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6-02-05 17:31杨荔敏李国静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维度政治大学生

杨荔敏 李国静

1.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对策探析

杨荔敏1*李国静2*

1.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00;2.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命题,政治认同作为个体对于政治体系感性和理性的归属感,对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自身全面发展都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探讨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用以参考。

政治认同;现状;对策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在共同体中的政治系统的肯定和赞同,它作为一种政治态度,是凝聚个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纽带,是政治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政治认同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个体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对政治体系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建立在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之上,从而自发或自觉地将自身视为某一政治共同体的一员,并外化为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认同作为个体的主观思维并非一成不变,国家政策的推行、社会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体的认知水平都是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其认知维度、心理维度以及实践维度存在差异,就导致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认同不再是单一的态度,而呈现出多元的趋向。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以及国家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客观分析当今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进一步促进形成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政策的推进、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政治的认知趋于多样化。当今时代,大学生作为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实践行为过于冲动的特殊群体,其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马克思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问题和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于政治的认同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主要包含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认同,体现在行为上是对政治活动的支持和服从。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整体上呈现出的是积极健康的态势,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主导政治文化持认同态度。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受国内外复杂政治态势的影响,狭隘地比较中西方的政治体系,导致对于政治体系出现虚假认同、低度认同甚至是不认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缺乏对政治认知的理性化、深层次化,对政治认同的态度表现出淡漠甚至是蔑视,同时在政治参与方面显现出知识与技能的薄弱和心理的不成熟。“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将世俗的目标化为神圣的信仰,同时在追随者中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义务感。”[1]政治认同作为培养全社会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更应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强化并内化为人的精神诉求。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一)提高认知维度的政治认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实践源自于政治认知。政治认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必然要经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理性指导实践,再由实践检验认知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大学生处在思想观念形成、保持和变更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人格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巩固。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机构,将有关于政治的理论思维与行为规范进行专门化与系统化的梳理,通过教师授课、理论探讨以及实践应用等方式,可敦促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

当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遵循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参考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理论的引导教育,推动政治体系进头脑、进实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如果公民从各种不同的社会化机构那里得到的是同样的信息,那么他们的态度极可能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形成。”[1]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政治舆论方向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形成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维度的政治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性的政治认同感。

(二)强化心理维度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心理维度的政治认同受需求与利益的直接影响,反映的是自身需求与利益的倾向。它建立在心理感觉与感知的基础之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落实与巩固。大学生心理维度的政治认同及其定势直接反映其对于国家特定政治系统的赞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家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行乃至变革发展产生实时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在落实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趋向,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积极、自信、独立的社会心态,引导大学生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的需求和利益是个人奋斗争取的关键,只有满足最广泛的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维护其切身利益,缓解矛盾,理顺情绪,实现需求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确保形成用以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学生心理维度的政治认同。

(三)落实实践维度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践维度的政治认同基于一定的认知和心理认同之上,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只有将思维上的认同落实于实践,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认同效果。实践维度的政治认同不单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积极投入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更应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获得政治知识,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巩固原有的正确的政治认同。

当前,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为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展示政治才能提供平台。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各层次的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世情国情民情,提升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努力挖掘社会实践活动所蕴藏的政治价值,通过实践的检验,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自觉提升对现行政治系统的认同度。通过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以积极的政治心理、思想和行为模式作为积淀,达到政治认同的扩散式效果,实现全社会的政治认同。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杨荔敏(199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李国静(199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温州大学法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G641

A

1006-0049-(2016)18-0098-01

猜你喜欢
维度政治大学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