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

2016-02-09 06:01黄平孙圣涛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适应性效能预测

黄平 孙圣涛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

黄平 孙圣涛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探讨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随机选取两个高职学校271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和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显著高于大一,女生的学习环境显著高于男生;(2)大二学生的职业人际支持自我显著高于大一,女生的职业个性自我显著高于男生;(3)学习兴趣正向预测职业知识自我和职业技能自我,身心健康正向预测职业形象自我和职业个性自我,学习环境正向预测职业个性自我。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职业自我概念有一定的影响。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职业自我概念多元回归

1.引言

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训练或实践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1]。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主体将外界信息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指调整或者变更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2]。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3]。白晋荣、刘桂文等人研究了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发现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要好于高中生,农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要好于城市学生的学习适应性[4]。王鹏、时勘等人对学习适应性的模型进行了研究[5]。相对来说,对学习适应性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大学的学习更具复杂性、自主性、专业性等,所以很有必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

职业自我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uper提出来的,是整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自我概念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的反映。对职业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内涵、相关理论、形成及测量上。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内涵上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同,Super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从自我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其形成和发展贯穿人的一生。Tideman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职业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和定型[6]。

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特质因素理论、自我概念-职业选择理论、人格理论和社会学模式。

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分成形成期、转换期、实践期三个时期。国外对职业自我概念的测量没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由于文化差异,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验证,国内关于此方面的测量还比较少[7]。总的来说,国内对于职业自我概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实证研究十分的欠缺。

黄文峰等人探究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8]。赵小军等人研究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9]。徐富明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教学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10]。这些研究表明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密切,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自我概念关系密切,但直接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以丰富和完善此领域的研究,并从实践上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庆职业技术学校1至3年级高职大学生300名,有效回收量表271份,有效回收率90.33%。其中,大一学生102名,大二学生107名,大三学生62名。男生142名,女生129名。这些学生平均年龄22.45岁,标准差0.71。

2.2 测验工具

2.2.1 学习适应性的测量

采用周士勤、王峥编制的《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11]。量表由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组成,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介于0.43-0.86之间。通过因素分析可解释项目总变异量的59.48%,采用5点记分法。

2.2.2 职业自我概念测量

采用赵小军编制的《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12]。量表包括职业知识自我、职业形象自我、职业价值自我、职业技能自我、职业个性自我、职业人际支持自我六个维度,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处于0.486-0.826之间,通过因素分析可解释项目总变异量的44.239%。采用5点记分法。

2.3 施测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施测后当即收回。

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检验结果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年级的差异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年级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而在学习环境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高职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而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经事后检验发现,大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

3.2 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年级的差异检验,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年级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知识、价值、形象、技能和人际支持自我方面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而职业个性自我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生得分显著大于男生(p<0.01)。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知识、价值、形象、技能、职业个性自我方面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而在职业人际支持自我方面的得分年级差异显著(p<0.05),经事后检验发现,大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大于大一年级学生。

3.3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结果如下(见表3)。

表3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学习兴趣正向预测职业知识自我,预测量为26%。身心健康正向预测职业形象自我,预测量为9%。学习兴趣正向预测职业技能自我,预测量为22%。身心健康正向预测职业个性自我,预测量为8%。学习环境正向预测职业个性自我,预测量为11%。

4.讨论

4.1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果分析

冯廷勇[3]的研究表明高职男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女大学生,而李红燕[13]的结果正好相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李红燕抽取样本代表性不高,只研究了南京晓庄学院一个学校,而且此学校的女生所占比例比较大。另一方面两者都是从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来分析的,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者可能是从不同方面来进行探讨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随后一些研究者对学习适应性各因子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如潘运[14]在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学习环境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聂衍刚[15]在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学习环境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女生相对男生成熟的更早一些,而且女生做事更加的细致、情绪较稳定、责任感强、有较高的自觉性等,这些特点使得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本文发现女生的学习环境显著高于男生,与聂衍刚的结果一致,其它各因子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我们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男生会选择在宿舍学习,而女生选择在教室或图书馆学习。黄文峰[8]的研究发现大三年级学生总体学习适应性比大一、二年级学生高,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特点,并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李红燕[13]的结果表明大一年级学生总体学习适应性高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一年级学生刚进大学不久,学习热情比较高,学习动机比较强,所学课程也不是太难,高年级面临就业,结业等压力,使得学习适应性下降。本研究对学习适应性各因子的年级差异进行了探讨,发现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学习策略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得分也随之增加,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大一年级学生受到高中被动的学习方法影响较大,而大三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了大学学习,学习策略更具主动性、自觉性、高效性和探索性。

4.2 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结果分析

王亚琨[7]研究发现男生的职业信息自我、职业人脉自我显著高于女生。在贾冠楠[14]的研究中男大学生的职业信息自我、职业个性自我、职业人脉自我显著高于女生。由于没有统一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定义,每个研究者对职业自我概念理解不同,使得结果无法进行比较,未来的研究可多在统一职业自我概念的定义上努力,而且性别是否影响职业自我概念,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观点,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职业个性自我存在性别差异,与贾冠楠的研究结果一致,性别对每个人的生活经验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个人通过自己所属性别的知觉,突出性别角色,大众性别角色具有刻板印象,认为男性特质就是坚强、独立、冒险、理性、权威等,而女性则具有温柔、体贴、细心等特质,这种性别角色可能影响对其未来职业的选择.本研究中发现职业知识、价值、形象、技能、职业个性自我不存在显著性的年级差异,而职业人际支持自我年级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升高,得分逐渐增加。这与王亚琨、贾冠楠的结果一致[7][16]。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主要任务所决定的。低年级大学生由于刚刚入校,社交网络还处于建设与扩大时期,学业压力较大,将精力主要投入到了学业的完成上,对求职就业的相关知识较少涉猎,也很少去考虑到今后的就业方向,而高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趋于稳定,社会人脉关系也比较广,由于马上就处于就业阶段,本身对求职就业的相关知识就会有所关注,所以高年级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4.3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

通过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中,发现学习兴趣正向预测职业知识自我和职业技能自我。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探究某一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兴趣越浓,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未来的就业。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正向预测职业个性自我,在不同的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下形成的性格差异很大,从而影响对职业的看法,这也可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身心健康正向预测职业形象自我,一个人的形象是由外貌和内在的品质共同反映出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同的人对个体形象在职业中所起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在黄文峰和赵小军[8][9]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有一定的关系,徐富明[10]的研究中得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自我概念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猜想学习适应性可能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对职业自我概念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对此进行深究。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6-87.

[2]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

[3]白晋荣,刘桂文.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60-63.

[4]王鹏,时勘.中学生适应性学习模型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14-17.

[5]杨秀飞,夏敏.师范生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5):776-778.

[6]王亚琨.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及现状特点[D].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2.

[7]黄文峰,徐富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4):369-370.

[8]赵小军,石常秀,张静,曹长德,汪涛.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9(1):1-3.

[9]徐富明,刘立国,李斌,邓子鹃,蓝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及其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97-99.

[10]周士勤.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的初步编制[J].教学研究,2014(9):19-20.

[11]赵小军,李海洋,储婷婷,石常秀,葛国宏.?安徽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的CFA检验[J].心智与计算,2009(3):203-208.

[12]李红燕.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3-96.

[13]潘运,全小山,林伟明.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1443-1448.

[14]聂衍刚,郑雪,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23-28.

[15]贾冠楠.大学生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

猜你喜欢
适应性效能预测
无可预测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