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教育而焕发光彩

2016-02-05 17:31朱晓琳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人类生命发展

朱晓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生命因教育而焕发光彩

朱晓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人类因其拥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而存在,但无论这两种生命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是无法脱离教育而单独存在的。教育可谓是满足人类生命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在中学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学校不应把教育目光仅定格在学生生命的发展,而是着重力求把生命的成长需要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

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是稍纵即逝的,是值得好好珍惜的;生命亦是自由自在的,是不受束缚自由良好发展的;生命更是具有创造性的,是满足生命需要而多彩成长的。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体现,更是实现人对其他价值追求的前提,是实现人生意义规划和享受丰富生活的先决条件。近些年随着无视生命、践踏残害生命的社会恶劣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渐渐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校的生命教育则尤为受到关注。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我们常常批判教育沦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忘记了教育应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命与教育有着血肉相连的天然关系。教育的进行意味着人类生命的繁衍和传承。生命对教育而言,则不是客观表象,而是内在的构成。为此,对教育所具有的生命特性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可以拥有正确认识及判断生命现象的思维能力,获得对生命活动的理性认识,达到对生命充满敬畏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才是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情怀,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一、教育的内在本质——生命

如果我们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静止的社会活动现象,生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体,那么这两者就是毫无牵连的两种客观事物。但如果我们以相反的角度重新审视,那么教育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的生命发展。

教育使人类生命之火永不熄灭,代代相传。换句话说教育就是生命的需要,是人类得以长存的一种形式。人的生命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特有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本能发展。但生命只有经过智慧、文化、科学、道德、人格等的发展,生命体才可以实现成为真正人的转变。尊重人类独特的生命特性,是教育推动生命发展所必须与坚持要做到的。那么,生命所具有的独特性有哪些呢?综合有关专家学者对其作出的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特性,即1.人类生命的独一无二性。相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圣灵万物来讲,人类的生命具有不可代替的唯一性。每个人自生来所携带的自然基因、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生长环境、家庭氛围、自身因素等的影响使每个人都各具特色且独一无二。所以我们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不断挖掘自己的独特性,充分认识自我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创造。2.人类生命的补充完善性。因为人的未特定化性,导致人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中,无法仅靠先天所有的生理机能去适应被固定化的生存范围,从而使人的适应力达到最低点。但在另一方面却给予人类生命在发展空间和可塑造性与创造性无限发展的可能,并以此来不断调节并逐渐适应变换的生存环境。3.人类生命的创造性。马克思在关于对人的一系列学说理论中就明确提出过反对把人抽象化,肯定人是集感性、自由、自然与对象性于一身的存在物,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生存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前提。既然是发展的前提,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意味着劳动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劳动,才促使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发酵变革。人类想要获取更高的发展,就不能再依附环境提供的自然生产资料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去不断改造生存环境,创新生存局面,从而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与财富。4.人类生命的超越性。对于人的生命来讲,超越性在于坚持固有生命的发展前提下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类更多的是要去解答我们的生命为何而生?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拥有怎样的人生才是完满的?生活是因不断地追求才能丰富多彩。

二、教育以关注生命完整性为核心

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而且在社会生命中要不断追寻知识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以及人格态度的统一发展。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当下,每个人为适应多变的生活节奏,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一刻不容停歇。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为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为的是不被社会抛弃;另一方面这也凸显出我们在过高重视社会文化属性的时候,而忽略的人的自然生命属性。人类最为宝贵的东西无可厚非的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才能实现人们一切生产活动与创造可能。但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但出现的生命凋零与生命摧残。

人类所具有的保护自己爱惜自己生命的本能与同情尊重他人生命的本能原是每个人性善的客观表现。但可悲的是,在日益频发的生命残害事件中,迫使这种本能日益消退。就近些年媒体所报道的青少年暴力、伤害等恶劣现象来看,“某中学几名学生因小摩擦,对同学实施暴力,导致受害者死亡”;“某中学学生因不满老师言语批评,在课堂上用所带刀具将老师割喉并导致该教师当场死亡”;“某大学生因言语不和将室友数刀残杀”。这样影响恶劣案件在近几年可谓是愈演愈烈,且犯罪实施者年龄正逐渐趋于年轻化,这也是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我们常说生命是坚强的,但同时生命又是十分脆弱的。教育迫切需要找回对人精神情感的教育,当然教育的范围又是多重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协作是提供生命健康完整发展的有动力来源。再者情感的教育是不能脱离知识的教学而单独进行的,在知识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真理。

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尊重是教育实施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真正关注人的自然与文化属性,为生命的灵动发展创造出一片沃土是生命与教育相互存在的意义。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G625.5;G444

A

1006-0049-(2016)18-0251-01

猜你喜欢
人类生命发展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