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村去理解乡村

2016-02-04 18:06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旭东人类学

赵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主持人语:

用乡村去理解乡村

赵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在世界发展的意义上,中国的乡村代表着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并非意味着它是属于某种进化阶段中的某个必然或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者某种目的论意义上的世界体系中的所谓世界中心的依赖或者依附。中国的乡村就是这个乡村本身,它有它自身在时空关联上的独特性,也有其时空背景下的发展性,更有其历史传统上的绵延性,并在一种社会与文化的特性上具体地表现出来,它是一种场景性依赖而非体系性依赖,因此才有存在于其中的人在历史的连续性的瞬间所制造出来的种种不一样的村落文化以及村落生活。换言之,从实际的意义上而言,每一个中国乡村都具有其自己在事件发生、生态环境以及生活价值选择上的独特性的存在,人类学有必要去呈现这种独特性的丰富多彩。研究中国的乡村并非是先入为主地将贫困、欠发达以及建设这类宏大话语下所制造出来的词汇借由外来精英者的强大话语权和强势干涉力而抛掷给乡村,抛掷给相比现代都市而日渐衰落的乡村,乡村有它自己的运命,乡村也要有它自己的生命轨迹,任何强加上来的发展都是远离乡村的实际的,最后也只可能是昙花一现的“烂尾”工程,成为一堆又一堆乡村发展的垃圾。从传统意义上而言,乡村也许并非城里人或现代性所要求的那种整洁,但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绝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车整车拉出去需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再进行焚烧、处理或者填埋的垃圾。在此意义上,我们有必要重新去理解乡村以及那里的生活,特别是大大小小的中国乡村,这些乡村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而非某种遥远的他者存在。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双眼,要用自己的双手,加上一支可以生花的妙笔去书写这些花朵般不一样的乡村的不一样的生命成长史。它可以是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民族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乃至于生态学的,但首先要清楚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乡村而活生生地存在着的,因此而有与其他的地方之间的历史性的、社会性的以及文化性的种种勾连,因此而有一种作为传统的节庆仪式,因此而有无法割断的血脉族亲以及经年累月所形成的差序格局的人情关系。乡村自身的问题是存在着的,但同样应该清醒,乡村并不是作为问题的乡村而存在着的,乡村有它得以存在并延续的传统、动力以及生活方式,我们要去理解这样的乡村,使其生命力的核心得以体现,而非过度忧郁地把乡村标签为“问题性的存在”而做一种使之遭受过度治疗的类似临床医学的那种操之过急的实践。换言之,用乡村去理解乡村,把乡村当成乡村,而非见到乡村便有那些过于负面和忧郁的联想,乡村因此才会是真正美丽的,否则只可能使乡村进一步的问题化而无法有更为清晰明朗的理解。

[责任编辑:曾祥慧]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旭东人类学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小剪纸 大收获
开学第一天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A Proposed Quantitative ES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Companies
——Tak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s an Example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