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2016-02-05 17:31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学院

张 帆 胡 明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基于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张帆**胡明**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模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竞争力缺失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人才定位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现行的许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模仿本科的精英教育,缺乏高职教育特点,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在人才定位上,不能紧紧把握市场脉搏,专业设置与课程更新缓慢,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模式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合作

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也极力推行校企合作,但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或者企业单相思的状况。

(三)课程体系结构松散,缺乏与项目对接

现行的课程体系缺少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的对接,大多还是按照本科艺术类专业的做法,没有建立适合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实用的课程体系,单元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模块化,阶段化、职业化无从谈起,学生不能把单元知识结构有效进行串联,系统性的设计思维不能形成,职业技能较低,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上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

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组织单位采用固定的班级,按部就班完成教学课程。这种方法是静态的组织方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及项目设计能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对口就业率较低,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课程设置的开放性等方面比较缺乏。其次许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实践性教学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无法做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使得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体系,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空话。

(五)缺乏强有力的质量保障机制

在学生质量保障体系上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市场与企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企业标准与行业要求在课程教学效果无法对接,从而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与市场结合不紧。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多方组成的“艺术设计专业共建委员会”。在共建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发展规模与人才规格;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整合、职业岗位分析、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行业的三重优势,形成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教学实施与企业运营、教学考核与企业评价的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融合,实现四个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以雄鹰广告学院为项目导入平台,采用真实项目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组进入实体公司与工作室,以各自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课程学习,实现“四个转变”:“教师转变为设计总监、学生转变为公司员工、教室转变为企业部门、作品转变为项目成果。”

2、导入真实项目,实现任务驱动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的,推动“互联网+视觉传媒设计服务”,在“一品威客”、“威客网”等招标服务网站及设计竞标网站的投标项目中,提炼出典型的真实项目,让项目整体设计过程贯穿于教学始终。

3、以专业赛事为导向、“训赛结合、以赛促学”促学的新模式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和开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大好形势下,将专业赛事作为项目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训赛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能力。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雄鹰广告学院为校企师资双向带动平台,企业技术骨干带动校内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雄鹰广告学院的项目化教学,利用企业项目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设计实践水平。同时,成立一支专业化培训团队,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带动企业技术骨干的专业理论提升,为企业广告制作人员提供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培训。

(四)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序化课程模块

通过企业调研与毕业生回访,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调研信息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流程实施专业教学,序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模块,清晰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对应工作流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接轨。对课程结构改革进行调研,完成课程设置方案。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序化方案,完成岗位、能力、课程的路径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五)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与企业及行业合作,在共建专业委员会指导下,构建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以社会评价、学院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逐步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在“校中厂”与“厂中校”等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引入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监管水平。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制度,确保对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同时根据毕业学生及其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形成人才需求的规格及岗位技能标准。

G647.38

A

1006-0049-(2016)18-0028-01

*2014年度武汉市市属高校教研课题一般项目“基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提高职业竞争力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121)。

**作者简介:张帆(198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绘画;胡明(1975-),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学院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