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2016-02-08 03:11夏跃明夏赛明邓瑛瑛王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高血压

夏跃明,夏赛明*,邓瑛瑛,王晓艳,夏 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广东 广州 510515)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夏跃明,夏赛明*,邓瑛瑛,王晓艳,夏 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广东 广州 510515)

目的 探究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为其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集束化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措施;效果

在临床高血压伴随脑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高血压伴随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不仅对患者的基底节区神经团以及内囊上下行纤维构成直接的破坏以及压迫作用,并且还可以对患者的颅内压造成升高作用,甚至导致患者形成脑疝[1-2]。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死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本研究以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为其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了相关临床检查,其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临床诊断,且所有患者均接受超早期显微镜手术治疗,并均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系统性相关疾病等。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78±1.83)岁;其中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28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4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6.12±2.06)岁;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25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7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超早期显微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随时监测并记录,为患者的手术做好术前准备等相关内容。试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治疗时,首先将患者送往相关抢救室,并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措施,同时为患者建设正确的静脉通道。另外,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4-5]。因此,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及时评估,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术前备头皮后予2%葡萄糖洗必泰皮肤消毒液清洗消毒,降低术后术区感染,并术前30 min静滴抗生素。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的内容,并逐渐为患者建立面对治疗的信心。②术后护理措施:在患者实施手术后,应将患者及时送回所在病房,并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以防止患者出现血压过低的情况。另外,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2天左右,患者的血压还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的现象[6]。控制收缩压110~120 mmHg,因此,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以及身体状况,及时对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必要时结合临床给予镇静剂。急性期后对于偏瘫一侧应请物理治疗师给予针灸,关节运动。③给予患者适当的出院指导:在患者治疗结束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将出院指导手册分发给患者,并合理指导患者在出院后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同时,叮嘱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若有相关紧急情况或者不良反应发生,应考虑及时就医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以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其中包括5项评价指标,共计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则以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分为满意与不满意两个等级,以80分作为分级界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n(%)]

2.2 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而最为常见的出血部位即为基底节区。偏瘫以及偏身感觉障碍是患者发生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最主要的临床症状[7]。超早期显微手术是临床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为良好的一种方式,同时,若在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显著的提高作用。另外,还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8]。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为其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这就说明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给予患者集束化临床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 蒋璐遥.临床护理路径在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310.

[2] 陈 静,吴妮娜.针对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中医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5(4):198-199.

[3] 董继斌,杜昊兰,邬锡真,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26-627.

[4] 赵丽萍,高 阳,杨 文.立体定向及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3(18):4-6.

[5] 张文学.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33-34.

[6] 要跟东,张 山,任洪波,等.CT引导下立体定位两种手术序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7(12):49-52.

[7] 高 晶.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8):80-82.

[8] 曾广灿.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136-13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10.056.02

夏赛明

猜你喜欢
基底节脑出血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