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作物生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2016-02-04 10:32庄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物体系高职

庄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吉林 132109)

构建高职作物生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庄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吉林 132109)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其培养人才目标的关键,本文从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了高职作物生产专业“3+4”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高专;作物生产类;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成为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的对象。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理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较短,经验少,国外成型经验需适合我国情况以进一步改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1]。本文结合我院当前进行的教学改革,针对高职作物生产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完成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应侧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理论知识适时地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与技能、技术有机融合,这就要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突破传统教师角色,打破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脱节的局限性,实现“教、学、做”全方位的融合。

1.2 实践教学搭起终身学习的桥梁

学生进入企业,要在单位、岗位、技能不断更新,因此在校期间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计算机、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只有在大学期间学会学习、注重实践,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新知识的生成和迁移的目的,才能适应各种变化,妥善化解矛盾,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1.3 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包括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应用能力(如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实现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全方位的结合,以期使被培养者成为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2 作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受本科教学思维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作物生产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不足40%。同时学院抓教学也主要抓课堂教学质量,淡化种植过程实践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多是承担本科课程的同时,承担高职课程,很多实践课程只是“走过场”,只有40%的实践课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多数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实践教学工作辛苦,投入精力多,把实践性教学放在次要的地位,导致真正执行的实践教学比例更低。

2.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我校高职是学院专升本后遗留下来的,教师队伍中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2]。例如我校作物生产专业教师承担理论任务的同时兼顾实验实习,大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具体操作还不够熟练,同时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招聘的年青教师,都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从校门到校门,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但经验少,更缺乏实践经验,会出现“课内强,课外弱,讲的多,做的少,理论通,实践差”,制约着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另外,实践教学要下地劳动,风吹日晒,时间长,强度大等因素,一般教师也不愿从事岗位实习。

2.3 实践教学条件差,资金申请困难。

我校为本科院校,主要精力放在本科办学上,高职教育重视不够,使实践教育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投入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的实验只做验证性实验,而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却很少,再加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陈旧,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作物生产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使得实践教学的投入,特别是设施设备的投入。现代化农业要求熟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目前学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与制种企业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农田设施设备还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与生产脱节现象更加严重。

2.4 校外实习难度大,实习效果不好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校联系了多家实训基地,如辽宁东亚种业、北京德农种业四平分公司、吉林宏叶种业、松花江种业、柳河种业等多家企业,企业虽然挂了实习基地的牌子,但真正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起到实训作用的基地并不是很多,学校实习都集中于6月~12月,制种企业这一时间并不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同时实习时间短,学生在企业也只能从事日常简单工作,不会参与技术性工作,使实习失去了其基本作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

2.5 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为保证实践教学规范、科学、有序、高质量地完成,对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考核,必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能客观、真实的评价教师的指导水平,也能监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物生产专业的评价体系要求达到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基本操作,田间设计,计算机统计分析能力;二是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三是技术改选和思想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评价体系,如加拿大的CBE模式,英国的NVQ训练模式,德国的FH模式等[3],提练出适合我们专业的评价体系。

3 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3.1 重新修订作物生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内外种业和相关专家的意见,经专业教师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学校组织评审通过,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主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按作物栽培时令设置课程,建立周课表制度,形成“4+3”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框架图如表1。

3.2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不仅要有完善的体制保证、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硬件供应,还要有过硬的“软件”支持,年龄大的教师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但精力和体力欠缺,年青教师理论水平全面,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指导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一带一”,“一帮一”,“一助一”的方式,老教师传授宝贵的经验,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基本技能。二是利用假期去种子繁育基地下场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三是利用课余时间下到校内实训基地,一年必须完成一定的基地工作任务,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四是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以项目开发促进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五是聘请知名专家,做为学院我客做教授,定期进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

表1 作物生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3.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保障实践教学完成的基本条件是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实验室在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前提下,推行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硬件保障。校内实训基地也要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一是实践教学区,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践行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二是科研区,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其大胆规划设计提供平台,同时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提供保障;三是产业区,为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思路的学生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经验传承,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3.4 重视校外实践教学

建设优秀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必须要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因为再丰富的校内实践内容也涵盖不了全部的社会需求,再多种多样的校内实践模式也包括不了社会生产的全部,再高端的技术水平也不一定适合企业的大规模生产[4]。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不同企业经营实体,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二年结束校内学习,第五学期由专业教师带队,到校外已建的种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即可就业。

3.5 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是由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构成,并具有客观性,导向性,目的性,整体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和考核内容必须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考核内容可以采用量化+模糊过程+结果,理论加技能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表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评价方法根据课程性质、目的、要求不同,可通过笔试、口试、操作、实践论文、项目实践、分组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如作物栽培通过设立小组项目,依据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学生的参与度、出勤率、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内容应企业、行业需求而不断更新,以满足岗位技能的需求。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我院已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初步形成了校内基础,校外综合为特色的“4+3”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我省是产粮大省,作物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是建立强省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顺应社会需求,跟上社会的步伐,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1]莫 琳,梁保恩.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5):174-176.

[2]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35.

[3]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1):92-95.

[4]肖吉文.相对独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59-161.

[5]张菊芳,沈 秀,杨殷伟.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2):173-175.

责任编辑:建德锋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rop P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ANG Yun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y,Jilin 132109)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tended to achieve its key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rop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jor,reform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build up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a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ditions,strengthen the teachers’teamwork building,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d build the“3+4”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ramework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rop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rop production;practical training

S3-4

A

2016-06-14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重点项目(JGZD2013001)

庄云(1972-),女,吉林省敦化市人,副教授,从事高职高专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作物体系高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