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016-02-05 06:21李庆华李志飞
教学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利益

李庆华, 李志飞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李庆华, 李志飞

话语权;意识形态;控制权;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本质上体现的是在相对稳定的时空范围内所确立的权力位置和社会关系,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社会关系。作为国家结构性权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确保政权的合法与合理,要求国家话语表达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民众表达意志接近或一致,实现国家意识形态权力与民众意志权利相结合,达成社会公民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国家稳定、社会安全的软实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作为利益的反应机制,在复杂的话语场域和价值指向中,必须明确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思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尤其在网络时代,要积极拓展各种平台和路径,谋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话语权,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

话语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体系的理论引擎,表达着利益诉求和现实制度的被认同和接纳程度,是确立国家政权和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渠道和方式。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鉴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肩负着捍卫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任务,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面对网络冲击和自媒体高度发达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新形势,话语出现多元复杂性并不断转变,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时代转化、掌控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的本质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统治阶级贯彻主体意志的一种控制力和权威力。福柯首次论述话语具有权力的内涵:“在任何社会里,话语一旦产生,即可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即权力的形式”。[1](P53)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是拥有者促使受管辖者服从其意志的力量。源于“政权”与“力量”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和权力、权威相联系的社会控制权力,是能够影响和制约他人的强制力。从内涵中可分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其他领域话语权不同的特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统治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赋予的特殊权力,存在于任何阶级社会,反映的是法律上“权力法定原则”,具有最高级别的权威性,无一例外地维系和证明统治阶级执政合法性和合理性,保证阶级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一种权力。统治者将具有意识形态内容的价值、意义和给定规则等嵌入主导性话语系统,弥散于社会各个层面、个体生存和社会运行中,解释世界并形成民众生活话语,让民众自由习惯性的秩序认同代替武力维持制度,最终达到思想意识领域统治的目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性,核心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地传达政治统治的需要、政党立场、统治政策和政党理论纲领、思想依据,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动员所传递的政治声音和意志,为政治统治代言。政治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支配不同声音和思想的潜在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由场域权力结构中的位置赋予,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和存在状态,即场域中说者和听者不同的位置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2](P78)阶级在夺取政权后,意识上升为统治思想,通过权力制造表述系统,将阶级立场、价值观和方法论纳入制度规则和思想传播中,对人们的观念意志进行规范和领导,实现精神生产资料统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统治阶级支配、控制被统治阶级的一种权力,体现的是社会场域中阶级支配和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不均等的社会位置联系。就国家而言, 阶级意志要求强势“权力”,而维持阶级利益和社会正常运行则必须赋予社会意愿的底线需求“权利”。虽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赋予民众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是个人或团体在社会规则框架中确立其地位的资格保证和政治身份象征,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不会停留在权利层面,权力才是更深刻的归属。马克思曾说,取得政权的阶级必须通过话语在社会中的传播,将自身利益宣传成为普遍利益,取得其他团体和民众的认可,才能确立其统治的社会地位。[3](P536)也就是说,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支配性和控制性的稳定。国家作为整体良性运转,必须找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契合点,实现国家话语表达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民众表达意志接近或一致,达成社会民众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在社会“合意”基础上更顺畅地推进、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确保国家政权和制度的稳定。这是国家意识形态话语运作中的最佳关键点,是国家稳定、社会安全的软实力保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要功能。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民间诉求的表达逐渐摒弃了私利性和国家阶级性,体现出公益性和集体性,表现为以“民意”为基础构成的社会舆论对时局的评议。如何让民意与主流价值观相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运行过程中,要结合民众的利益表达元素,统合社会官方舆论与坊间舆论,使民众对主流意识普遍赞同与接受,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控制力和权威性,构建自觉规范的精神世界,确保民众诉求与国家意识形态相一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价值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一种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离开了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会失去生命力。马克思在批评鲍威尔唯心主义时深刻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P266)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思想观念与具体利益相连。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作为利益表达机制,体现统治阶级多领域利益,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多层次的权益诉求。但在多元主体的生存环境中,主体会以各种方式设置议题、营造舆论环境来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利益规则,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带来复杂性。政治平台信息化、舆论化和大众化的出现,使得利益错综复杂,表达的意志、权益各不相同,话语平台“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看作战场,里面有各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4](P4)社会形势发展带动各方利益实现方式与利益格局不同,话语权之间的碰撞与交锋,不仅仅是意识争夺,更是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利益之争。不仅如此,一种意识形态也不是阶级意志的简单反映,而是复杂多样的,甚至夹杂着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思想和价值观,这就形成了社会思想系统中的话语多元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价值指向带来复杂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得多元而丰富,意识形态话语发展的变量多维且复杂,物质利益、制度思想、观念文化和行为准则等与民众利益相关点都发生了变化。另外,21世纪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多极化,国际利益相互激荡,强势国家运用话语霸权和科技垄断,干扰、遏制与其利益可能存在潜在冲突的国家,并充分利用其掌控的各种话语权资源,强推其价值观。在此国内外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价值指向上除了在表达统治阶级主导利益之外,还要涵纳不同层级的社会个体和组织的利益表达,使之获得自我实现与认同满足,同时,要防止主流价值和利益表达被侵蚀、消解。尤其是互联网提供给人们多元、自由的话语空间,加剧了话语战场上利益交锋、冲突的激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价值指向必须注意网络言论集散地的利益表达情绪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话语的多样和丰富来引导利益诉求,加强国家意识形态主导权。

多元利益诉求格局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对多元意识话语进行一元指导,占领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多元利益表达的话语场域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确定开放底线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面,坚守主流意识形态核心话语的一元主导,即通过话语群和圆心议题的设定表现出优势话语,传播聚焦符合根本利益和价值的话语议题,使拥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权转化为拥有支配地位的话语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P307)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和多元利益诉求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坚定不移地表明党的根本立场和纲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服务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植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价值立场,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同时,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广大民群众从根本上知晓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纲领,增强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P9)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践中要努力做到被人民掌握,转化为物质力量,就能在多元思想和复杂利益的场域中,高歌勇进,引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实践。”[5](P7)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国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保障民众多元利益诉求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一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坚持正面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在所有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要求一以贯之、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明确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不二旗帜的执政理念和精神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指导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确立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确立的关键在于核心理论知识,即先进的理论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体系。这也是执政党构建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确立合法性基础的关键。福柯指出:“权力制造知识,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制造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造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6](P28)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特殊团体和社会利益既得者的特权,制造出的知识是具有先天社会性质的,是有立场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同时,理论知识也支撑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存在和确立根基。马克斯·舍勒认为,价值的决定因素是核心理论。不同核心力量的价值观依据优先法则组成体系,并通过话语的传播获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根据。[7](P51-53)话语权体现的价值理论必须是站在人类价值观制高点上,具有先进性和超越性,才能引领民众精神和社会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扎根时代和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并对实践具有先进的指导性。正如列宁所说,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8](P153)毛泽东也强调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9](P226)“只要说话时,使用的是错误理论建构的语言,就会不断发生错误,并使这些错误成为永恒的东西。”[10](P151)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元叙事、大叙事,体现的是执政党对时代潮流的解析、判断,对制度构建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执政党合法性的支撑证明。执政者要巩固、支撑制度和社会体制,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阐释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赢得民众的情感认同与支持,从而奠定统治理论和核心价值的合法性。否则,丧失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就无法确保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就如哈贝马斯所言:“任何政治系统, 如果不抓合法性, 那么, 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民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也就是说, 就无法永久地保持住它的成员们紧紧地跟随它前进。”[11](P166)统治政权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只有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确立,才能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推行和传播,才能巩固国家持久存在的精神支柱与核心灵魂。

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和根基的,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价值合理性,是中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证明,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开放的科学发展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和发展规律之上,揭示和反映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并获得了实践验证和广泛认同,是集真理性、价值性、实践性和大众性于一体,并随着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前进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发展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占指导地位。”[12]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奠定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基础,昭示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国主导型的强势话语。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把握了社会脉搏,抓住了时代主题,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理论,更新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不竭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动力,贴近民众,破解难题,引领多元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解释力和引导力,增强民众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决定着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决定着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能力和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与否与实现程度,与国家政权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运行密不可分,在任何发展阶段和任何阶级性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路径都备受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权威,积极拓展各种途径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性和指导性,尤其在网络时代,要努力形成综合性的传播平台,引导民众自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得以实现和保障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渗透力和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3](P68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把握时代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整合社会的根本意志和利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引导威力。“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12]守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观念、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进行及时管理,整合改造各种流行话语,使之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话语,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使其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系统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适应时代主题的转换,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元主导和多元语境的创新统一,壮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引导力量,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和坚挺,必须重视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学科建设和课程创新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成风化人,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宣传工作的导向和立场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施的内容同向且叠加,强化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容,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威力,发挥了思想理论与宣传实践正向集成效应。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学术和理论权威凸显在学科建设方面。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范畴下的二级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根基和学科方法论,以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为理论和实践主题,捍卫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论魅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要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渗透力和控制力,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

最后,观照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实践,增强思想政治话语权实施过程中载体平台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动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思想矩阵,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在平台扩容分层和提升中,继续夯实大众媒体、政府和专业组织等传统意识形态阵地,延展传统话语传播平台,让民众随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捍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让政府部门、专业组织等凭借拥有的特殊知识资源和在本领域的精通专业,构建与大众互动的长效传播沟通机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强势话语平台;积极建构网络和新兴媒体平台,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辐射空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另外,拉近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间的距离,使新兴媒体平台成为主流价值观新阵地,延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辐射面和空间,利用新形式、新符号,通过组织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表述方式进行传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穿透力和解释力。最终整合利用所有传媒渠道,构建综合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施系统和宣传网络领地,使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复杂的话语场域中迸发出立体影响力,形成功能互补的综合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传播威力和主导地位。

五、结 论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宏大独特的实践创新,是诞生理论、思想的时代。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多元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立足中国、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牢牢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大胆探索、拓展话语传播平台和路径,创新传播方法和手段,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民众的共同价值追求、独特的精神支柱和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更好地谋求、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保障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实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6]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7] 舍勒.价值的颠覆[M].罗梯伦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7.

[8] 列宁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毛泽东文集 [M]. 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哈耶克.不幸的观念[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形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 李文苓]

On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Qinghua, Li Zhif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discourse power; ideology; control right; Marx doctr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position of power and social relations. It is a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 and being controlled, domination and being dominated. As the structural power of the st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 should ensure that the regime iegitimate and reasonable and require the consistance between the values of the state mainstream expressions and the expressed will of the social mass.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and civil interests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is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stability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 a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interest must be clear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ominant ideology.

*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网络管理与建设研究”(项目号:14B029)、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黑龙江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观研究” (项目号:2014D018)的阶段性成果。

李庆华 ,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志飞,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利益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利益与西瓜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