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20例

2016-02-09 07:58张志荣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枢性顽固性复发率

张志荣

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20例

张志荣

中枢性呃逆;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

中枢性呃逆多由于颅内疾患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和颈髓所致[1],临床症状为气逆上冲喉间、呃逆频繁、声短而频等[2],对患者进食、睡眠等状况造成严重影响。胃复安具有加强胃收缩、中枢性镇吐的作用[3],临床应用于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中。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4],可用于呃逆、呕吐、上腹胀痛等对症治疗。笔者采用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中枢性呃逆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39~75岁,平均(52.22± 5.93)岁;呃逆持续时间2~6天,平均(3.13±1.92)天;颅脑外伤9例,脑卒中8例,肝性脑病2例,其它1例。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53.16±5.77)岁;呃逆持续时间2~7天,平均(3.02±1.24)天;颅脑外伤8例,脑卒中7例,肝性脑病3例,其它2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检查确诊,患者均符合中枢性呃逆的诊断标准[5],患者均神志清楚,呃声高低起伏,自行停顿约30min后复起;排除低血压者、哺乳期妇女等。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氯丙嗪、吗丁啉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天1次。观察组予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取左侧足三里(外侧膝下3寸,胫骨前缘向外1寸),0.5%碘伏棉球消毒医者手指及施术部位后,选择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胃复安10mg(通用名: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医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注射器按皮下脂肪厚度及感觉向穴位进针2cm,进针方向保持垂直进针。稍微上下提插针,患者出现轻微酸、沉、胀感觉时,向穴位注入全部药液。注射后,用棉球按压穿刺点,对足三里穴位轻按摩1min,以巩固疗效,1天1次。效果不佳者,可隔4h重复注射1次。两组均治疗14天。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起效时间: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到呃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时间;(2)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3)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呃逆频率积分,分值为0~5分[6],分值越高代表患者难以耐受;(4)随访记录两组复发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7]。治愈:呃逆症状消失,愈后2周无复发;好转:呃逆症状明显减轻,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症状无明显变化,病情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2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起效时间(6.03± 4.21)h,对照组为(14.85±7.83)h,观察组起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

2.3 两组呃逆频率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呃逆频率积分(7.94±1.85)分,对照组为(7.81±1.37)分,两组呃逆频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呃逆频率积分(3.88±1.45)分,对照组为(5.94±2.33)分,观察组呃逆频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1例(5.0%),对照组复发4例(2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中枢性呃逆多发于脑炎、脑瘤、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上述病因对迷走神经或植物神经中枢产生刺激影响[8],导致去处于兴奋或浅抑制状态,随之造成一种反射性膈肌间隙性痉挛。长时间的中枢性呃逆,会对患者饮食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加重患者焦虑、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胃复安为常见的胃肠动力药,有利于胃内容物加速排空,增强胃肠蠕动,有效调节胃功能。另外,胃复安对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应区、脑干网状结构均可产生抑制,从而抑制呕吐中枢,有效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因而产生良好的中枢性止呃逆作用[9]。中医认为,呃逆由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所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针刺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止呕降逆、和中降逆等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起效快。

注意事项:(1)掌握准确的穴位及注射的深度。正确的穴位与临床疗效紧密相关。按压足三里,患者出现明显酸、胀、麻感觉后,再实施注射药物,疗效更高。(2)注射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产生医源性感染。(3)为了避免感染、坏疽等现象,对于患肢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不宜采用穴位注射。(4)掌握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的禁忌证,如胃复安敏感、胃出血、癫痫等患者。

综上所述,应用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可有效控制呃逆症状,降低呃逆频率和复发率,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明显的无创性,治疗成本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1]周新灿,谢菊芬.巴氯芬结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例[J].中医药导报,2012,18(5):73-74.

[2]龙泉先,梁嵘,胡晓桦,等.盐酸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穴位注射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9):137-138.

[3]高志波,梁卫东,郭红军,等.氯丙嗪足三里封闭治疗中枢疾病伴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4):402-403.

[4]杨丽霞.胃复安联合氯丙嗪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者呃逆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9):155-156.

[5]王同付.电针合并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9例[允].当代医学,2010,16(21):84-85.

[6]贾英民,张健,周高速,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7(16):85-86.

[7]陈丽.丁香柿蒂汤+枳实导滞丸联合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肿瘤化疗中枢性呃逆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28):39-41.

[8]鲍丽自.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联合静脉注射格拉司琼防治顺铂引起呕吐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7 (7):46-47.

[9]孙海棠.利多卡因足三里封闭治疗反射性膈肌痉挛20例临床观察[允].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1673-5110.

(收稿:2015-08-20 修回:2015-09-25)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沙院区)重症监护室(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中枢性顽固性复发率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儿童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7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