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性”的辩证关系
——以“继承性与原创性”为分析对象

2016-02-05 17:31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原创性定性

李 岱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论习近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性”的辩证关系

——以“继承性与原创性”为分析对象

李岱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性”时,囊括了以下几点: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中国哲学社会思想的发展与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国际学术前沿,并满足以上所有的性质,最终才能达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将试论“定性”中的其中两点——继承性和原创性的辩证关系,全面掌握和理解其内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继承性;原创性;辩证关系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哲学发展研究就进入了漫长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性”时,囊括了以下几点: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这六点性质全面完善的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必须谨记的原则。我国哲学思想应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融通古今,以辩证的方式看待当前哲学前沿所碰到的问题,坚持不忘初心,接纳吸收并理性判断外来的哲学思想,从而正确展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中华文明、文字更是博大精深,所以要保持哲学的民族性,就必须坚守本民族文化传承,从最基本、最深入的层面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使我国文化得以更持久的延续。而原创性是当前我国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关乎于我国的哲学内容能否扩充和有效的发展有“灵魂”的核心内容,只有解决了“灵魂”的问题才能够开始时代性的讨论。如果脱离原创性,时代性就会脱离实际,便不法真正解决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所提出来的新问题新难题,时代性不仅需要继承以往哲学思想的正确观点,而且它展现着的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新鲜血液,不断根据时代的变迁挖掘新的材料、新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凝练出新理论,在新理论中不断进行新实践才是时代性的最终价值。最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完善离不开系统性和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科学、新兴科学、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2]才能形成一个完善、全面、科学的哲学社会体系。中国哲学社会思想的发展与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国际学术前沿,并满足以上所有的性质,最终才能够达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

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与原创性

继承性体现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而原创性所展现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下面笔者将详细论述,我们中国特色哲学思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思想继承的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具有中国特色、有“灵魂”的原创性哲学思想?这些都是当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继承性

问题从哪里来,我们要寻根溯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对我国的哲学发展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直到现在我们仍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科学观点。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对于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解释、解决问题的一种发展,是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实际情况施行的创新之路。现在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但我不这么认为,现今我国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方针和路线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继承而来,这样才能使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最本质的理论根基,才能突出其继承性。

建国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翻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中可以体会出他严谨的哲学思想,他在书中写道“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3]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有所缺失和无法解释的理论部分与现实问题,但同时他也认同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指出“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毛泽东最善于批判地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使其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从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4]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提出了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矛盾学说,他的矛盾学说不仅是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继承、发展和运用,也有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环节。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避免了片面性和绝对化,避免了顾此失彼,陷于一偏。这也就是邓小平的两点论。”[5]

(二)原创性

原创性不止具备主观自主性还需具备创新性,所以原创性既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源泉。从古到今,对旧问题具有创造性的创新新解读。“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用发展着的理论来指导,也为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广阔空间。”[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所以,要突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必须以当代中国学者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来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前提是要真正立足中国的实际,聚焦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具有自己独特性的大问题、真问题。必须以当代中国学者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来进行延伸和拓展,关键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具有中国人主体性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答问题。必须宣扬以当代中国学者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来发展指导,需要我们破除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

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与原创性的辩证关系

弄清继承性与原创性之间的关系,对全面贯彻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哲学思想家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一个科学体系的性质构建,继承性是中国特色哲学思想的根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水平,而原创性是其的核心,是今后在国际学界富有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对于整体的水平高低有很重要的影响。原创性一旦离开了继承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即成了一座“空中楼阁”。继承性是理论成形的必备内容,是进行原创的基础,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其他都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说,原创性就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素质及综合实力的一个提升,无论是继承还是原创都缺一不可。

从两者的概念和任务看,它们既具有不能相互代替的相对独立性,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们统一于全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统一于实现全面提升哲学思想目的的全过程中,统一于衡量国际哲学水平的标准中。在两者的关系中,继承性是主体、基础、导向,它以其思想传承的方向性指引着原创性,为原创性提供精神动力、理论依据和方向保证。原创性是灵魂、核心、载体,他是为继承性提供新鲜血液的创新前提,是提供哲学思想发展与扩充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两者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源与核心。我国哲学传统的存在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只看到了它们两者的相对独立性,而忽视了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统一性,于是造成了只重视其一而忽视两者兼顾的单一发展模式。因此,一定要把继承性、原创性和另外四种性质都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继承性放在首位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相互促进,确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稳步向前。

继承性和原创性和另外四种性质是一个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如果上文结论成立的话,则可以说明继承性和原创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1]倪光辉.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5-5-18(01).

[2]习近平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性”[DB/CD].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sjxw/2016-05/17/c_128991323.htm.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

[4]黄琳庆,陈文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A].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7(3).

[5]纪静娴.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6]沈壮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原创性[N].湖北日报,2016-5-31(11).

D61

A

1006-0049-(2016)18-0191-02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原创性定性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作品的原创性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