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关键问题研究

2016-02-07 04:27谭永杰刘玉霞王英超
中国矿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查局结点管理体系

谭永杰,刘玉霞,王英超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地质调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关键问题研究

谭永杰,刘玉霞,王英超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本文依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精神,在分析地质调查单位的调查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单位输出产品和服务、产品基本生产流程和结点的质量控制、领导与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的规划等关键问题,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对于建立和实施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还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地质调查单位

1 研究背景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地质勘查资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地质勘查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颁布了相关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自成立以来,一直要求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现在社会上比较公认的单位管理体系就是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标准的核心就是规范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结点,对每个结点提出明确要求并形成记录,以便可追溯、可追责,并通过总结不断完善生产控制过程。地质调查单位具有地质勘探生产和地质研究的综合属性,难以简单套用ISO9000标准,许多人认为这类单位不适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经过系统调研,认为应根据ISO9000标准确立的八大原则和基本精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梳理确定本单位的基本输出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流程、主要环节结点及基本要求,构建领导关心、全员参与机制,确定不断完善的工作规划等。建立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结合本单位自身情况,基本流程的控制与单位实际的运行必须一致,以保证体系运行的适宜性;

每个结点的质量控制应是本单位目前管理水平下可达到的,要把握好度,既不能松,也不能太严,以保证体系有效性。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2010年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11年1月开始试运行,2011年7月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运行后逐年完善改进,运行效果良好。为了建立一个符合实际、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开展了上述关键问题的研究。下面就以发展研究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例,说明上述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会对相关地勘单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重要借鉴作用。

2 梳理确定基本输出产品和提供的服务

根据“三定”方案,发展中心承担的职责比较多,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大多数工作都是依托地质调查项目或其他来源的项目实现的。承担项目、实施项目、提交项目成果报告是发展中心全员参与的基本业务活动。因此,实施地质项目、提交项目成果报告是发展中心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工作和输出产品。

发展中心还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根据国土资源部委托,承担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的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方面的工作职责。这部分工作虽然也依托项目运行,但有它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国家的要求,难以完全套用项目的运行规则。因此,地质资料的管理是发展中心为社会提供的最主要服务之一。

发展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技术支撑单位,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全面业务支撑,同时也承担地调局机关网络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一般来说会通过形成的各类技术报告进行支撑,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一般通过技术咨询、问题现场排查解决和信息设备维保来实现。这部分工作虽然也依托项目,但同样也有它自身的工作特点。因此,技术支撑和提供服务也是发展中心相对独立的主要工作和提供的服务。

发展中心承担《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也编印发行内部刊物。主要工作包括文章的选择、编辑、印刷与发行工作等。这部分工作虽然也依托项目,但有它自身的工作特点。因此,地质刊物的编辑与出版也是发展中心相对独立的主要工作和产品。

总之,地质项目研究、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技术支撑与服务、地质期刊编辑与出版是发展中心的基本输出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这四项工作之间基本相互独立,相关性较小。

3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工作流程和结点的质量控制

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有着系统的制度体系,经过10多年的运行,发展中心基本形成了稳定的运行模式。对发展中心来说,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立项申报材料的编写和论证、项目任务的接收、项目设计或年度工作方案的编写和审查、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外协项目管理、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项目资料归档与汇交等主要环节,其中立项申报材料、项目设计或年度工作方案、项目成果报告等三个环节,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了报出环节的控制,确保了成果的质量水平。

每个环节的具体质量要求按照地调局和发展中心已有的技术管理规定执行。每个结点的质量控制遵循发展中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一般由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发起、所在处室审核、所在业务部(或分管副总)审核、职能处室审核、中心领导(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或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审批同意。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两次报出即立项论证材料和项目设计或工作方案报出一般由分管副总审核同意就可。对于外协项目管理环节的控制则单独形成小循环的闭合管理体系,包括外协单位确定和外协单位评估、任务确定和合同签订、外协项目设计或工作方案评审认定、外协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检查、外协项目成果报告评审认定和资料归档等。

地质资料管理主要包括地质资料的汇交监管与催缴、地质资料验收与接收、地质资料入库和日常保管、地质资料的加工处理与服务等环节。每个结点的质量要求均按照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每个结点的质量控制按照经办人发起、主管处长和处长审核、分管副总审定的规则运行,个别重要事项经发展中心分管领导审批。

技术支撑和服务主要包括任务接收、工作策划、支撑工作实施和支撑技术文档的报出、评价反馈意见等环节。在目前情况下,考虑到支撑工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主要控制环节在支撑成果技术文档报出方面,例如为局编制的规划建议稿、实施方案建议稿应走报出审批程序等,必要时经过中心组织的专家论证,以确保支撑成果的质量能够达到发展中心的基本要求,成果代表发展中心而不是个人。对于信息技术支撑主要控制对IT设备进行维护的技术服务过程和用户的反馈意见,以确保用户提出的技术请求得到及时、有效响应。结点的质量

要求遵循相关技术要求,各环节结点的质量控制一般由经办人发起、所在处室审核、所在业务部(或分管副总)审核,必要时中心领导(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定。

地质期刊的编辑出版主要包括年度策划、单期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校订、送出印刷、验刊与发行等环节,目前主要控制年度策划、审稿、编辑校订、送出印刷审批等环节,每个结点的质量要求遵循相关技术要求,每个结点的质量控制由责任编辑发起,经执行主编审核、编辑部主任审定,必要时中心领导(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定。

4 构建领导关心、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实现单位已有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统一,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规范化的框架,用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单位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通过质量记录表的实施促使单位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对单位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归位,并将相关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从工作流程和结点质量控制等角度,仔细设计质量记录表,发展中心全体领导和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都有地方进行记录、签字。通过签字倒逼大家熟悉相关要求、承担责任。

发展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刚开始建立时,进行过大范围的培训,后来发现效果不太理想。发展中心是综合研究单位,人员文化素质比较高,几乎都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自学能力比较强,根据这个实际情况,近年加强了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培训,特别是通过完善质量记录表,加强了运行机制的构建,使得人人有责任、人人负不同的责任。在流程运行中熟悉质量管理体系,较单纯培训效果好得多。

发展中心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产品就是地质项目实施。针对部分质量记录表填报不及时、或数据项不完善等现象,2014年以来,发展中心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规则和流程,开发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发展中心正式运行,确保了相关人员进入系统进行登记、审核、签批,基本上杜绝了漏填、缺项、补填等现象,规范了发展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主要部分的规范运行。

最高管理者作为单位一员,按照上述工作机制必须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作为单位领导每年通过管理评审行使权力,重点决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关键问题度的把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向前、向上稳步前进。

5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工作规划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修改,这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原则精神。发展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刚建立时,主要规范了主要工作的主体流程和环节,对于与输出产品相关的支撑性工作和分支性工作没有进行规范,对于一些结点的规程性技术要求也未明确,近年来,我们每年根据大家对质量管理体系可接受的程度,逐步将设备管理、办公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予以细化、明确,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各结点规程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这就要制定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的工作规划。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会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修改完善,使之既符合ISO9000标准,又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发展中心新入职的年轻人较多,部分已经成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设计编写传统要求不了解,编制的部分项目设计或工作方案质量差,针对这种情况,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将设计编写的准备和输入作为一个主要环节进行控制。最近1~2年,这种情况有比较大的改观,因而我们正在淡化对这个环节的控制。

ISO9000标准的主要精神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抓住单位的主体工作,流程设计和环节控制必须符合单位实际又必须可控,要通过运行机制的设计倒逼全体领导和员工参与,使得人人熟悉要求、明确责任,通过逐年完善,扩大覆盖面、细化要求、简化控制流程,最终形成大家自觉执行的工作习惯。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是本单位的基本运行规则,是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单位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单位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

致谢:本文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基础上归纳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得到发展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得到郭春颖、张海泉、李平、白冶、刘心季、张福忠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S].DZ/T 0251-2012.2012.

Key issues study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rganizations

TAN Yong-jie,LIU Yu-xia,WANG Ying-chao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essence of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standardiz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studying geological survey organization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how to learn and grasp the key issue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QMS,such as the output products and services,the quality control of basic productive procedure and nodes,working mechanism involves leaderships and crews,improvement plan for QMS etc.Grasping these issues accurate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nd carrying out a realistic QMS and enhancing the working level.The authors also tak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ISO9000;geological survey organization

C939;P62

A

1004-4051(2016)09-0022-03

2016-01-20

谭永杰(1964-),男,陕西乾县人,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和技术管理工作。E-mail:tan-yj@263.net。

王英超(1987-),法学学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调查局结点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LEACH 算法应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的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