不断发展,许多人选择超前消费,不管自身的经济负担提前消费,率先满足当前需求。此外,炫耀性消费的主体都是时代潮流人物,消费品也往往是各种新鲜稀罕玩意儿,极具超前性。

3.炫耀性消费有一定的象征性

现代消费中,商品被赋予象征性意义。象征性意义越高,价值就越高。象征性意义通常与品牌挂钩,名牌是高品的代名词。加之传媒、广告的渲染人们趋之若鹜地追求品牌效应。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注重衣品,餐厅氛围。随之而来的是虚荣、攀比、自卑等不良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提出引导策略很有必要。

二、炫耀性消费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

(一)大学生用于人际交往中的炫耀性消费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有很多人际交往,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出手大方:很多人认为,人际交往中的请客吃饭、送礼的档次越高,越能显示出对对方的重视程度,体现自己的实力。于是,请客送礼的次数越来越多,一些经济上不富裕的同学为了不在同学面前失面子,也会节省好几天的伙食费去买礼物或请客。

(二)大学生对于一些符号性商品的炫耀性消费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功能不断增多,大学生们对苹果手机更是情有独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显示身份地位,而不是用来联系他人。对于ipad等电子产品,大学生并不是当做学习的工具,多数情况下用于游戏娱乐等处。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大学生们紧随时代潮流,如果苹果手机已经出了第7代,自己还停留在五代的时便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电脑配置没有他人的好,也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在大学生中的这种攀比、从众心理驱使他们不断向炫耀性消费发展。

(三)大学生用于形体方面的炫耀性消费

当代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为90后,注重对自己的形象和身形等方面的保养,女生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衣服,讲究质感、美感,要有品牌,还得讲求搭配。在护肤上购买上,力求原装进口进口,凸显自身与众不同。一些人对美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化妆品,甚至去整形医院去打玻尿酸、瘦脸针,让自己美,获得内心满足感。

三、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危害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炫耀性消费一般需要强大的经济水平作为后盾,大学生中的大部分还都没有收入来源,一些女生为了买名牌包包,节衣缩食,男生为了买一双球鞋,在寝室吃接连一个月泡面,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生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这样一来,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的家庭方面来看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实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在1万元左右,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③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的支出是很高的,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

更是如此,父母深知孩子远在他乡,尽量满足所有需求,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加重父母的负担。

(三)学校方面来看

很多学生为实现自身消费欲望,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去做兼职,长期以来,将学校的制度置于一边,同辈群体影响极大,长此以往,其他同学也跟风去做兼职,扰乱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学生在外兼职活动也加重了学校管理活动的难度。

四、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的建设性策略

(一)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应当正确看待时尚,时尚不是穿最新潮的衣服和发型,还要丰富自身内涵,可对前沿的学术热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消费时,做到不超前消费,不过度消费,不盲目消费,确立良好的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从大学生的家庭方面来看

家庭对大学生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今的大学生的父母当中的大部分都是60、70年代的人,体验过大饥荒的痛苦。家长不希望孩子再受苦,对孩子定是有求必应。父母应该树立榜样,提倡适度消费,即使条件较好的家庭,也该“适度供应”而不“过度供应”必要时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具有一定的理财经验。

(三)从高校方面来看

首先,学校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即消费观是学生的私事。虽然大学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场所,但学校还是应该适当地开展一些正确消费观的主题讲座或文艺汇演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接受教育。

其次,发挥校园主流文化意识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虽然校园中存在着较多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但学校应充分发挥主流文化作用,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发挥环境对人的行为的渲染和影响作用,让正确的主流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占据主流,炫耀性文化和消费无机可乘。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有关的奖惩制度方面的监督和治理。在高校中存在有很多学生想尽了各种办法去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等,但是有了这些学校给予的资助或者奖励之后却是将其用于炫耀性消费,因此,学校应该对这方面的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让真正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能够实至名归,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

[注释]

①[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②罗钢,王中枕.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③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参考文献]

[1][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2]罗钢,王中枕.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3]贾蕾.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转制成本的筹资途径[J].上海金融,2000(08):11-13.

[4]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5]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

[6]翟新倩.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7]徐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43.

[8]李芬.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商业经济,2008(12).

[9]曹宇.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10]张琴.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

*作者简介:张荣芝(1991-),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5.5;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89-02

猜你喜欢
炫耀性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为什么有人爱在朋友圈炫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居民收入分布与炫耀性消费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