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16-02-08 03:11余静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踝关节偏瘫下肢

余静芳

(江苏省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33)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余静芳

(江苏省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33)

目的 研究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实施早期踝关节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关节功能障碍情况以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组裸关节无功能障碍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早期踝关节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并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早期踝关节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其大脑皮层支配的相应高级运动机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导致痉挛模式的出现。受伸肌痉挛、痉挛屈肌等的影响极易引发足下垂与内翻等并发症[1]。若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早期活动,便会致使其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改变,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从而造成关节痉挛变形,进一步致使其患侧肢体丧失运动功能,并对下肢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为此,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采取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以预防其足下垂、并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病残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8.12±3.74)岁;从发病至于医院就诊的时间为1.5 h~2 d,平均时间为(22.54±3.81)h;下肢肌力分级为0~Ⅱ级。护理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8.42±3.69)岁;从发病至于医院就诊的时间为1.5 h~2 d,平均时间为(22.60±3.74)h;下肢肌力分级为0~Ⅱ级。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行治疗性操作,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护理组则实施早期踝关节护理。在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待患者入院之后1 h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裸关节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并加强体位护理。护理2次/d。具体方法如下:①对下肢进行正确摆放: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于患侧大腿的外侧放置一个大号枕(30 cm× 60 cm×20 cm),膝关节及髋关节分别垫一个选定的小号枕(30 cm×15 cm×20 cm)以预防髋关节出现外旋,并促使其膝关节得以稍屈曲20°~30°;同时,可以取中立位,并于足底垫一个中号枕(30 cm×30 cm×20 cm)以预防足下垂的发生。每2 h对体位进行一次变换,且患侧卧位的时间每次不应超过1 h。注意取患侧卧位的过程中,髋关节需时刻保持伸展状态,膝关节稍微屈曲,健腿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并放置于中号枕上,同时背部放置一个大号枕。而取健侧卧位的过程中,患腿始终保持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呈90°,并放置于大号枕上,同时利用一个中号枕帮助裸关节稍微背屈以防治足内翻及下垂的发生。②加强裸关节的背屈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用一只手将患者的裸关节进行固定,另一只手协助其裸关节进行背屈以及外翻运动。③加强伸髋、屈膝以及背屈裸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协助其患腿进行伸髋、屈膝并将其垂于床沿。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足部托住并帮助其处于背屈位,随后在伸髋状态下持续进行屈膝以及背屈裸。④加强桥式运动:针对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神志清楚,入院之后便可指导其开展床上桥式运动。待双桥运动能够独立熟练完成,且患肢的肌力恢复至Ⅲ级时再转换为单桥运动。其中双桥运动的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两腿进行屈曲,并将双足水平放置于床上,护理人员站在患侧的一边,一只手放置于患膝上指导其向前向下对膝关节进行拉压,另一只手放置于患侧的臀下,指导患者将臀部抬起以进行伸髋。注意将臀部抬起之后,患者的两侧骨盆要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预防其向健侧后旋。而单桥式运动则为将健足缓慢从床上抬起,并逐渐过度到在单用患足进行负重的情况下完成以上运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后的关节功能障碍情况以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其中采用Brunn Strom分级法对患者的裸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分为Ⅰ~Ⅵ级,Ⅵ级表示下肢功能最强,Ⅰ级则表示功能障碍最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组裸关节无功能障碍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无功能障碍比例以及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对比

3 讨 论

临床上,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合并有裸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其步行能力,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3]。若制动连续超过3周,其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便会发生改变,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进而导致关节出现挛缩而形变[4]。若继续引发新的并发症,便可致使患者已恢复的部分功能与原本残存不多的运动功能出现再次丧失,将极大的阻碍下肢功能的恢复。因此,重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裸关节护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促进其康复具有重大价值[5]。

在行早期裸关节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小枕对肢位进行正确的摆放、对裸关节实施早期护理、对关节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对肌肉进行带动等一系列干预能够有效避免肌紧张因分布不均而导致关节变形的发生,同时对预防二次损伤以及对压疮均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本研究中,护理组裸关节无功能障碍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充分表明,将早期踝关节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并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1] 吴秋婷.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8):1015-1016.

[2] 赵立霞.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926.

[3] 谢兰兰.自编早期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

[4] 金凤然,李 敏,周秀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2):1897-1898,1903.

[5] 马自萍,马秀琴,于文燕,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胫骨前肌功能训练对预防踝关节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1):94-9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43.3

B

ISSN.2096-2479.2016.10.034.02

猜你喜欢
踝关节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