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6-02-08 03:11黄文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黄文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焉耆医院妇产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0)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

黄文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焉耆医院妇产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0)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6月我院产科阴道分娩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88.32±25.32)mL、(146.32±30.21)mL,与对照组的(148.26±30.77)mL、(251.62±21.6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阴道分娩产妇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出血量>50 mL的出血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为分娩并发症,严重危害着妇女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1],为阴道分娩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本文将进一步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6月我院产科阴道分娩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11±3.22)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78例;孕周37~41周,平均(40.23±0.98)周。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44±3.33)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75例;孕周37~41周,平均(40.66±0.76)周。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②无绝对剖宫产指征;③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软产道损伤;③胎盘残留;④资料不完整。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阴道试产路径行常规护理干预。入院时进行相关产前检查,医师了解产妇合并症及并发症,评估产妇产力,按路径行各个产程的护理,产后督促排空膀胱,告知产妇尽早哺乳。

1.2.2 实验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①预产期的前7天:护士叮嘱患者做好产前检查,护士了解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经济状态,对产妇进行综合性产前评估,筛查营养不良,纠正贫血。②情志护理:护士认真与孕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孕妇倾诉,对孕妇的心理问题表示理解与支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鼓励家属陪护,确保产妇以良好的心态分娩。③风险评估:评估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精神紧张、宫缩抑制剂应用、子痫前期、产程异常等,做好记录,并针对处理。④疼痛护理:应用情绪转移法、耳穴按压法减轻产妇疼痛感,确保产程顺利。⑤分娩时护理:分娩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监测用药效果;产程中强化监护措施,尽量减少产道干预,密切监测产妇胎心音、宫口扩张、宫缩剂胎先露下降情绪,发现异常后尽早处理,尽量缩短产程时间。⑥产后监测:延长产后出血观察时间,对产妇进行产后6 h全程监护,对于产程长、产力差、难产产妇,密切观察期子宫收缩、膀胱充盈、引导流血情况及宫底高度,保留静脉通道,并为其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徒手按压子宫收缩乏力者;鼓励产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恶露排出;叮嘱产妇产后尽早进食,以促进体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调查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88.32±25.32)mL、(146.32±30.21)mL,与对照组的(148.26±30.77)mL、(251.62±21.6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 88.32±25.32* 146.32±30.21*对照组 148.26±30.77 251.62±21.65 t 20.026 37.076 P<0.05 <0.05

2.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4/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7,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高龄孕妇以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日益增多,致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体质因素、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2]。产后出血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产后子宫切除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病死,有研究数据显示[3],约50%的孕产妇死亡事件与产后出血相关。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重要的护理内容,以往,临床会应用缩宫药物预防产后出血,但用药标准不确切,且收效欠满意,除临床用药外,有必要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干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产后出血,但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产妇的个体差异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4],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产妇预后。有学者[5]探讨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在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认为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控制产程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6],进一步表明为阴道分娩产妇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也提示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服务,它符合集束化思想,颇受临床护士及产妇青睐。预见性护理的目的在于识别、控制或者消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用此方法开展护理工作时,要求护士关注产妇产前生理与病理状态,从产前1周开始对产妇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并要求护士为各个产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提前备案并重点关注。总之,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限度控制产程中的危险因素,改善产妇预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措施用于阴道分娩产妇,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 杨彩霞.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09(15):111-112.

[2] 周立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11(09):1990-1991.

[3] 刘光红.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6,03(01):122-123.

[4] 孟庆涛.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5(07):239-241.

[5] 丁贤枝.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05):636-637.

[6] 梁幼平.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01):26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6.10.145.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