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评价研究

2016-02-09 06:01陈红艳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亲子显著性初中生

陈红艳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评价研究

陈红艳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目的:探讨陕西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表现。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86名陕西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初中生监护类型以隔代抚养为主,监护类型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无显著性影响(F=0.701,P>0.05);亲子沟通情况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性影响(F=10.093,P<0.01);农村留守初中女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因子上明显高于农村初中留守男生(P<0.05);农村留守初中生和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P<0.05);建构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发现农中上及以上者占的17%,中等者占65.4%,中下及以下者17.6%。结论:亲子沟通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增进亲子沟通改善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部分心理健康偏低学生应引起父母亲的关心与重视。

心理健康评价亲子沟通农村留守初中生

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这一群体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2014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长中有九个突出问题:意外伤害凸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1]。上述九个问题中五个与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相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进一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与重视。家庭教育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今后的发展。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的是单亲家庭、寄养教育和隔代教育,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存在一些相关的困惑和烦恼,由于缺少与父母亲之间温情交流的机会,这对他们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方法

1.1 调查对象

陕西省地处西部,劳务输出比例较大,农村留守子女占当地全部儿童人数较大比例。本研究在陕西省宝鸡、汉中两地农村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360名,发放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179人,女生163人,年龄在11-15岁之间(平均年龄13.41,SD=1.7);初一122人,初二124人,初三96人;342人中留守初中生186名,占调查总人数的54.38%。

1.2 调查工具

采用王极盛等人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用来衡量中国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2]。该量表为5点量表(1表示从无,2表示轻度,3中度,4表示偏重,5严重示),高分者代表心理问题突出;低分者代表心理越健康。量表由60道题目组成,有十个维度: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焦虑、抑郁、学习压力和心理不平衡。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r=0.76)和效度(r=0.82)[3]。

2.结果

2.1 陕南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本研究所调查的342名农村地区在校初中生中,农村留守初中生186人(男生99人,女生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38%,其中,初一63人,初二66人,初三57人。

所调查186年年初留守初中生中,仅有7.2%为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占62.7%;有50.3%的农村留守初中生与祖父母一起居住,3.8%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8.6%独自居住;父母外出打工在1年之内占51.3%,1年至2年之间占14.6%,2年以上占34.1%;29.2%的父母会经常与孩子进行谈心,57.4%的父母偶尔与孩子进行谈心,13.4%的父母从不与孩子谈心;心理健康者占37.1%,轻度心理异常者占56.8%,中度异常以上者占6.1%;

2.2 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现状与心理健康

从兄妹情况、居住情况、打工时间及沟通情况上,对186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情况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绪不平衡、敌对、偏执、焦虑、抑郁、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人际敏感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兄妹情况在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居住情况和打工时间,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是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1 不同生活情况下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T/F)

2.3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和年级上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在在抑郁、学习压力和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三个年级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在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强迫、焦虑、学习压力、人际敏感因子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4 农村留守初中生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比较

对农村留守初中生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因子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这说明有些农村留守初中生普遍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表2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表3 农村留守初中生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2.5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建立通过对心理健康的10因子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强迫、敌对、偏执、焦虑、抑郁、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人际敏感分析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心理健康总分作为因变量,各因子为自变量,用强迫回归法建立模型。结果发现,10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因子对总分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表4 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与总分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心理健康综合评价模型,以10个因子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D为0.934,并存在显著性(P=0.000),表明此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5表明累计贡献率为87%,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

表5 主成分提出情况

通过6个公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建立6个公因子的得分模型,再以这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权重系数,得出因子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得分=0.614×公因子1+0.107×公因子2+0.095×公因子3+0.074×公因子4+ 0.067×公因子5+0.049×公因子6

表6 公因子的权重系数

表7 综合评价标准及人数分布

把342名调查对象心理健康因子分分别带入因子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对综合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发现342名对象的综合得分服从正态分布(Z=1.071,Y=0.225,P=0. 359),采用离差法建立评价标准,具体分数分布情况如表7。

农村留守初中生大多数与祖父母居中,有半数以上与父母偶尔谈心,亲子沟通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这一时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4]。青少年在认知、情感上易出现冲突,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建立同一性,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农村留守学生与父母亲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谈心,不能满足青少年成长的亲情需要,易出现心理障碍和问题,这一点在与以往研究相一致,亲子沟通越好越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发展[5]。

农村留守初中女生,心理易出现抑郁,情绪易波动,学习压力较男生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依据性别发展差异性理论,女生比男生较早进入青春期,心理发展趋于早熟,而她们年龄较小,缺乏人生阅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女生情感较细腻敏感,所以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障碍。有研究指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与非留守初中生较一致,有明显的年级变化特点[6]。留守儿童在初一易出现适应不良,初二年级是个转折期,大多数孩子留守儿童表现出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在初三因学业压力大,呈现出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问题。

研究发现,农村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根据社交沟通理论,那些孤单的、隔离的或缺乏社交技巧的个体,社会关系功能相对较弱;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易使个人令人愉快,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7]。非留守青少年有父母的陪伴,亲情依恋关系较留守者稳固,能实时实地感受父母的温情和教导,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这说明亲子关系的缺失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但是少部分留守初中生发展良好,存在个体差异,这部分发展良好的青少年,其父母不在身边,但以短信、电话、网络等形式,与父母谈心交流,实现了较好的亲子沟通。可见亲子沟通的关键在交流、谈心,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安全感,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相处和共处。

通过建构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发现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中上及以上者占的17%,中等者占65.4%,中下及以下者17.6%,心理健康在中下及以下水平的这部分学生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心与重视。这一比例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分布情况,有近18%的孩子需要进一步评估,筛查,辅导及干预。亲情是个人重要的情感支柱,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对青少年既是一种心理满足,又是一种力量支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亲情关怀缺失中,易出现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沟通技巧的缺失,长期的沟通障碍,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表现的不合群、孤僻、敏感、自卑等心理障碍。段成荣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农村留守子女易出现孤僻、胆小、内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8]。

4.小结

增进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沟通技巧,历练出坚韧、乐观、希望、具有力量的心理品质,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农村留守学生面对的目标和挑战,也是农村留守学生家长和抚养者共同思考和面对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值得关注的课题。

[1]李亦菲.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RB/OL].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7658.html

[2]王婷婷,马和民.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35(06):44-47[3]何健,张丁等.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3):310-314+316

[5]郭海英,朱婉灵等.亲子沟通与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02):129-136

[6]邱田,杜莲.重庆市主城区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 1367-1372

[7]罗青,周宗奎等.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9):1651-1659

[8]段成荣,吕利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03):37-49

陈红艳,女,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南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SGH1328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亲子显著性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关于论文统计学分析结果描述的规范:多组数据的单因素分析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