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的建构

2016-02-05 07:29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原创议题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的建构

王申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调研了“百度新闻”中有关民间图书馆的新闻,以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网络新闻和参与媒体两方面较宏观地探讨了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的问题。研究发现:2011年之后媒体对民间图书馆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媒体在报道议题、报道形式、情感倾向等方面体现了其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的新闻框架的特点;在参与媒体中,地方媒体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发挥着主导作用,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民间图书馆的正面媒介形象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和政策方面的隐患。

网络新闻;民间图书馆;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新闻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和社会监测等功效的“公共物品”。[1]网络新闻,即由媒体发布并依附于网络传播的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冲击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已成为当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阵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高达5.5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3.1%。[2]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广大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3]

国内学界对于网络新闻的实证研究以内容分析为主,多以议题设置、框架理论、媒介形象等作为理论基础,涉及自杀、就业、大学生等议题,而“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的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民间图书馆是由非政府力量创办的公益性图书馆,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企业或个人创建的图书馆。[4]民间图书馆散落在社会基层,贴近民众生活。目前,我国民间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与事业建设都在不断向前发展。[5]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与民间图书馆相关的网络新闻给予一定的关注。

1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1.1 新闻报道分析的理论基础

(1)议题设置理论。W·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是议题设置概念的精神之父,[6]而麦克姆斯(Maxwell McCombs)与唐纳德·肖(Donald Shaw)提出了研究议题设置过程的方法,并对196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是媒体着重宣传的议题与受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有着强相关关系。[7]麦克姆斯等认为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作用在于制造舆论,新闻媒体应意识到自身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的作用。[6]

(2)框架理论。发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理论是分析形象呈现和再现的重要理论依据。新闻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镜像,媒介通过“框架”实现其建构社会现实的作用。[8]新闻框架包含两个层次:①新闻材料的选择,包含新闻来源和消息来源;②新闻材料的建构,包括报道对象的圈定、报道内容的表现以及报道数量、版面位置和主题基调等。[9]

(3)媒介形象。媒介形象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再现事物的认知总和,包括传播者形象和媒介再现形象。[10]农民工媒介形象、大学生媒介形象和图书馆媒介形象等均为媒介再现形象。媒介形象不等于客观的存在,媒介形象是传播者的主动创造和受众的主观认知相结合的产物。[11]议题设置和新闻框架均是传播者主动创造的重要构成,对受众构建媒介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1.2 图书馆新闻研究

从媒介角度来看,国内学界对图书馆新闻的研究可分为传统媒介新闻研究和网络新闻研究。传统媒介新闻研究以报纸新闻研究为主,新闻来源多为具有较高权威性或较大影响力的报纸,如,刘兹恒、高丹对《人民日报》1949~2006年间关于图书馆的新闻进行统计分析,[12]张正分析了《南方日报》2008~2010年间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新闻,[13]杨迎春则对《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光明日报》等10种主流媒体在2008~2010年发布的图书馆新闻进行了内容分析。[14]相较于前者,网络新闻研究则数量较少,且主要包括对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网络新闻标题[15]和“百度新闻”中基层图书馆报道[16]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图书馆新闻研究多指向图书馆的媒介形象并力图从相关新闻中发现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很多研究在内容分析法等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缺乏类目建构、编码说明、信度检验等关键步骤,以致影响了最终的研究质量。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以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调研了“百度新闻”中关于民间图书馆的新闻及参与媒体,分析网络新闻视角下的民间图书馆议题如何被建构。

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下两个问题:①“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有何特点?媒体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的新闻框架有何特点?②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有影响力的媒体有哪些?媒体间存在着怎样的转载关系?

2.2 研究样本与分析单位

本研究选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新闻搜索平台“百度新闻”为数据获取平台。“百度新闻”依托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收录新闻较全面且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同时具有“相同新闻”、“按焦点排序”和“按时间排序”等辅助功能。

吴汉华对民间图书馆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民间图书馆的相关概念包括“私立图书馆”、“自办图书室”、“自办书屋”、“民办图书馆”、“私营图书馆”、“民营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等,[17]本研究以上述语词为基础辅以“私人图书馆”、“私人藏书楼”等相关概念作为检索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并通过人工过滤排除不相关新闻。本研究要求整条新闻应以“民间图书馆”作为最主要的报道议题,若仅仅在新闻中提及“民间图书馆”等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最后,共获取截至2015年9月底的1280条新闻,其中原创新闻342条,转载新闻938条。本研究采用总体取样,对原创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每一条新闻视为一个分析单位。

2.3 类目建构

通过对样本的初步分析与归纳,借鉴了相关文献[18]对报道语气类目的建构,建立了符合研究目的的类目体系。本研究在内容分析部分制定的类目包括报道议题、报道形式和情感倾向,详见表1。

2.4 编码训练与信度检验

为保证编码质量,编制了《编码说明书》,并据此对两名编码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各1名)进行了编码训练。在试编码后进行了正式信度检验,检验所用样本为通过简单概率抽样从研究样本随机抽取的52条新闻(占研究样本的15.2%)。本研究所设类目的测量尺度均属于类名尺度,选择简单一致率和剔除随机因素的Cohen’s Kappa进行横向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信度检验后,两位编码员分别对全部原创新闻进行编码,并于编码结束后对不一致的编码进行讨论,形成用于分析的最终编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报道概况

本研究共获取截至2015年9月底的342条原创新闻,对2001年至2014年的民间图书馆相关网络新闻的当年原创新闻量与原创新闻累积量进行统计,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在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中,新闻媒体对民间图书馆的新闻报道较少,平均每年的原创新闻不足10条。2011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自此之后关于民间图书馆的新闻报道迅速增长,民间图书馆得到了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对于民间图书馆人而言意义重大,中国首个民间图书馆协会在北戴河成立,使原本相对零散、缺少社会支持的国内诸多民间图书馆能够一起携手传播知识火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与媒体对民间图书馆的关注度上升不无关系。

表1 内容分析类目及定义说明

表2 信度检验结果

从参与媒体角度来看,共有336家媒体参与了民间图书馆新闻的创作与转载,媒体覆盖面较广。其中,176家媒体发布了342条原创新闻。在本研究中,参与媒体被划分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媒体、门户网站和其他四类。其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被限定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内容传播影响力报告》[19]中提到的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13家媒体,而其他则包括除1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外的其他中央新闻网站、政府机关媒体、高校媒体、专业媒体等。由图2可知,在原创新闻数及其被转载次数方面,四类媒体排序一致,依次为地方媒体、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其他、门户网站。地方媒体发布原创新闻最多(232条),其次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65条),二者发布的原创新闻数量之和占总体的86.8%,成为“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的主要来源。门户网站发布原创新闻最少(6条)且并未被其他媒体转载。门户网站虽然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是门户网站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仍不能忽视其通过转载其他媒体发布的原创新闻发挥的宣传作用。

图1 当年原创新闻量与原创新闻累积量折线图(2001~2014年)

图2 各类媒体原创新闻及其被转载次数

3.2 报道议题

从“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的整体议题分布来看(见表3),在建构民间图书馆议题时,媒体报道最多的两项议题为民间图书馆介绍与评述(50.6%)和民间图书馆人物(45.0%)。由议题设置理论可知,媒体大量地报道民间图书馆或相关人物会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起到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进而影响公众舆论的作用。以媒体对黄葵私人图书馆的相关报道为例,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在内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与南海网、海口网等多家当地媒体对作家黄葵开办海南首个私人图书馆的事迹在2013年1-2月间进行了大量报道,使其一时成为海南当地民众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之一。在“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中,报道次数比较多的图书馆还包括绿云书庵、立人图书馆、文泽尔书友会、科教图书馆等;报道次数比较多的人物有刘易、李英强、文泽尔、潘跃勇等人。上述民间图书馆与人物进入了媒体的“取景框架”中,在媒体大量的报道下成为我国民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为公众知晓与关注。

表3 “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报道议题分布

3.3 报道形式与情感倾向

媒体通过特定的报道形式呈现报道内容,如纸媒主要通过文字或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报道,电视媒体则主要发布视频新闻,而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新闻报道形式均可实现。在342条“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中,报道形式以文字、文字与图像两种形式为主(98.0%),与纸媒类似。报道形式为其他的两条新闻均为视频新闻。

在“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中,媒体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中立或混合次之,二者所占比例之和在所有原创新闻和被转载次数最多的95条新闻中相近,分别为97%和98%。较少的负面报道对塑造民间图书馆积极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民间图书馆事业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虽然民间图书馆负面报道不多,但其暴露的问题应引起足够关注。对负面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负面报道集中关注了民间图书馆因经济压力而处境艰难的现实问题,如《一座民间图书馆的生死劫》[24]、《高涨房租挡了阅读推广路》[25]等新闻均反映了民间图书馆因主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生存困境的问题。

3.4 媒体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的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主要包括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即“取景框架”和“叙述框架”两方面。[11]综合报道议题、报道形式、情感倾向以及新闻文本内容等方面,可以总结出媒体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的新闻框架的特点。在新闻材料的选择方面,媒体关注的报道议题集中在民间图书馆介绍与评述、民间图书馆人物两方面,这是“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关注的核心内容。以此为中心,媒体以民间图书馆、民间图书馆创办者、民间图书馆读者、知名学者等作为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和组织线索,提供了客观报道的依据。其中,民间图书馆创办者是最鲜活的消息来源,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人群,即文化精英(大学生、海归、学者等)和普通的基层百姓(社区居民和农民)。在新闻材料的建构方面,媒体主要通过文字或文字与图像这两种形式进行相关报道,情感倾向以正面、中立或混合为主,整体上看主题基调积极向上,肯定了民间图书馆在丰富公民文化生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阅读氛围形成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3.5 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有影响力的媒体及其转载关系

(1)媒体影响力分析。将所有原创新闻按其被转载数降序排序后,被转载数高于平均值(即>=3)的95条原创新闻来自55个媒体,共被转载728次(占总被转载数的77.6%)。从被转载数这一角度来看,这95条原创新闻可被视为“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中的重要新闻。综合考虑原创新闻数及其被转载数,55个媒体则可被视为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有影响力的媒体参与者。

表4 被转载数最多的95条原创新闻的来源媒体类型

如表4所示,被转载数最多的95条原创新闻分别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30.5%)、地方媒体(57.9%)与其他(11.6%)三类媒体,无门户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媒体共同构成了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的参与媒体主体。作为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最新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和重大新闻的来源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原创新闻数虽不如地方媒体多,但其所发布的原创新闻篇均被转发数高于地方媒体。在各类媒体中,地方媒体的原创新闻数和被转载数均为最多,体现了其较高的报道积极性。通过对新闻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地方媒体较重视对当地民间图书馆及相关人物的报道,如兰州新闻网、每日甘肃网等甘肃当地媒体对绿云书庵进行了长期的追踪报道,海南日报宣传报道了作家黄葵的私人图书馆等。

表5 原创新闻被转载最多的前5个媒体

如表5所示,在原创新闻被转载最多的前5个媒体中,除扬子晚报网这一地方媒体外,其他4个均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扬子晚报网的原创新闻仅有《复旦学霸寝室藏书震惊网友》[26]一条。该新闻主要报道了当时复旦大学历史系研二学生陈天翔自费将学校宿舍发展成私人公益图书馆供全校人借阅的事迹,新闻在短时间内被媒体纷纷转发,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2)新闻转载网络。图3展示了由NodeXL Basic生成的在“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有影响力的55个媒体在被转载数最高的95个原创新闻中通过转载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媒体,节点大小由该媒体在转载网络中的入链数(in-degree)与出链数(out-degree)之和决定,节点大小体现了不同媒体在议题建构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的差异,节点间带有箭头的连线表示单向的转载关系。

图3中共有45个节点,而非55个,这说明有10个媒体与其他有影响力的媒体之间并无转载或被转载关系。这10个媒体包括都市快报、新快网、南海网、北京商报、云南网、经济观察报、成都晚报、南方都市报、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如图3所示,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以扬子晚报、中安在线、每日甘肃网等为代表的地方媒体构成了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的核心媒体群。

图3 “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中有影响力的媒体及其转载网络

各类媒体间的入链数与出链数反映了原创新闻在不同类型媒体间的转载方向。某类媒体的入链数越大,说明其原创新闻被转载越多;出链数越大,则说明其转载其他媒体的原创新闻越多。由表6可知,地方媒体的入链数最大,且主要来源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70.6%)。这说明地方媒体发布的原创新闻被转载最多,主要被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所转载。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出链数最大,多指向地方媒体(67.4%),同样说明了这一现象。

表6 各类媒体间的入链数与出链数

4 总结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混合方法,以从“百度新闻”检索得到的“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新闻和参与媒体两方面初步探索了网络新闻中的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①自2011年后,媒体对民间图书馆的关注度明显上升;②民间图书馆介绍与评述及民间图书馆人物是“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中的两个主要议题,媒体通过新闻框架建构了民间图书馆的社会现实;③地方媒体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的主体参与者且形成了民间图书馆议题建构的核心媒体群。其中,地方媒体在捕获了民间图书馆的原生素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则可借助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其在更广的平台上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二者互补;④从整体上看,网络新闻中的民间图书馆形象是正面、积极的,说明民间图书馆得到了大多数媒体的认可,同时资金短缺、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现实问题阻碍了民间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民间图书馆议题的建构是由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共同完成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依旧发挥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只是选择了网络新闻这一构成部分,但本研究的很多结论为传统媒体上的民间图书馆新闻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研究从较宏观的角度对网络新闻中民间图书馆议题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后续研究可进一步细化,如设置更为全面而详细的类目,更为细致、全面地揭示“民间图书馆”网络新闻的报道特点,对不同地域间的地方媒体的报道议题及其转载关系进行研究,对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民间图书馆或个人进行个案分析等。

[1]马锋.新闻即“公共物品”——一种经济视域的分析路径[J].国际新闻界,2006(8):45-4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0-30].http://www.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

[3]刘殿明.浅谈网络新闻的社会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3(4):188-189.

[4]王子舟.看民间图书馆之兴起[J].公共图书馆,2012(2):2.

[5]吴汉华.国内民间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3(6):1-7.

[6]麦斯韦尔·麦考姆斯.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题设置作用[J].顾晓方译.国际新闻界,1997(5):61-65.

[7]Mc Combs M E,Shaw D L.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2:176-187.

[8]彭增军.媒介内容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43-144.

[9]潘晓凌,乔同舟.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4):54-65,96.

[10]宣宝剑.媒介形象内涵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3):27-28,24.

[11]张晓莺.论框架理论与媒介形象之建构[D].广州:暨南大学,2008.

[12]刘兹恒,高丹.新闻媒体中的图书馆形象——对《人民日报》近60年来关于图书馆报道的统计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9(4):1-5.

[13]张正.新闻媒体宣传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进展的启示——《南方日报》近三年来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报道的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1):52-56.

[14]杨迎春.新闻报道中的图书馆形象建构[J].图书与情报,2011(4):12-15.

[15]李东方.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21):68-69.

[16]严越君,刘兹恒.试析基层图书馆的“注意力缺失”——从近年来“百度新闻”对基层图书馆的报道引发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1(2):31-34.

[17]吴汉华.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42.

[18]路鹏程.媒体自杀新闻的内容分析:一个精神健康传播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31-41,94.

[19]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位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传播影响力报告”头名[EB/OL].[2015-11-05]. http://www.ha.chinanews.com/GNnews/1/2014/11/.

[20]浙江在线.私人图书馆有没有生存空间[EB/OL].[2015-11-05].http://zjnews.zjol.com.

[21]四川日报.收荒33年“捡”出一座图书馆[EB/OL].[2015-11-05].http://epaper.scdaily.

[22]新华网.中国首个民间图书馆协会在北戴河成立[EB/OL].[2015-11-05].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11-06/10/c_121520130.htm.

[23]新华网.北京将鼓励私人兴办图书馆[EB/OL].[2015-11-0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

[24]中国青年报.一座民间图书馆的生死劫[EB/OL].[2015-11-05].http://zqb.cyol.com/html/2015-04/.

[25]北京日报.高涨房租挡了阅读推广路[EB/OL].[2015-11-05].http://bjrb.bjd.com.cn/html/2014-11/27/content_236133.htm.

[26]扬子晚报网.复旦学霸寝室藏书震惊网友[EB/OL].[2015-11-05].http://www.yangtse.com/ system/2013/11/22/019375631.shtml.

A Study on the Issue Constr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 in Netnews

Wang Shen-gang

Based on the news collected from Baidu News about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ssue constr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news and media with content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it becomes obvious that Chinese media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 since 2011;the media reflects the news frame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news topic,the form of news,and emotional inclination that involved in the issue constr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of all the types of media,local media and key central news websites play the leading roles in issue construction,between which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 forms;economic problems and policy issues need attention in spite of the roughly positive image of nongovernmental libraries.

Netnews;Nongovernmental Library;Content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G258.83

A

1005-8214(2016)12-0057-06

王申罡(1992-),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研究、民间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组织。

2016-03-24[责任编辑]阎秋娟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原创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新闻编辑能力提升途径的思考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