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探析

2016-02-08 03: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剖腹产疼痛感探析

时 慧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1336)

・妇产科护理・

剖腹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探析

时 慧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1336)

目的 探析剖腹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使用镇痛泵。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于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6.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腹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并给予优质护理,可提高镇痛有效率,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同时,可减小用药副作用发生率,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剖腹产;镇痛泵;护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剖腹产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也成为临床医学上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剖腹产手术切口使产妇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充分休息,更不能提早下床活动,由此也会并发系列疾病,对产妇术后恢复造成负面影响[1]。本次研究将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剖腹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02±1.52)岁。观察组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24±1.32)岁。所有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指标均显示为正常,新生儿指标正常。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并询问产妇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部不适感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在,则需要及时停止使用镇痛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指导产妇及家属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1)心理干预。在使用镇痛泵前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介绍使用镇痛泵的优势,在得到产妇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同时,耐心解答产妇对手术、镇痛泵提出的疑问和顾虑,缓解产妇术后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轻松的心态;(2)镇痛泵使用护理。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镇痛本的管路是否畅通、有无血液渗漏、红肿等情况,使用48 h内拔除;(3)早期活动干预。指导产妇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保持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咳嗽、活动时,用手捂住手术切口,避免因体位转换造成伤口疼痛。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产妇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皮肤瘙痒)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使用镇痛泵后,产妇无明显疼痛感,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有效:使用镇痛泵后,产妇仍有轻微疼痛感,但在可以忍受范围内,且未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无效:产妇出现难以忍受的显著疼痛感或重度疼痛,对其正常睡眠和生活已造成影响和干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6.10.132.02

时慧(1983-),女,汉族,河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猜你喜欢
剖腹产疼痛感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VR阅读探析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
剖腹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3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