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社会建设的影响

2016-02-05 17:31赵育巍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赵育巍

葫芦岛市委党校,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社会建设的影响

赵育巍*

葫芦岛市委党校,辽宁葫芦岛125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策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部署。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于我国的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社会建设的意义与影响,从更大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

供给;改革;社会活力;社会建设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和发扬以往需求侧调控经验的基础之上,精准地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战略在“十三五”开局之时提出,是党中央策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部署。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于我国的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提升社会建设的质量更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社会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具体结合,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精准定位,找出病根给出的一剂良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等结构性问题,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这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提升的各方面需求,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南,是创新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交错复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与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在于调整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全面深入理解改革工作,最终推动工作实践的有效开展。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工作重点,提出做好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为打好改革攻坚战凝聚思想、指明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为社会建设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实惠,更高品质的满足,这必然会减少社会建设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工作所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情绪,降低改革风险,提升建设效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同时改革监管方式、优化服务,推动全国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可以为企业营造出更好的经营环境。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活力增加,必然会对社会活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体制建设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其中一个主要变化,就是强调民众的参与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这也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条件和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激发社会活力,建立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利于持续改善民生。国家将推进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诸如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精准扶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这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建设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也为社会建设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即社会治理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按照这一思路,可以把社会治理理解为社会事务管理与社会服务提供两个方面。而提供社会服务就可以被理解为“供给侧”。在以往“社会管理”的体制下,政府既提供社会服务又管理社会秩序,是供给侧的绝对强势方。企业和社会组织、公民则处于供给侧的相对弱势。

随着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框架视野来看,所谓社会治理就是要在供给侧实现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社会治理的供给侧,也需要提升供给品质、减少无效提供。在大数据等新兴的国家发展战略支撑之下,社会治理方式也呈现出了一些新样态。在供给侧改革的视野下,提升“群众获得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社会建设必须主动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论,把握理论内涵,以社会现实为基础,服务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建设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进政府放权,明确权责范围,释放公共事务管理空间,为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有利环境,不断满足社会层面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常态下的具体运用,标志着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指导思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的在于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制度和物质基础。

[1]冯至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2.

[2]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

[3]刘尧飞,沈杰.《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分析》.《理论月刊》,2016.4.

赵育巍(1982-),女,汉族,吉林敦化人,辽宁省葫芦岛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社会治理、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问题。

F121;D61

A

1006-0049-(2016)18-0250-01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