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2016-02-08 03: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清创意义满意度

黄 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黄 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目的 通过对我院接受清创缝合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清创缝合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6月急诊科收治的清创缝合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清创缝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心理护理;急诊清创缝合;护理效果

随着意外伤害发生率的上升,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清创缝合病例也大大地增加。清创缝合在意外伤害病例伤口处理、预防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但是,多数患者由于意外伤害的原因,在急诊清创缝合中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难以配合治疗,给清创缝合的顺利进行带来较大的难度[3]。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患者清创缝合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清创缝合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接受清创缝合的病例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清创缝合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6月急诊科收治的清创缝合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3±3.5)岁;受伤到就诊时间5~12 h,平均(8.3±3.5)h;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高空坠落15例,砸伤50例,钝器伤害45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3±3.3)岁;受伤到就诊时间5~12 h,平均(8.0±3.5)h;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例,高空坠落7例,砸伤26例,钝器伤害2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0±3.6)岁,受伤到就诊时间5~12 h,平均(8.3±3.3)h;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例,高空坠落8例,砸伤24例,钝器伤害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受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进行清创缝合护理,首先了解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和受伤的情况,对伤口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伤口的损伤程度和污染程度,评估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确定是否存在合并伤,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充分做足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进行彻底的清创,对出血严重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给予输血,并且准备充足的术中用血。根据不同的伤口部位来安排病患者采用舒适的体位,把伤口充分暴露出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洗,然后使用无菌棉球来沾取0.5%威力碘从内而外进行涂擦,次数为2~3次,作用时间为1~2 min。必须动作轻柔,不要再次造成病患者伤口的损伤,也要避免伤口暴露在外的时间过长,以免受到感染。术后采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类等进行预防感染。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治疗前

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家属对医生的信任感,并且告知家属和患者对受损部位进行清创缝合处理的重要意义,协同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做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工作,对受损部位使用无菌纱布进行遮盖,止血,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来了解患者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死亡的想法,并且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增加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信心和安全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治疗中

术中耐心回答患者的询问,在缝合的时候进行语言鼓励,和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治疗后

术后给予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通风条件良好,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减轻疼痛感,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S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2 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65.5±3.5 45.3±1.5 41.091 0.000对照组 66.3±3.3 61.5±1.5 10.257 0.000 t 1.288 59.154 - -P 0.200 0.000 - -

3 讨 论

皮肤软组织损伤通常发病急、病情严重,面对突发的伤害,并且受到清创缝合治疗与陌生的治疗环境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无助的不良情绪,对清创缝合的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4-6]。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清创缝合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清创缝合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的情绪。在清创缝合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受伤程度,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正面的干预,影响和改变其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转变负面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让患者以乐观正面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7-8]。本研究的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讲解清创缝合手术的重要意义,提高其治疗信心,术中和患者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术后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播放轻音乐,有利于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情绪。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干预,充分地调整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1] 李 燕.健康教育在急诊清创缝合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75,1077.

[2] 范守丽,包美霞,姜翠凤,等.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面部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93-694.

[3] 梁秀银.心理护理在急诊头皮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6):135-136.

[4] 乔春苹.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90-191.

[5] 黄著艺.急诊清创缝合术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6):990-991.

[6] 马秋风.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20-2121.

[7] 赵海梅.心理疏导对减轻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及应激反应的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728-729.

[8] 龚佰芬.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清创处理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31):137-13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0.110.02

黄芳(1983-),女,壮族,广西南宁,本科,急诊科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清创意义满意度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