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构建

2016-02-05 11:58吴姗姗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服务型公民行政

吴姗姗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治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构建

吴姗姗*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于治理视角下探究服务型政府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大致吸收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这些丰富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给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现实层面上,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当前变革的热点重点。在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能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构建

一、治理理论概述

(一)治理理论的内涵

现代治理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先在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界盛行。它是当时西方学者面临政府管理失效和许多政府管理危机而探索出的一个理论视角。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治理危机”,此后,在各类研究中大多使用“治理”,尤其在政治学以及行政管理学中。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治理:政府、私人部门、和社会自组织等参与主体在特定的范畴内,利用公权威来维护公共秩序正常运行,通过协商、合作、参与等多种方式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最终实现构建以公民或者社会为核心的公共管理体系的目标,继而达到善治的目的。[1]

(二)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治理”一词的定义,我们能够看出治理与统治存在很大的区别,从而我们可以对照统治的要点概括出治理理论的要点。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在参与主体的选择方面,与统治不同,统治要求只有一个权威主体参与公共事务,这个参与主体就是政府。而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除政府以外,还包括私人部门、公共组织等,各个主体可以协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在决策过程方面,统治决策过程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过程,缺少咨询、合作和参与。但治理采取由上至下互动的方式,鼓励各个主体之间经沟通、商量、协作解决问题。

第三,在管理方式和手段方面,统治主要通过发布命令进行管理,而治理理论强调实现最终目标的方式除了政府发号施令以外,还存在众多方法,管理主体应该采取各种可行的办法管理事务,提供服务。

第四,在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方面,统治主要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最终目标,而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公民或者社会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体系,继而实现善治。

二、治理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也面临着治理危机。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不断尝试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寻找适合的政府范式。因此,当前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治理理论相关内容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服务。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借鉴治理理论的内容大致有行政理念、行政手段、政府目标以及政府角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治理视角下行政理念转变

不同政府范式有着不同观念,治理视角下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与传统政府观念有很大不同。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是在“官本位”的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其中,政府是一切权力的中心,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方面政府是唯一的主体。而治理理论看重“公民本位”以及“社会本位”,因此,我国建构服务型政府应摒弃传统“官本位”的行政理念,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理念。治理下的行政理念要求政府更加注重维护公民的利益,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公民的满意程度视为评价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标准。简而述之,服务型政府观念转化大致包括:“将全能行政转变成有限行政,将强制型政府转变成引导型政府,将黑箱工作理念转变成公开透明的理念,将评估政绩的标尺定成公民满意。”[2]

(二)治理视角下行政手段转变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着重指出加快国家治理能力体以及系的现代化,在这一时代要求下,政府行政手段也必须发生转变。传统行政手段为政府垄断一切公共事情的管理,政府为一个全能型管制政府。而治理理论强调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应摒弃管制的行政手段,引入合作治理的手段,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做到共管共治。具体而言,服务型政府应该做到政务信息公开、下放行政审批权、积极与私人部门、公共组织和个人合作,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治理视角下政府目标的转变

政府管理方法主要有统治、管理以及服务三种。前两种政府的目标分别是进行政治统治和追求高效率的经济。治理理论着重阐述政府的目标是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注重第三部门参与以及公民的参与,其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为公众供给质量优越的产品和服务。传统政府目标为追求统治阶级的权益,而服务型政府重视公众利益。因而,我国建构服务型政府应该把供给公共服务、共同协商、公民至上当作目标。

(四)治理视角下政府角色的转变

管理模式不同角色也不同。统治式政府扮演控制角色,管理式政府扮演掌舵角色,而服务型政府扮演服务角色。治理理论要求政府不对公共事务进行绝对控制和管理,政府作为中介人。我国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善政要求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政府:‘民主性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优质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公开透明政府’、‘清正廉洁政府’”。[3]因此,于治理理论指引下,我国应该构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型政府。

总之,建构服务型政府为当前政治变革重点热点,治理视角下服务型政府规定政府把公民当作中心,维护公众利益,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方式,这种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基础的政府管理模式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符合我国的政治发展方向,以治理为视角构建服务型政府成为公共治理更好的选择。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笔者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

[1]魏崇辉.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基本理解与困境应对[J].理论与改革,2014(2).

[2]李传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前提[J].江西行政学院报,2004(2).

[3]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吴姗姗,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D630

A

1006-0049-(2016)15-0109-01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公民行政
行政学人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