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

2016-02-08 03:11章国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肢体小儿护理人员

周 群,章国梅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

周 群,章国梅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 探讨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加用肢体语言沟通。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儿总接受率为73.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实施护理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可有效提高患儿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护理;肢体语言;头痛;效果

小儿患者与成人患者在就诊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儿身体和心理发育未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给医生诊治带来一定难度[1]。另外小儿患者对自身的情绪无法完全控制,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哭闹、恐惧等不配合治疗情况。因此,对于小儿患者应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肢体语言沟通是心理学方面的一种重要沟通方法,人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护理中运用可使患者情绪得到更好安抚[2]。小儿护理中给予肢体语言沟通可使患儿情绪更加稳定,加深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患儿84例,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7.3±1.1)岁。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6±1.4)岁。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持患儿所住病房环境的良好,每天测量患儿体温、心率等生命指标。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肢体语言沟通。①护理人员良好的仪表。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给患者的感官感受应得体、大方、舒适,忌浓妆艳抹。护理人员的仪表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等均可获得患儿及患儿家属的信任,使患儿产生安全感。护理人员的外部着装应干净整洁,避免让患儿产生抵触情绪,患儿对护理人员良好的印象也可使患儿在后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②良好的体态语言。护理人员的体态语言对自身的形象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自己的站姿和坐姿,确保自身的体态端庄大方,着装干净整洁,给予患儿和患儿家属良好的印象。护理人员给予患儿良好的印象可以增加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后期对患儿的护理可以更加顺利开展。③肢体接触。肢体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肢体接触可以有效安抚患儿的情绪,使患儿情绪平稳。患儿住院期间由于周围环境的陌生,内心会有恐惧感,当看到某些医疗操作或医学仪器时内心也会感到恐惧,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给予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轻握患儿的受,另一只手可以轻轻抚摸患儿肩膀或背部,让患儿受到鼓励,拉近和患儿之间的距离。对于表现良好的患儿可给予赞扬,增加患儿的信心。④眼神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传递出较多的信息,患儿和护理人员的距离也可有效拉近。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适当和患儿进行视线接触,让患儿从中受到鼓励和赞赏。护理人员的眼神如果表现出游离会使患儿及患儿家长感到冷漠,患儿情绪容易出现失落。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重视和患儿间的眼神沟通,使患儿从中受到鼓励。⑤认真倾听。倾听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认真倾听是对倾听者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患儿的倾诉,倾听的过程中要经常示意点头微笑。患儿倾诉后心理上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内心会放松。另外,通过倾听护理人员也能更好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在后期护理中的针对性也可有效增强,护理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完全接受、部分接受、部分抵触、完全抵触。接收率=(完全接受+部分接受)/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总接受率为73.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配合程度比较(n,%)

3 讨 论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凭借自己身体实施动作和姿势向倾听者传达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3]。小儿护理中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可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小儿患者一般对自身情绪难以有效控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因此小儿患者住院期间需给予特殊的护理,使患儿接受治疗期间的治疗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4]。采用肢体语言同患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受限需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给予患儿和患儿家长良好的印象。另外护理人员举止应大方得体,让患儿感到舒适。此外,给予患儿护理的过程中需适当进行肢体接触,适当的肢体接触可使患儿情绪得到安抚,患儿情绪可尽快得到安抚,同时也能更加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认真倾听患儿主诉,这不仅可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同时患儿心理也可得到充分放松[5]。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治疗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运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兰春.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4(11):77-78.

[2] 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3):114-115.

[3] 何 梅.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04-105.

[4] 张立霞.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05-206.

[5] 吴冬梅.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35-23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6.10.127.02

猜你喜欢
肢体小儿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肢体语言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