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工具性在2016年中考试题中的体现

2016-02-05 06:12张雅利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具性英语课程课程标准

张雅利



英语课程工具性在2016年中考试题中的体现

张雅利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北京 100193)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应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工具性 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英语课程评价

《课程标准(2011)》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要依据《课程标准(2011)》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课程标准(2011)》要求,听和读应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基于此,英语学业考试需要以适当形式考查学生对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6年中考试题继续稳定保持整体的难度结构,所选素材体现了“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三贴近”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九年的知识积累,尽可能为考生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做到让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施展的空间,也为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更加强调语言交际能力,强调对运用语言做事能力的考查.这一点不仅在听力理解部分的考查分量加重,在其他部分,如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一、听力理解话题体现语言交际性

1.话题涵盖《考试说明》功能意念项目表

听力理解第一题所涉及的都是七年级所学的简单话题,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话题(见表1).

表1

2. 内容体现口语交际的真实性

听力第二题以对话或者独白的形式呈现,与以往的中考题相比,长度有所增加(即话轮增加),交谈时间增长,更加体现口语交际的真实性,也更实用.长对话中涵盖了购物、家庭、运动、夏令营和父亲节这些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话发生的背景也是在同龄人之间,如预约去运动中心、谈论夏令营的活动安排等.对话内容真实,来自生活,实用性强,听起来也无任何距离感.《课程标准(2011)》文化意识五级目标中也提到“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对应听力第14~15题话题.

听力第三题记录信息,要体现信息记录的必要性,也就是测试的真实性.本段对话是一段电话录音,记录要传达给第三方的关键信息.所记录信息既是要传达的关键,也是常见词汇.试题任务非常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境.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运用,体现语言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二、知识运用部分突出语言交际

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注重对语言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对语言知识的考查简洁明了,更加语用化,避免了孤立考查知识点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单项填空试题语境真实而充分,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特定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体现了语言知识为交际服务的原则,更加体现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意识的重要性(见表2).

表2

三、阅读文本强化跨文化交流意识

阅读文本的题材多样,兼顾应用文(A篇),记叙文(B篇和阅读回答问题),说明文(C篇和阅读还原句子)和议论文(D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爱好不同题材的同学展示个人阅读能力的机会,体现《课程标准(2011)》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的要求.

阅读理解A篇呈现的是Rosie 的博客,有Rosie发布的内容,也有她的4位朋友的回帖跟她互动.话题是周末活动,让读者也能在了解同龄人的周末活动时想起自己的周末安排,查找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B篇单从题目“From Nobody to Somebody”就让读者精神为之一振,很有可能成为一些同学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妙句.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文章提供给读者的“keep doing what he loves best”和“never feel stressed like those unkind people”心灵感悟更是持久的.C篇有关左右手使用习惯的阅读让同学们脑洞大开,在了解知识与科学对话的同时,也接受真实的自己.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高强度和快节奏,同学们在阅读D篇、和作者的交流中,体会到作者倡导的放慢脚步、远离喧嚣、给心灵片刻的宁静、还自己更多的思考和沉淀的观点.也许这就是同学们今后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造力的开始.阅读给同学们提供了太多宝贵的交流机会,运用另一种语言,获取不同的体验,这种收获是崭新的、多样的.

四、书面表达强调运用语言做事

通过设置开放的情境,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考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还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2015年试题相比,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在开放性方面有所发展.例如,针对书面表达中的两个写作任务,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给出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初步奠定基础.题目1是完成一份邀请,参加的活动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运动会接力赛.完成这样的任务是今后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生活、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事情之一,这样的试题真实体现了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强调了运用语言做事的英语课程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只需确定一点,无须长篇大论.因为在真实生活中,邀请别人参加活动,只需要把事情说明白、达到邀请的目的即可.测试的真实性也在这道题中得到明确的体现.

总之,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份试卷能让所有考生都有机会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与命题者对话,体会语言魅力,展示个人积累,以后还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所完成的任务,考试不再是彼此为难,而是一次无声对话,一次个人能力展示,这应该是让测试双方都满意的一个结果,也是英语回归它作为一门语言,体现课程工具性的最明显体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马玲玲)

猜你喜欢
工具性英语课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