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追寻与救赎
——《上帝救助孩子》的种族操演性

2016-02-05 17:31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布莱德莫里森肤色

李 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自我追寻与救赎

——《上帝救助孩子》的种族操演性

李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托尼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笔触细腻,饱满的人物、生动的语言及逼真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将从种族操演的视角分析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并探讨黑人在不断操演白人价值的同时,只有保持主体性才能发展黑人自身的文化。

莫里森;种族操演;言说

操演(performativity)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语言学家简.奥斯汀在其名作《如何以言行事》中提出的“施行性话语”,也称操演性话语。其含义是指我们的生活里面有一类话语能够用来表达做事。比如说在婚礼仪式上,新娘说的“我愿意嫁给你”中,新娘并使用话语来表达嫁给新郎的这一动作。此后约翰.塞尔进一步完善了奥斯汀的理论。在对文学性语言和寄生性语言的关系上,德里达和塞尔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样辩论虽然未分出胜负,但是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以及她的名篇《性别麻烦》。性别操演理论下,为其他领域的操演性提供了可能。国内研究种族操演的学者较少,但是种族操演因为其年轻还有很大的发空间。其中王建会教授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代表性。王建会教授对种族操演的建立提供了范式:“对操演理论进行梳理表明,性别操演理论的许多观点与特征也适用于种族研究。在这两个研究领域中,许多关键词都是通用的,例如,权力、霸权、统治、他者、主体性、推论性等。这表明,种族与性别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由此可见,用种族操演来分析黑人操演白人主流价值的《上帝救助孩子》完全是可行的。

一、身份的丢失

《上帝救助孩子》与以往莫里森的作品不同,此次篇幅不长,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90后黑人女孩布莱德(Bride)与男友布克(Booker)之间相爱,破裂,寻找的故事,“文风优美、诗意盎然、故事主线简单”(王守仁、吴新云112)。其中莫里森的写作特点明确清晰,以多角度叙事,细腻的文笔,对黑人在白人社会的种族问题进行了生动的叙事。主人公布莱德的一生痛苦而悲伤。布莱德出生以后,父母由于嫌弃布莱德比一般黑人还要黑,所以从来没有给过布莱德温暖和家的感觉,并且先遭受了来自于父母的歧视和虐待。究其原因,父母也是种族操演下的受害者。在整个的黑人社会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父母已经是被操演的产物。白人社会以白为美,以黑为耻,这样的主流价值观黑人也在被动的操演。导致这样操演扭曲了父母的心灵。只是因为不那么黑就能受到优待,只是比黑人还要黑一点,就要受到虐待。“黑人歧视黑人,浅肤色歧视深肤色的,深肤色的自我歧视,甚至歧视自己的孩子,从而造成孩子的痛苦。”[1]

白人主流社会下黑人是没有话语权的。黑人在遵循白人制定的价值和尺度。当白人制定话语时,黑人对这些话语进行了引用,并不断对话语进行操演已达到自然化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操演是在霸权下的操演,黑人在此情况下塑造的不是黑人自己的主体,只是表演的产物而已。因此黑人被动的操演主流价值观必然会导致黑人自身主体性的丧失。而主人公布莱德由于受到了父母的歧视,来自社会的歧视从而内心深处歧视自己。这样压抑的生长环境,导致了布莱德身份的丧失,甚至以后成为公司高层仍然在白人统治的霸权下操演新的黑人身份。这样的黑人身份的丧失必然通过一些办法来对自身的主体性进行重构。

二、身份的寻找

当黑人因为肤色而受到歧视时,黑人自身也在进行着与主流社会的协商与反抗。其中“黑人权力”运动所倡导的“黑即美”口号,导致在美国社会中,对肤色的歧视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很多白人开始可以接受黑色也是一种美了。甚至布莱德因为肤色很黑导致成年事业的成功。但是究其原因,美国社会的肤色转向并没有真正的帮助黑人塑造其主体性。白人认为黑色是美丽的,虽然布莱德因为黑色而成功,但本质上还是在操演白人的价值观。莫里森看透了这种转向背后的含义并借她小说人物之口说出“只是一种颜色而已,基因特征—不是缺陷,不是诅咒,不是祝福,也非罪过”(143)。

哪怕布莱德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其内心又真的高兴到哪里呢?布莱德受到的创伤最后可能通过言说被治愈,童年的虐待和歧视也可以被忘记,但是创伤的治愈不代表黑人主体性的建立。而种族操演成为黑人建立自身主体性的重要策略。“少数族群对自我身份的操演并不一定是如主流社会霸权所期待的那样,完全按照其意图操演,而是将种族操演变成一种策略通过不断重复操演,对主流社会所界定的少数族裔身份进行修改、戏仿、协商、甚至是对抗。于是,种族操演成为抵制主流社会霸权与重构自我种族身份的一种重要手段。”[2]当白人规则被制定出来,还可以是主动地操演。也就是说,这种操演之下含有着一种反抗而不是一味服从,黑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来塑造主体性。

三、结语

托尼·莫里森试图在创造文化语境并主张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与建立黑人主体性的需求不谋而合。在种族操演的策略下,探讨黑人的身份,存在,话语对黑人主体性的建立有着很大帮助,并帮助黑人走向自己的繁荣。

[1]Hoffert,Barbara.Book Review of“ God Help the Child.” Library Journal 5,2015.

[2]Morrison,Toni.God Help the Child.New York:Alfred A.Knopf,2015.

[3]王建会.种族操演性——族裔文学批评范式研究.国外文学,2014(03).

[4]王守仁,吴新云.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读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当代外国文学,2016(01).

李阳(1990-),女,汉族,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I313.074

A

1006-0049-(2016)18-0090-01

猜你喜欢
布莱德莫里森肤色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肤色(外一首)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叫我第一名
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