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6-02-06 15:47高原
中国水利 2016年23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全州

高原

(贵州省黔南州水务局,558000,黔南)

贵州黔南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高原

(贵州省黔南州水务局,558000,黔南)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黔南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地处贵州省中南部,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下辖 12个县(市)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6万km2,总人口42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23%,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异彩纷呈。州内平均海拔997m,多年平均气温16.2℃,雨热同季,属典型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4%,拥有世界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6处,是祖国大西南的“天然氧吧”,享有“世界绿宝石”之美誉。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共有中小河流300余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300mm,水资源总量达到165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7.53%。60年来,黔南各族人民奋力破解水利发展瓶颈,较为完善的现代水利体系初步形成,工程性缺水难题逐年得到缓解,为全州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条件。如今黔南已处于加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摆在黔南面前的重大课题。

黔南州委、州政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等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黔南生态保存良好,但也十分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则很难修复。在今后发展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在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共同推进,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保障。

根据确定的工作思路,全州上下着眼于基本州情、水情和同步小康建设用水需求,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生态水明建设。

一、突出组织领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解决黔南州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问题、引领全州水务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黔南州委、州政府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问题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州政府各组成部门按照《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黔南府发〔2014〕21号)明确的23项重点任务和48项具体工作事项的责任分工,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涉及重大事项时,由牵头单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县(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做到符合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州委、州政府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真正实现了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各县(市)水利部门也积极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加深了各地对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执行水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指标体系的意义,形成了全州上下关心支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规划引领,着力推进地方立法与顶层设计深度融合

黔南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审议并颁布实施了《黔南州水污染防治条例》《剑江河流域保护条例》,同时启动了《樟江流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逐步规范。编制完成《全州水资源综合配置规划》和《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科学管理提供了详实依据。正在编制《黔南州水资源保护规划》《黔南州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全州水资源统筹可控配置格局初步建立。认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明确了各县 (市)2015年、2020年、2030年阶段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形成了州、县两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办法——《黔南州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执法联动机制、第三方治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突出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能力

抢抓中央和全省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水利 “三大会战”67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逐步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全州工程性缺水问题逐年得到缓解。积极推进水生态项目实施,共启动试点建设项目30个 (总投资60.3亿元),完成投资26.8亿元。以都匀剑江河城镇水系为重点,开展了雨花湖、杉木湖、173活水公园、三江堰、两河汇、东湖、鸳鸯湖、七星湖、绿荫湖以及剑江河滨水景观等水生态项目工程,在改善区域环境的同时,适当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度,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谋划推进高扬程、远距离输水等方式,科学合理调配全州水资源。力争2016年年底完成全州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依托“大数据”,积极谋划“水资源管理云”和“防汛抗旱云”,逐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四、突出生态治理,着力强化重点区域水环境保护

按照“生态治水,兴水润州”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一是从治理生活污水和工矿污染等入手,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等工程实现截断入河污染源。全州已建成4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76%,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茶叶、刺梨、精品水果等经济作物,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狠抓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从源头减少农业污染源。三是围绕推进“绿色黔南”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绿色水域保护工程,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养林培育,提升流经县市城区、主要集镇、主要旅游区河段沿岸的绿化、美化水平。四是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强化“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建设。完成贵州南部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新增国家湿地公园3个,贵定甘溪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目前,全州已建成1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25万hm2。五是推进主要河流及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已实现全州25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州Ⅲ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长已占总评价河长的90%以上,2015年水质达标率为90.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突出水利改革,着力激发水务发展新动力

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州、县两级水务部门已完成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职能划转,“多龙治水”逐步向“一龙治水”格局转变。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模式,州县共同出资建立了1亿元规模的州级水利建设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州级水资源综合规划、统筹项目前期工作及地方配套资金临时周转。州县两级分别建立了水利投融资平台,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构建水利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机制,广泛融资投入骨干水源工程、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拟贷款150亿元用于全州水利工程建设,解决资金缺口和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在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方面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推行“定额供水、计量收费、超额加价、协会管理”的农业水价改革模式,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制度,落实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实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破解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工程老化失修等长期困扰水利改革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难题。围绕脱贫攻坚,推进水利“大扶贫”,突出以在各县组建水利劳务扶贫施工队为主抓手,创新投入、帮扶方式,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向贫困乡村倾斜,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

六、突出品牌创建,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

积极依托黔南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精髓,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创建黔南民族水文化品牌。着力构建全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成功申报了5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水景观,助推“大旅游”,着力推进人亲水、水亲人的河湖美化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瓮安雍阳河湿地公园、福泉江边寨乡村休闲度假区、惠水涟江水文化公园、都匀剑江十里沿河风景名胜区、荔波鸳鸯湖风景区、龙里莲花湿地公园等以“水”为主题、带有黔南浓郁民族特色的一批水生态样本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广泛组织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和宣传等活动,切实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和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共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全民行动。从2013年起,在惠水、瓮安、荔波、都匀 4县(市)连续举办了4届 “水生态文明·黔南论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起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论坛已成为宣传黔南生态建设的又一张活名片。

虽然黔南州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以破除长期制约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为目标,着力于严格水管理、提升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等方面,切实解决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董明锐

TV213.4

:B

:1000-1123(2016)23-0076-02

2016-11-15

高原,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全州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梦回黔南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