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观察

2016-02-08 03: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病窦性心瓣膜

林 莹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广西 梧州 543002)

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观察

林 莹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广西 梧州 543002)

目的 研究并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住院时间、随访1年心脏彩超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窦性心律恢复率为9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随访1年经心脏彩超发现,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心功能

心脏瓣膜病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病变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因感染、风湿热等因素而发生病变,导致心脏血流灌注受到影响,心功能受损[1]。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常用手段,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8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常规内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为心脏瓣膜病,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17±11.62)岁,包括二尖瓣病变32例(二尖瓣狭窄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5.79±11.52)岁,包括二尖瓣病变31例(二尖瓣狭窄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给予其利尿剂;如患者出现房颤,给予其地高辛、非洛地平(钙离子拮抗剂)、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如患者存在血管栓塞风险,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还应对患者的水钠摄入进行严格控制。

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胸骨正中作切口,将白蛋白加入至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在冠状动脉口灌注高浓度的含钾停搏液以保护心肌,使用冰屑对心脏表面进行降温处理;撑开胸骨,使心脏显露,于左心房房间沟后处作纵向切口,采用尼龙线对人工瓣膜、瓣环进行缝合,再将人工瓣膜置入,二尖瓣置换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瓣下结构,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实施改良Kay成形术;成功着床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左心室、人工瓣膜进行冲洗;待心脏恢复搏动后,以5~10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多巴胺,以0.5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必要时可加用0.05 μg/(kg·min)的肾上腺素,并留置临时起搏导线。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住院时间,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比较

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38例,恢复率为95%,对照组恢复窦性心律32例,恢复率为80%,观察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住院时间对照组 15.79±3.05观察组 12.52±2.31*

2.3 两组患者1年后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比较

随访1年经心脏彩超发现,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1年后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1年后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肺动脉收缩压(mmHg) 左心射血分数(%)对照组 43.51±6.25 55.78±1.83观察组 32.89±6.35* 59.89±2.07*

3 讨 论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变,主要是由于风湿热、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心脏瓣膜受损,多发生于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出现增高[2]。心脏瓣膜病的病变部位主要为心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心脏血流灌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容易伴发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其往往伴随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死亡风险较高[3]。因此,临床上应对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脏瓣膜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属于内科治疗,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强心剂、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等,但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4];介入治疗主要是指对狭窄瓣膜进行球囊扩张手术,多被用于钙化不明显的重度心脏瓣膜狭窄患者,但这种介入手术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手术治疗主要是指对患者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且不具备手术禁忌证,应尽量争取对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通过采用人工机械瓣膜或人工生物瓣膜替换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从而达到促进心功能恢复的目的[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窦性心律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随访1年经心脏彩超发现,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射血分数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1] 张悟麟.重症心脏瓣膜病43例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50-151.

[2] 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等.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62-2164.

[3] 范永峰,张大国,向道康,等.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35(22):93-94.

[4] 范红友.人工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z1):101.

[5] 赵璐洋.心脏病瓣膜置换术13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3,8(9):1224-1225.

[6] 侯 鹏,王辉山,韩劲松,等.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血清Apelin-12检测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6):2583-2587.

本文编辑:鲁守琴

R654.2

B

ISSN.2096-2479.2016.10.096.02

猜你喜欢
瓣膜病窦性心瓣膜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